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5部分阅读

    重生之刹那芳华 作者:肉书屋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5部分阅读

    芳华站起来,对曼丽感激地说:“嗯,谢谢咯!”

    曼丽却又让她再去洗把脸,然后让她坐下,给她细细地化起妆来。她手里边忙活着,边说:“你跟我学着点。这其实也费不了什么事。可是,化点淡妆,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她的化妆技巧自然是芳华这种描下眉毛和口红就当化妆的人所不能比拟的。芳华也就虚心受教了。

    不过为了赶时间,曼丽也没教的太多,让她以后自己领悟了。

    很快,又化了点淡妆的芳华,发现镜中的自己简直是神采飞扬了。

    曼丽也满意地说:“这才对嘛!真正的女人,就该这样——柔而不媚,强而不悍!”

    曼丽一路飞车赶往成都的双流机场。

    追求完美的她,还顺路带芳华到她代言的一家服装专卖店里去买了件大衣。因为她说芳华身上那件衣服不合身,影响了新发型的整体效果。

    芳华今天就完全没有发言权了,她也相信曼丽的眼光,换上衣服一看还行,就付钱了。

    等她们赶到机场大厅,已经快六点钟了。

    嘉辉都打过几次电话催了,芳华只说马上到。但又不说清楚到哪儿了,嘉辉也不禁有点焦急起来了。

    戴平和方兴安慰他,没事,应该赶得上的。

    嘉辉一会儿看看表,一会儿远远眺望那大厅门口的方向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当然是在找那抹亮眼的黄|色,只不过一直没看到罢了。

    忽然一个身影快速跑过来,到了他身前几步远才站住,喊了一声:“嘉辉!”

    嘉辉和戴平等人低头一看,都被眼前焕然一新的芳华震住了。

    芳华剪了个赫本式的短发,耳朵周围剪得很短,额头留了个蓬松的刘海。

    因为头发烫得微微卷曲,发型师又给修得很有层次感和质感,所以英气中带点妩媚,并不觉得单调。而芳华的小脸和小巧的五官,在这清爽短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立体,眉眼更生动了。

    原先穿的那件有点宽松的羽绒服换成了一件深咖啡色的收腰紧身大衣,使她苗条的身材多了几分挺拔。军装样式的大翻领,露出里面高领的白色毛衣,刚强中透着温柔。

    一般人穿会显得老气的深色调,却无法压住芳华笑脸上的朝气,反而衬得她的皮肤白皙了不少。

    芳华的新造型很快就得到了戴平和方兴的认可:“哟,行啊!麻雀变凤凰了嘛!”

    芳华只是笑盈盈地看着嘉辉的眼睛,想知道他的反应。

    嘉辉慢慢走近芳华,也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看着这个清新自然的女子。

    这个新发型和新风格,将她身上那特有的矛盾气质,都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纯真与世故、朝气与沉稳、成熟与稚气、温和与热烈、隐忍与激|情、冷静与冲动、纤弱与坚强、依赖与独立、优柔与干练,……

    这些矛盾的气质就是芳华的独特之处,是吸引嘉辉不断探究、让他念兹在兹不能放手的地方。

    而此刻,她的新形象不但完美展现了她的独特魅力,更让嘉辉感到了有一种新的变化在芳华身上产生了。这些变化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只是在这新造型的衬托下,更明晰了起来。

    芳华身上的矛盾气质都还在,但好像又都有了些变化,似乎是她带着这些不管好与不好的、但都是属于她自身的气质,和她一起进入了一个新的精神境界。一个活得更通透、更从容的境界吧。

    这一改变,远比她突然绽放的美丽更让嘉辉欣喜。

    他拉着芳华的双手,含笑说道:“很适合你。”

    从嘉辉眼中看到了他的欣赏,芳华也笑得更加欢畅了。

    后面跟着赶来的曼丽,看到那两个相对傻笑的人,不禁也笑了。戴平看到曼丽跑得气喘吁吁的,忙过去问候。方兴看着这几个人或明或暗的情愫,不禁想:我也该定下心来好好找个女朋友了吧。

    最后,嘉辉和芳华终于领了登机牌,在安检处跟各位挥手告别,踏上了他们的下一段旅途。

    正文 一百六十九、通过(一)

    一百六十九、通过(一)

    回到京城后,芳华自然全身心地投入了写开题报告的事业中。为了方便和嘉辉讨论,他们还是暂住在招待所。

    初六那天,和在北京工作的同学们也聚会了一次。自从芳华到301后,这两年和他们也就是电话里联络,难得见上一面。

    张永和赵玉玲都在北医读研,前者在地坛和一个护士耍着朋友,后者已经和程浩结婚了,就在研究生宿舍安了个小家。

    白芸已经是协和高年资的住院医了,等着当住院总的机会。她竟然还没男朋友,让她的父母对她的终身大事很犯愁。

    众人问起嘉辉二人什么时候完婚,嘉辉答道:“至少还要等明年芳华毕业,我在北京的工作也定下来了,再说吧!”

