分卷阅读40

    当初那桩刑部案子,谢无陵写过一道手书予赵祚,书着“拢沈”二字,谢无陵却凭着这案子,接了陆家的欠,但他并未向赵祚提过。

    赵祚如今问来,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陆家老爷子与我曾见过,讲过个中曲折。沈家自是文臣世家,三郎君又独树一帜,能掌兵戟,陆家本是武将世家,你欲行走那部,自然这沈家三郎与那陆家,一家也不能少。”

    况沈陆二家近年不和,自不能让一人掌于手,遂只能让赵祚“拢沈”,谢无陵“接陆”。不过这话谢无陵不说,赵祚心下也能算得分明。

    谢无陵手下落子,声音仍旧低了许多,怨声道:“那案卷宗尚有语焉不详可代替,我这同你书信,每次不过四五字,要如何事事详尽?”

    赵祚听着这“语焉不详”后,便未多置一词,反是眸色更深了。

    那便是谢无陵着戏炮的缘由。

    当初书生一口咬定了陆家不放,本是板上钉钉的事,但赵衡有日来寻雍国公,谢无陵捻声将那从扬州娘子那处学来的唱腔,往院里唱了几段,惹来了那赵修与赵衡。

    惊堂木一响,这被谢无陵从陆家家主和赵祚那处凑来的故事,便成了后来扶风戏台上的经典话折子。

    细听来,无非是个娘子与那官家公子生了情义,落第书生心未甘,还倒打了一耙的传奇故事。

    赵衡初入人世,自然不信这个中曲折。谢无陵便问了他要了一身戏袍,约了一局赌,赌上几箱金叶子。

    过了几日戏袍送到,当夜谢无陵便寻了出宫来的元裹替自己点妆,着袍。楚柳细腰,眉目生媚,桃花眸里的光华更是灼人。饶是不近女色的小沙弥,见了谢无陵,也赞了一句美。

    更不论赵祚和赵修都渐深去的眸色,只是谢无陵不曾看到。

    又同赵衡入了小牢,狱卒灭了明灯,谢无陵方掌了灯,细声起落一句“范生”,惹了那书生回眸。

    谢无陵恐他看出端倪,不敢离他太近,一直立于小牢阶上,那书生目光能及的位置。

    娇滴滴便是一声:“本愿与你长相守,同偕到老忘忧愁……”接着便哼了几句才学来的扶风戏子最爱哼的情爱话儿。

    带着些许生疏地停顿,却让那书生以为是哪处疼惹来的,心下更生了几段怜意。

    不需多时,书生当是那戏子还魂,该说的都说了来,不该说的,连着那些压在心底的情啊怨的都一并吐了来,还吐了句,不是他愿如此,而是有人教他如此。

    只是那关于身后谁人的话儿才问来,便有人将赵衡叫走了,这事儿便中断了。

    那人便是赵祚提前通了气儿的沈家人。

    赵衡走了,谢无陵自然也无需留在牢里,这书生是如何了的,他自然不知。

    但结果是书生卒于大理寺监牢便是了。

    赵祚跟着谢无陵落子,他走何处,赵祚困他何处。

    惹得谢无陵气极了,直道:“小先生今日不宜对弈,不下了!”

    “那便不下了吧。祚也该回去待夫人与羡之了。”

    “诶!”谢无陵见赵祚起身,赶紧唤住他,“梁斟,为何寻梁酌?”

    “姐妹说些体己话罢。”赵祚将目光避开,敷衍道。

    谢无陵看着赵祚的态度,蹙了蹙眉头。

    想来到底皇家的事,不便多问,找了这个由头在心底为赵祚开脱,这才将眉头展开来,扬声道:“王孙慢走。”