    芳华忽然想起自己和白芸的玩笑,便对她说:“我说,到时候你不会还没找到下家吧?”

    白芸白她一眼:“那我要是真的没找到,你是不是真的不结婚啊?”

    芳华嘻嘻一笑:“那肯定的啦,我说到做到。不过,我一点都不担心。因为我知道,你就算不为你自己,也会为了成全我,赶着在明年之前把自己给嫁了的。我说的对吧?”

    白芸指着她直笑:“这梁嘉辉一回来,你好像越来越得瑟了!”

    嘉辉一开始没听懂她们的话,问了芳华是怎么回事后,也笑了笑。

    各学校研究生的开题时间不同,赵玉玲和张永去年底就过了。他们给芳华介绍了经验,鼓励她别紧张,一定能过的。

    芳华想想自己这莫名其妙的重生,其实也没能给自己带来太大的优势。即使有,也只是让自己在大学里少走了些弯路,在毕业后达到了过去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但将来的路既然是过去所没有走过的,就要面对新的人和事。在这新的世界,也就有了新的问题。

    比如自己执着的神经外科专业,现在正在读的研究生、正在做的论文课题,这些都是自己没经历过的新事物,自然也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了。

    所以,芳华已经渐渐忘记自己是什么重生人士了。她只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在人生路上,都会不断遇到各种新问题,然后去一个接一个地解决它们。

    这次的开题报告,就是对芳华的一个考验。不过在嘉辉的支持和帮助下,她是胜利在望了。

    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她就将综述初稿打出来,拿去交给纪主任审阅。当天下午,纪主任就到处找她,听说她在实验室后,就直接过来找她讨论。

    芳华和嘉辉正在实验室里一边解冻细胞,一边讨论实验方案。长假期间,实验室基本没有做实验的,很多癌细胞都冻起来了。芳华准备挑选自己即将实验的细胞系,就要重新解冻和复苏细胞。

    她见老板来了,忙暂停手中的活儿,和主任打招呼。

    纪主任看见她身边的陌生青年,自然询问了一下,得知是小林的未婚夫,不由多看了几眼。芳华就给二人作了一番介绍。

    纪主任不禁感兴趣地问了嘉辉在斯坦福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做过哪些实验和课题。从言谈中,他发现如果这个年轻人所言非虚的话,那他还真是掌握了不少实验技术,而且理论知识也很扎实,难得的是自己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开玩笑地说:“小梁,你可要好好帮小林设计一下实验啊!”

    嘉辉点头答应。

    纪主任干脆就在这实验台边的写字台上,摊开了芳华的初稿,和她讨论了起来。他主要是问芳华都看了些什么文献,毕竟他也不可能看完所有这方面的文献。

    芳华把自己的书包拿过来,取出里面厚厚的一叠文献,足有二三十公分厚。她说:“这都是我看过的,上面这十多份是反复看过两三遍的。”

    她又拿出十多张纸订在一起的文稿,这些都是我看过的摘要。

    纪主任点点头,翻起上面的十几份文献,随便浏览了一下,才说:“文献量看起来还是够了。我们再说说你这综述吧!我看了看,思路还是清楚的。不过,有点主次不分,过于堆砌资料了。我觉得你这里,讲过去的研究情况时,一些重复性的研究可以一笔带过……”

    纪主任边讲,边在文稿上写写画画。芳华则用心地边听边记,觉得有疑问和异议的地方,她也马上提出来,师徒俩再讨论一番后达成共识。

    毕竟只是初稿,纪主任让她改的也是大框架方面的东西,他让芳华在二稿中再补充得详实一点,并且要去了芳华找的几篇重要的文献,准备自己拿回去看看。

    接下来的两天,芳华忙着在老板确定好的框架下,继续补充内容。

    而嘉辉这两天就帮她打文献索引,他边打也边看了一些文献。

    这天晚上,两个人躺在床上一人抱一个笔记本,各忙各的。室内一时无人说话,只听到噼里啪啦的打字声。

    不知过了多久,芳华忽然停下来,伸伸懒腰,满足地长叹口气:“唉,终于差不多了。”

    嘉辉手里没停,眼睛也没看芳华,只是嘴里说道:“真的弄好了?”

    芳华揉着自己的肩膀说:“对啊!我都佩服自己了,速度这么快。”

    嘉辉停了下来,看见芳华又在转手腕,就问:“手酸了?”

    “嗯,还好吧。”

    嘉辉放下手中的电脑,拉过芳华的手,给她揉搓了起来。芳华嘴里说着“不用啦”,却也不收回手。

    她笑着看着嘉辉的手,修长的灵活的手,暗暗想:可惜没去干外科啊。

    可是再想想前两天嘉辉实验操作时精确稳定的动作,她又觉得那未必不是最适合嘉辉的道路。

    她停了一会儿止住嘉辉的动作,自己反而抓过嘉辉的一只手,也给他按摩起来。嘉辉微微一笑,另一只手就将芳华搂在了怀里,然后轻轻地按摩着她的头皮。

    按着按着,芳华忽然说:“嘉辉,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

    正文 一百七十、通过(二)

    一百七十、通过(二)

    嘉辉稍微愣了一下,笑了:“知道。不过,我以为你并不在意这个的。”

    “以前是的。因为这是个洋节,又都赶上放寒假的时候,过去真没在意过这个。不过,”芳华低下头靠在嘉辉怀里,轻声说:“那年我在协和实习的时候,想你想的厉害,忽然发现那年中西方的这个节都赶在同一天了。我就想,明年,也就是第二年,我们一定要一起过这个节。没想到,你却又去了美国。后来,我也就忘了这回事。”

    她将嘉辉的手握住,紧贴在脸边,说道:“今天我才发现,这么多年,我们还是第一次在一起过情人节。”

    嘉辉将芳华搂得更紧了一点:“对不起,我还没这个习惯,没给你准备礼物。”

    芳华笑着抬头说道:“不是这个意思啦。你怎么还不明白?我要的只是有你陪着,就够了。”

    嘉辉的手指轻抚芳华的脸,眼睛也随着手的动作巡视端详着芳华的眉眼、面颊、唇角。终于,他笑了,亲了亲芳华,才说道:“你就是这么好打发。”

    芳华笑得更深了:“嗯,我这个人是没什么大的追求啦。”

    嘉辉摇头:“是吗?我可知道你的野心的。”

    芳华不好意思了:“那是年少无知的轻狂罢了。”

    “年少时不轻狂,以后年老的时候就该后悔了。”

    “你倒会说。可我看你,怎么这么少年老成,没见你轻狂过啊。”

    嘉辉靠近芳华,鼻尖相碰、额头相抵。他微笑着说:“你没看见,那是因为我都藏在心里呢。”

    芳华扑哧一笑;“能藏得住的,又怎么叫轻狂呢?”

    嘉辉不解释,只是松开芳华说:“你先歇着吧,我给你校对一下文稿。”

    “嗯。”

    芳华绝对相信嘉辉的细心,有他帮忙校对错别字、引文什么的,自己真的省好多事。

    果然,纪主任看了芳华的第二稿,只修改了小结里面的几个观点,大体通过了。芳华只需再润色一下,就差不多了。

    纪主任又看了芳华的初步实验设计,见她的实验分成细胞、动物、人体三大部分,表示赞同。

    不过,他也指出芳华这么设计当然不错,但就是药物的来源有问题。

    科里的tz还是因给江波治病而直接从国外购买来的,这药这么贵,量又少,恐怕难以让芳华的实验凑够例数。

    不过,纪主任还是说,他会想办法和国外药商联系,申请合作以便得到他们的赞助支持。就算不行,他还可以从自己的课题经费里给芳华拨一点钱购买药物。

    最后,纪主任让芳华在实验设计中补充几个预实验的数据。

    芳华答应了,等她回到实验室后,不由和几个师兄聊起了开题。

    纪主任手下还有四五个博士、硕士生,他对学生们一向很好,真是视如子侄。师兄们自然也很尊重他,不过他们总说老板对小师妹是特别好。

    就拿这开题的事来说,他们说当年老板都是逼着他们改了很多遍。而他只说“不行”“不行”,就是不说哪儿不好,哪儿需要改。师兄们全是靠自己揣摩、试探,才最后通过的。哪像这次,对小师妹反复面授机宜的。