    作者有话要说:  本愿与你长相守 同偕到老忘忧愁

    应该是黄梅戏里有一部戏里的唱词 我忘了是啥…我去查查

    这里提到的刑部案子在前面有一章,由羡之交代过,这里是把语焉不详的那段补充了。

    最近开学…小学生作者忙着补作业…所以没有及时更新抱歉惹。

    第46章 观之身世

    更夫敲更过三轮,夜里的寒意自然更甚。

    谢陵的面色苍白许久了,在烛光下早看不清分别了,几个孩子的心思同赵祚比起来,还是少了。

    赵祚心下最恐得谢陵如今身体本受不得劳累,今夜又受了夜寒。便在谢陵说完与桑落那夜醉酒的事后,叹气起了身,唤宣城主掌灯,领着众人往居衡走去。

    羡之与岐二人受了赵祚嘱咐,分别走于谢陵左右,替谢陵挡了来自左右岔口徘徊着的风。

    虫声在扶风城的下半夜里响得欢快,一行人却各自无话地走着,是赵祚最启了声,说起了当年晨时杏树下待谢无陵的那段故事,只是当初谢无陵未细问的事,放到了今天,有人却忍不住问了出来。

    陆岐便是那初生牛犊,最不怕的就是前方背手的“虎”。

    听着那句“体己话”,陆歧便知是个冠冕堂皇的话。

    羡之的母亲在重阙时,遇着元裹姑姑与陆岐同在的场合,总会拉走元裹姑姑,美其名曰,说些“体己话”,但后来听羡之说来,都不是什么陆岐一时半会儿能理解的“体己”事。

    “所以是……说了什么吗?”陆岐开口道,当然他鬼机灵的没有问向那圣上,而是问向了身旁的谢陵,“山人?”

    谢陵这断断续续的记忆,拖着他的思绪。别说让他解惑,就是他现在自己也一头雾水。那些在脑海里杂糅着的记忆,若是没有人牵头…捋来转去,也就还是一团浆糊。

    正在谢陵为难的时候,落在他们身后几步的观之解围:“还是我来讲吧,当时在场的,也只有我和羡之兄长,”观之加重了“兄长”二字,惹得羡之慢了步子,瞥了他一眼,才继续道。

    “那年生了几件不可思议的大事,大概是在老师自昭行来扶风后。王家竹林的行令宴生了一幅墨宝‘青山独行’,过手的官员,都遭了卸任。王丞相乞骸骨,跟着落马的却是工部的几位高官。衡皇叔行走刑部,第一案便成悬案,草草了结。再之后雍国公所督的西山瓷窑发生坍塌,工部涉事大小官员一并收押,雍国公被摘帽衔。雍王妃自缢,绝笔道尽梁家与她关系早裂。后……”

    “好了。”赵祚头也未回,直言打断了身后观之的话,雍国府后来的事,他比谁都清楚,他虽然想知道雍国公府里那段在他赶来之前发生了的事,但不想这有些事从别人嘴里说来。

    大概,只有谢陵亲口说的,他才想知道。

    他想知道,那十年里,他到底欠了多少,用这后生可还够偿?

    如是不够,便该早早约好下一世,再下一世……

    “观之哥哥,你还未道出我的答案呢?而且你又为何会和羡之哥哥同在那一室?你不是……”不是后来圣上同酌夫人生养的?陆岐回首看向了身后那人,目光在那人身上巡睃着。

    只是陆歧回身时慢了一步,要是早一秒,说不定还能看见观之眼里不加掩饰的阴鸷。

    “观之。”羡之突然也停了步子,回身唤了观之一声,一眼睇了过去,袒露着几分威慑。

    观之转了目光,藏了眼里的秘密,叹了口气,解释道:“雍王妃招了当时的酌夫人入府,说的体己话,便是将雍国公的四岁小儿送回梁家乡下去探探祖母的事。”

    “嗬,”走在赵祚旁边的宣城主宣城主赵世却在这时出了声,像是想到什么一般,自嘲地笑着,“也不过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夫妻尚且如此,何况……”

    观之却充耳不闻般,继续道:“那时雍国公已有两日未归家门,扶风的天都几日未放晴了,是吧,羡之兄长。”