    芳华笑说:“那是因为你们素质高啊。自然不用老板提点也行啊。哪像我,笨鸟一只,老板生怕我毕不了业扫了他老人家面子,只好多费点心了。”

    今年即将毕业、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的袁师兄说道:“小师妹,你那个实验方案我看了。想法不错的。不过,我觉得对研究生论文水平来说,有点高了。你要是再加些实验内容,还有临床病例数更多些,都够博士毕业的水平了。再弄好了,完全可以发到国外的杂志上呢。”

    “嗨,我也不求发国外了,只在国内发表了,混个硕士毕业就好了。”

    袁师兄又问:“对了,你怎么不转博?”

    芳华笑了笑:“我可不想当第三种人。”

    “嗯?什么意思?”

    “世上有三种人啊,男人,女人,女博士。”

    几位师兄倒是都没听说过这说法,不禁呵呵大笑。

    袁师兄边笑边说:“你不用怕啊。你都有主了。”

    芳华也微笑着说:“说真的呢,其实是因为我那时候没心思转博。另外,我觉得虽然博士是要比硕士研究的高深一些。但是就科研方法本身来说,硕士学的这些也够用了。我不想就为了升值文凭,再花那么多时间学习了。个人觉得哈,读个硕士够了。”

    她不禁又想起了当年的王立德老师,才是个工农兵大学生,既没文凭、职称也不高,但他的经验技术谁不佩服呢?

    当然,文凭高的人自然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而且往往还很高,因为读书读到比较高的境界时,需要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嘉辉就是这样的人。

    这些天,嘉辉都在实验室观察几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情况。他帮芳华选定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shg44和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作为实验对象,因为这几种比较常用而且稳定。

    他也看了实验室一直在传代培养的gx细胞株,这个还没有得到公认的癌细胞系,还不能用于实验。

    说起来,当初这细胞株能被成功地培养和传代,也挺幸运的。这里面需要很高的实验技巧,也需要运气。

    实验员宋老师说,他曾做了五次这种从病人手术标本取样做肿瘤细胞原代培养的实验,但就只成功传代了这么一次。

    所以,宋老师挺感谢嘉辉的。因为当初嘉辉听芳华说了情况后,建议她利用手术标本尝试做原代培养,以方便研究。也是他让芳华转告了宋老师一些实验技巧,这才使得这次肿瘤细胞离体培养成功了。

    不过,要建立成熟的得到公认的细胞系,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比如光镜、电镜、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染色体基因分析、移植瘤实验等等,对该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观察。而这些也都建立在该细胞株稳定传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嘉辉和宋老师等人探讨了一番该细胞系的特性,越听越觉得挺特别的。不过,他还是对芳华说,她的实验不能用这种没得到确认的、不稳定的细胞系。

    芳华也知道这道理,但她坚持道:“等宋老师他们的实验弄好了,相关论文发表了,这个就算得到身份确认了吧?那我就毕业后再来研究这个细胞系好了。”

    嘉辉明白她的心情:“嗯。你先忙你的事情,这细胞的事,我帮你先研究着。”

    芳华答应了,静下心来写实验计划。

    这又需要大量的实验知识。如果只有芳华自己,就不知道要看多少文献了。但是现在,她身边有嘉辉这个专业人士的指导,自然事半功倍。

    然后她用三个细胞系做了几个预实验,将初步的数据做了统计分析。这时候快到月底了。

    最后她将文献综述、实验计划、初实验结果,以及新写的选题的意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等开题必须阐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终于完成了这个开题报告。

    等纪主任又给她看了、修改了两遍,他终于说可以了,让芳华开始制作幻灯演示文稿了。

    芳华赶紧在电脑上一张张地制作起来。

    她做了七八张的时候,嘉辉过来看她的作品。芳华还挺得意地给他看:“怎么样,我做的还可以吧”

    嘉辉又看了几张后,突然笑了。他用手刮了芳华的鼻子一下:“你怎么做成这样?”

    芳华不明所以,她还自我感觉良好呢,特别觉得里面的几张ppt画面都挺漂亮。

    嘉辉摇头坐下,拿过来自己的电脑,找到自己做的ppt给芳华看。同时还讲解道:“你那个ppt像是给小学生看的。我们这种科学报告、论文什么的,就要用深色色调,比如深蓝、深紫、墨绿等,这样才大方,不能像你的那样选的颜色花里胡哨的。”

    说着他又指着芳华的ppt上的暗影图案说:“一般,做科研报告的幻灯,最好不要加花纹图案,因为不严肃吧,还容易让人分心。”

    又让芳华看两台电脑上两种风格ppt的文字部分:“你看啊,一张幻灯上的文字不能多了。我这张就三行文字,很简洁。你的呢,五行大字的,还有十几行小字。这样不好,让人看着乱。这幻灯只能写纲领性的东西,不是给你提词的。”

    芳华吐吐舌头:自己还真不清楚科研人员制作ppt的惯例,而是按照过去给学生上课的习惯做的。为了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做要有图画,底纹颜色也都要花才行。没想到,其实应该针对不同的听众进行风格的调整。

    平时,她也看过学术交流时打的ppt。但是因为这种ppt报告的形式,在国内出现和使用的时间不长,大家都几乎没正式学过,自然不清楚国际惯例,大多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也往往为了吸引观众就会做得比较花哨。现在,她在嘉辉的指导下学习了国外成熟的ppt文风,从而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

    终于在3月6日,芳华全部搞定了开题报告,在老板那儿也通过了,算是按计划实现了目标。

    正文 一百七十一、通过(三)

    一百七十一、通过(三)

    接下来的几天,嘉辉当听众,芳华对着他练习演讲。

    虽然对着学生上课可以从容不迫地啪啦啪啦地讲一节课,但是看到坐在那儿含笑盯着自己的梁嘉辉同学,芳华还是掌不住,笑了几次场。

    不过多练几次过后,她也可以不受嘉辉的眼神干扰,开始好好地讲解ppt了。

    嘉辉听完一遍后说:“还不错,就是语速有点快。你要知道,一般人上台,面对台下那么多教授,多少都会紧张,语速自然就会快。所以,你现在应该练得再稍微慢一点。还有,我觉得,你要是能基本不看幻灯的提示,那样感觉会更好,更自信。”

    芳华承认嘉辉说的有道理,所以她老老实实地背下了ppt的内容和串讲的内容,然后反复讲了好多遍。

    其间,她又一次郁闷地发现嘉辉只听两遍就记下了,当自己讲到哪里少讲了、哪里是自由发挥的,他都能立刻反应过来。这种记忆力真是羡慕死她了。

    要说自己也不算笨,记忆力也还可以的,可惜和他这样的比起来还是有不小差距。但是芳华坚信勤能补拙,多练就是她的法宝了。

    终于在反复的练习后,她越练越娴熟,不但能够不打磕巴地讲完,语速和时间也控制得很准确,误差不超过20秒。

    嘉辉听到后来,因为太熟了,已经不去注意她在讲什么了,只是坐那儿默默欣赏芳华每次都那么情绪饱满的演说。

    他都有点纳闷了,这家伙怎么就能一遍遍地重复同样的内容,一点不厌烦呢。要搁自己,早受不了了。

    嘉辉自然不知道这是老师的基本功了。芳华原来给卫校学生上课,一个星期内一节课相同的内容要重复讲上五六遍。而为活跃气氛而讲的一些笑话、例子,也是要重复五六遍,都还能像第一次讲的那样,让学生们笑起来。这种保持激|情和新鲜感原地满血复活的能力,她早都练出来了。

    嘉辉对她这点也挺佩服。而听着她清脆的解说声,看着她不时做出的干净利落的手势,还有脸上自然大方的微笑,他不知不觉看得走神了。

    直到芳华讲完,笑着等他点评,他才猛然醒转,也笑着说:“挺好,挺好,我觉得没问题了。”

    芳华已经看到他那一闪神的愣怔,心想:他老是听我这么讲,都跟听老和尚念经一样了吧?估计也提不出什么意见了。

    于是,她去找纪主任,给他试讲了一遍。纪主任听后挺满意,说就这么讲就可以了,也表扬她的幻灯是自己这几届学生中做的水平最高的。

    不过,主任也交待芳华要准备应付老师们的提问。而他也说了几个可能被问到的问题,让芳华好好准备一下。

    芳华答应着,在准备的时候又把答疑可能需要的图表资料文献等也做成了幻灯,补充放在原演示文稿的最后备用。

    这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3月10日,开题报告会的日子到了。

    地点在办公楼的大会议室,屋子里有一个可坐二十多人的中空船形会议桌,这是专家教授们的座位。

    会议桌的一头摆放了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对面的墙上一幅白色大屏幕,这当然是研究生做报告的位置。