    “是。”羡之不动声色地应了句,陆岐却暗暗觉得羡之有些不高兴。绕过谢陵背后去扯了扯羡之的衣袖,在他瞧来时,露出了讨好的傻笑,惹得羡之勾了勾嘴角。

    “雍王妃将小儿送到了酌夫人面前,让酌夫人带回府中,又让小儿的书童替他上了那辆回去见祖母的车。给了小儿一封信,和一句话。说这信要日后酌夫人觉着安全了,说可以打开时,小儿才能启封。”

    “那那句话呢?”陆岐问。

    “那句话是给老师的。”

    谢陵闻声回首看向了这个和羡之一样大的孩子,将他的模样细细打量,那双眼是极其熟悉的,又想不起来了。

    观之见谢陵看来,大方地对上了他的桃花眼,挑了眉道:“老师曾问她,到底是梁家的女儿,还是赵家的儿媳,她到最后才知道,自己还是做了梁家的女儿。她说,先生说她当初那句道谢是谢早了,没想到并不是谢早了,而是谢错了人。她也有一句话要问先生,先生最后要做昭行之士,还是从山之士?”

    观之方才的眼神在谢陵脑海久久未去,以致谢陵未来得及将观之前面听进耳里。猛地一下,谢陵的脑海里和着那双眼出现了一张狰狞面容,是一种林中豹盯上猎物的模样,带着兴奋,也带着几分暴戾,又更像早知胜局的轻佻模样。

    这副面孔冲击了谢陵,他仰首歪了歪脖子,又摇了摇头。连脚步都不自觉地踉跄了两步,也正将观之最后那一问听进耳里。

    赵祚在观之提及谢陵时,便停了步,抢在谢陵踉跄时,先一步揽住他的腰,从背后撑了他一把。谢陵靠着赵祚,压抑着的那口腥甜又一次压不住了,顺着嘴角蜿蜒下来,有一两滴在衣衫上落成了花,有一两滴打在了青石板上,还有一两滴直落在了赵祚环过他腰的手上,让赵祚心下一惊,揽着谢陵的手紧了紧。

    谢陵仓促间抬了手,拢袖替赵祚拂去了手上那两滴殷红的血,发现埋首时嘴角溢出的血又落了下来,一时手足无措,慌忙抬手捂住了嘴。

    却连咳嗽声都还来不及传出来,就晕在了赵祚怀里。

    这一番折腾倒把陆岐吓得够呛。看着谢陵衣衫上的殷红,就未曾转眼。

    最先回神的还是赵祚,赵祚的眉头拧在了一处,眼里带着怒气:“赵观之,禁足重阙,若是你老师……,你就长困重阙。父债子偿,赵修欠的,你还正好。”

    说罢赵祚便将谢陵打横抱入怀里,才恍然觉得他原来已是这般。

    身轻若鸿毛,却又在赵祚心头,似泰山压来。

    倒是观之跟在赵祚身后,不紧不慢道:“圣上不是还答应老师,关于桑落的事,若要观之长困重阙,如何去钓桑落?”

    “父皇。师父这病,自打入了那雍国公府,便生了。想来是那府上的邪气,怪不得观之。观之自幼长在您身边,脾性您知,今夜也是近了那府上邪气,才说了胡话。您莫理了,送师父归居衡才是。”羡之不知何时走到了陆岐身边,替他拍了两下背,才挡到观之身前,接话道。

    “皇兄,祁先生早说了今夜会到,你送谢相回吧。我和观之走一遭,谢相清醒前,我自带他与桑落归。若是逾期未归,我府上那四房美眷,你就正好替我打发了吧。”宣城主赵世也跟了一步来。

    不知是祁先生起了效用,还是那句谢相起了作用,赵祚的眉头总算有舒展开的念头了。

    赵祚压低了声音,叮嘱着:“ 既是胡话,今夜之后,不可再提。赵观之了,便是你真养在那杏树下,你也姓赵!就像他陆岐。你们那点母族势力,父辈家业的,他……”他谢无陵无心贪。后话赵祚当然是未说出来的。

    他答应过曾经的谢无陵,从不在陆岐面前提起陆岐曾经的身世,自然也不愿提及观之的身世。

    话未尽,赵祚顿了顿,转了话头道:“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