    会议桌的另一头摆着好几排折叠椅,这是等待上台的研究生和观众们的座位,大约能坐四五十人。

    开讲时间是八点半,不过八点十分左右,专家组的教授们就到达会场落座了。这些都是本院和军事医科院的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的专家们,人员差不多分成老中青三个层次。他们有些也好久没见,相互寒暄着交谈着。

    后面的观众席也来了很多人,大多是本年级和其他年级的研究生,也有住院医生和进修生。他们都是想听听别人的报告,看看别的领域都在研究什么,也好增长见识。

    这其实也是研究生生涯中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受重视程度不亚于毕业论文答辩。因为论文答辩都是在自己科室内部举行,同行的几名专家而已,哪能像今天这样有不同学科的众位专家出席,有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可以交流各自研究方向?

    十几个研究生早都抽过签,每个人的ppt文件也都拷在电脑里,到时候依次上台开讲就是。教育处规定每个人演讲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答疑时间大约5分钟,这个可长可短。

    芳华抽到的次序是中间的,她觉得不好不坏吧。

    嘉辉也来了,和芳华一起坐在折叠椅上等着。他去饮水机那儿倒了杯水,端过来递给芳华说:“喝一点,别紧张。”

    芳华接过来抿了一口说道:“还好吧。”

    嘉辉笑:“你不知道你一紧张,就会把手放在腿下面藏着吗?”

    芳华这才发现自己果然是一手拿杯子,一手放在大腿下面。这个下意识的小动作,又被细心的嘉辉发现了,自己在他面前就跟透明的一样。

    她把手从腿下面抽出来,放在膝盖上。嘉辉把手放在芳华手上拍了拍说:“没事,放松点。”

    终于,报告开始了,第一个学员上去开讲了。

    起先,他的声音还有点微微发抖,听得出来有些紧张。被下面将近二十名名医专家探照灯似的眼睛这么照着,谁都会有点紧张的吧。

    不过,他后来就越讲越顺了,慢慢忘了紧张,很顺利地汇报完了。后面的专家问了两个问题,他解释的也很简明扼要,提问的专家虽没再说什么,还是点了点头。

    教育处的老师见没有专家再发问,就摆摆手让他先下去了。因为最后结果,要等所有人都报告完了,专家的评分表汇总了才能出来,大概要等下午去了。

    芳华听了第一个后,对嘉辉说:“大家都准备得挺充分啊”

    “你也准备得很充分。”

    芳华点头,自觉受之无愧:虽然我开始得晚,可我真是玩了命地准备的。

    她和嘉辉边听边悄悄地聊两句。嘉辉没有负担,听得更为仔细。他不但对研究生各自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感兴趣,更对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设计很关注。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轮到芳华准备了。按常规,她坐到电脑边给她之前的学员操作幻灯换页。

    这个学员的幻灯就是用的ppt提供的模板,白色底板上角有些方块图案修饰。这种模板在电脑上看没什么问题,但在白色屏幕上看就不醒目了。

    芳华暗想,果然是经验不足啊。

    这个人很快讲完和答疑后下去了,轮到芳华上场了。

    她将自己的ppt文件调出来打开,对下一位学员说声:“麻烦了。”这才微笑着拿起桌上的激光笔,走到投影屏幕前面,正面冲向各位专家站好。

    今天的学员都是穿的白色工作服,应该是在医院和实验室都穿惯了的原因吧。芳华问过教育处的老师,开题并没有要求必须穿白大褂,所以她就穿着军装来了。

    比起文职军人的肩章那暗淡的颜色,芳华还更喜欢自己目前挂着的红牌。虽然上面什么金星银星都没有,但是红得很耀眼、很有朝气。红牌学员本身就是青春活力的象征。

    她身着军装,先立正冲着各位专家敬了个军礼。这和刚才学生们个个微微鞠躬的开场不同,一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芳华敬礼的时候就已经用眼神巡视了一下各位专家。在看到江澜也在座时,她虽然面带微笑,还是稍稍有点惊讶。不过转念一想,她是眼科副主任,学科带头人,来这儿也不奇怪嘛。刚才一堆专家进来,江澜又一直没发言,自己才没看见她。

    芳华对江澜只是微微颔首,然后她收敛心神,朗朗说道:“各位专家,早上好。我叫林芳华,本院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我的导师是纪定国纪教授。我的研究方向是脑胶质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法。……”

    江澜自己科里的研究生还没开讲,刚才其他研究生的报告她都只听完了打分,并没发问。而她早在考评表上就看到了芳华的名字,自然对她格外关注。

    看着芳华留着清爽俏丽的短发,一身庄重英气的军装,面带微笑侃侃而谈,眼神和语气中十分自信的样子,江澜深感欣慰。

    这哪里还有一点那个蹲在江波病房门口不敢进去的小姑娘的影子啊?

    这才是那个会说出“这场仗,我们一定要打赢”的话的年轻医生。她虽然失败了一次,但却没有被打倒。她又站起来了。

    江澜心里默默说:小波,你可以放心了。

    很快,芳华讲完了,进入提问时间。

    两三位搞外科和病理的教授开始提问,他们围绕胶质瘤发病机理、病理研究、最新治疗进展等方面问了芳华几个问题。这些都难不倒芳华,她本来就很熟悉情况,还能调出事先准备好的幻灯协助解释,让几位教授听得连连点头。

    很快五分钟都过去了,教育处的老师觉得差不多了,正要让芳华下来。江澜突然微微举手:“我还有个问题。”

    教育处老师一愣,但还是礼貌地请她发问。

    江澜问芳华为什么要选择tz作为研究对象。

    芳华没想到江澜提问,也没想到她会提这个问题。但她还是解释道,这个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比较特别,能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肿瘤有比较好的亲合性,和那些一般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相比,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江澜又问:“这药国内还没有,国外也很难买到,价格也很贵。一般病人恐怕都用不起这药吧?你不觉得研究这种药,没有什么临床实用价值吗?”

    芳华心里一愣:您怎么能这么说呢?别人这么说也就罢了,您不应该啊?

    但芳华还是说道:“这药明显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啊因为它有效啊”

    芳华一狠心,也不管那么多了,调出自己文件中的几张图,指点着说道:“大家请看,这是我管过的一位胶质瘤患者的ct片子。这是手术前后的片子。这是术后一年复发的片子。这是服用tz后的片子。很显然,服药后这名患者的病灶明显在缩小。可惜的是,我们的疗程不够,单凭这个例子,是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即使是在国外,这方面报道的病例数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我认为还需要做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掌握tz这个药的治疗特性。”

    芳华顿了一下,又接着说:“至于药价的问题,等过些年专利期过了,国内药厂可以仿制的时候,价格应该能降下来了吧?而且,一个昂贵的但能救命的药,和十个百个便宜的但吃了没用的药,病人会选择哪个也是显而易见的吧?”

    一气说完,芳华又觉得自己的口气似乎重了点,她担心地看向江澜。江澜却冲她微微点头,面上不但没有不悦,反而有几分笑意。原来,当江澜看到芳华能拿出江波的片子讲述病情时,就知道芳华的坎是真的迈过去了。她由衷地为芳华高兴。

    见真的无人发问了,教育处老师打手势让芳华可以下来了。

    芳华还是敬了个礼后才退了下来,她在嘉辉身边坐下。嘉辉将刚接的水杯递给她,低声说:“不错。超水平发挥。”

    芳华呷了口水,冲着嘉辉一笑:“嗯,我也这么觉得。”

    放下负担的芳华,抱着轻松的心情听着剩下的人的报告了。虽然他们专业的东西自己未必都明白,但听听没坏处。

    一直到十二点多钟,这开题报告会才结束。教育处的老师收了考评表,就招呼专家们去吃饭了。

    芳华等人留下帮着整理会场。江澜特意走在最后,叫过芳华问她:“我听纪主任说,你要做tz的实验,就是课题经费不够买药的钱。”

    “嗯,这药又少又贵嘛。现在的药就只够我做细胞试验,动物都不够做。再说,我不光要买药,实验药品实验动物也很花钱。我做移植瘤必须要裸鼠,那也不便宜。”

    江澜拍拍她的肩膀说:“别担心,我帮你想想办法。”

    正文 一百七十二、细节

    一百七十二、细节

    芳华听了,很不好意思地说:“嗯,那谢谢江大姐了”

    “谢什么?”江澜抚摸了一下芳华脑后那短短的发根,恳切地说:“你既然叫我大姐,能帮的忙,我一定帮你。”

    芳华感激地看着江大姐,眼睛微微有点发潮。

    她掩饰地回过头,招手让后面站着的嘉辉走过来,给二人介绍道:“大姐,这就是我和您说过的梁嘉辉。”

    江澜刚才就注意到芳华和这个年轻人在一起亲密说话的样子了,此刻近距离打量了一下,觉得看上去还不错。她伸出手说道:“嗯,早听说你了。什么时候回国的啊?”

    嘉辉自然也知道江澜的身份,礼貌地伸手相握,说道:“江大姐,您好我是一月份刚回来的。”

    他们聊了几句,江澜得知嘉辉暂时没有到301的意思,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让他们两个有什么事需要帮忙时,只管找她。

    江澜走后,芳华也拉着嘉辉去吃饭。嘉辉一边走一边说:“你很幸运。”

    “嗯,我知道。总是遇到好人。”

    下午,教育处通知: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集体通过了。

    有未被证实的小道消息说,专家们评的最高分是芳华的报告。不过这个最高分没什么意义,所以教育处是不会宣布的。

    芳华只是庆幸自己在荒废了近半年时间后,终于赶上了进度,不至于被淘汰或延迟毕业了。

    本来她可以有半年时间呆在实验室只做实验的,但按规定芳华还要保障临床轮转的时间充足,所以为了弥补出海耽误的时间,她就只能压缩在实验室的这段时间了。

    不过,临床的研究生也不都是自己动手做实验的,一般只做一小部分,很多难度高的、或者大量重复性的工作,都可以交给实验员去做。这当然要给报酬的。

    鉴于自己的实验经费紧张,临床时间也紧,芳华把主意打到了某人的头上。

    当晚,芳华说出自己的打算后,嘉辉见她一副期期艾艾的样子,不禁好笑地搂住她,将她的头发使劲揉了揉:“说什么帮不帮的?我给你做事情,就是给自己做事。你就把我当成你终生专属的实验员好了。”

    芳华将头紧紧贴着嘉辉的胸口,又一次听到那让自己听了就觉得既欢喜又平静的心跳声。她心里欢喜到想流泪,也平静到想笑,因为嘉辉对自己如此,而自己也会如此对他的。

    爱,本该如此。

    她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你呢,这两个月就帮我把重要的几个实验做一遍,把实验条件摸索出来,教会我。这样,我以后做实验的时候,就简单了。”

    “行,没问题。”嘉辉没有二话。

    芳华知道用言语已经不能表达自己对嘉辉的感谢了,而且不是有人说爱人之间不用说谢谢和对不起吗?因为他们可以用行动来表示。

    于是,她一手勾住嘉辉的脖颈,将他的头拉下来,主动吻上了他的唇。

    嘉辉也自然而然地搂紧了怀中的芳华,和她共同分享这一吻。大概是这感觉太美好了,两人不但久久舍不得分开,身子还不由自主地越贴越紧。

    终于,嘉辉停了下来,声音略有点低沉:“芳华,我觉得你该回学员队去住了吧?”

    芳华看到嘉辉的面色有些潮红,也感到他的身子很烫,知道他正甜蜜地痛苦着,有点好笑也有点心疼。

    她双手抚上嘉辉的脸,感觉自己的手似乎可以给他的脸降降温呢。

    “嗯,我是该回去住了。我这阵子是打着休假的名义在外面住,虽然学员队管得不严,但老这样夜不归营也不好。不过,我回去了,你一个人还住这儿吗?”

    嘉辉笑了笑:“我和实验室的宋老师打听过了,你们储物间里放着好几张折叠行军床。我可以晚上在实验室的电脑间睡觉,白天把床收了就是。而且关键的是住实验室,我比较方便给你做实验嘛。”

    “啊?可是……”芳华知道长期住招待所不合适,她原本是想打学员队的主意。但听队长说,不是研究生或者进修生,还真是不能住进去的。她又想,要么偷偷找男同学们帮忙找个空床位,但是觉得让同学给自己担风险、违反规定也不太好。

    她还没想好让嘉辉住哪儿呢,没想到嘉辉自己想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5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