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4部分阅读

    重生之刹那芳华 作者:肉书屋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4部分阅读

    随波逐流。

    不过,第一次玩叶子牌的芳华输得是稀里哗啦的,一个劲儿地给爷爷大姑们送钱。因为它的玩法和麻将一样嘛,而她天生缺乏麻将细胞,规则什么的虽然明白,会打但就是打不精。真是对不起四川人爱搓麻的名头啊。

    芳华自嘲自己是数字白痴,不记牌也不会算牌。嘉辉却说她是不会“算计”。因为麻将主要是“一个人的战斗”,这里所需要的情商比较高。

    它要求打牌的人“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守己而顾彼,也叫做“看住上家、盯住下家、防着对家”。

    也就是说,除了要根据自己手里的牌情决定基本打法外,还要判断其他三人的牌情状况,以决定如何跟牌、出牌、钓牌。何时可吃,何时可碰,何时喂吃,何时喂碰,有时甚至故意放炮喂和,以避免更大损失,这些技巧要掌握得好,就要有极高的审时度势和当机立断的能力,不是芳华这种低情商的人能应付得来的。

    不过,芳华的牌品还是好的。输了很多钱,虽然唉声叹气,却绝不赖皮。反正都是输给自家人,让老人开心一下也没什么不好的。

    她是无心地输给爷爷的,嘉辉就是有意地输给大姑和姑父了。大姑后来也发觉了,就不打了,她和吴嬢在一旁说起闲话来。

    芳华本来心思就不在打牌,也干脆不打了,坐在一边看着嘉辉打,还竖起耳朵听着大姑她们说的亲戚邻里的逸闻趣事。虽然她们说的人她都不认识,但是听大姑说得有趣,也不觉枯燥。

    她一边磕着瓜子花生,一边笑眯眯地看着热闹、听着热闹,心想:过节,果然还是人多才有气氛。

    嘉辉斜睨了她几眼后,对她轻声说:“少吃点炒货,小心上火。”

    芳华吐了吐舌头:这人又管东管西的了。不过,她还是放下花生,拿起桌上的一个沙田柚,准备剥给大家吃。吴嬢见状,忙说“我来”,芳华挡住了她说:“吴嬢,你别管,让我来!我就是喜欢剥柚子时候的香味。”

    吴嬢只得作罢。其实,芳华只是不习惯当“小姐”让“佣人”侍候罢了。

    如果真是家人的话,谁来剥这个柚子也没什么。只是,吴嬢总是一副佣人的姿态,太谦卑了,就让芳华有点不自在了。她想,看来自己就是个穷命啊,根本就使唤不来人,也享受不了地主婆的待遇。

    晚饭前,嘉辉的小姑一家过来了。

    这小姑和大姑完全不像两姐妹,虽然年纪大了,但看得出年轻时一定很漂亮的。据梁爷爷说,就小姑长得最像嘉辉奶奶。

    因此,芳华也发现小姑倒是和嘉辉长得有几分相似,特别是眼睛很像。小姑的性子也和大姑不同,进门打过招呼后,就不怎么说话,只是坐一边微笑着细细打量芳华。

    她的两个女儿,一个是嘉辉的表姐、一个是表妹,都结婚了,也拖家带口地来了。表妹家的还是个一岁的奶娃。

    芳华见这个娃娃很是爱笑,随便冲他做个鬼脸,就咯咯笑个不停,便忍不住把他抱过来,站在自己大腿上一颠一颠地逗着他。

    娃娃还不会说话,但会发些无意义的单音节,“吗”“不”等胡乱地叫着。芳华就学着他说话,“宝宝啊”“吗不啊”地胡说,又不时胳肢他,和他笑成一团。

    嘉辉见芳华笑得那么开心,也坐过来和她一起逗着小家伙。这个娃娃很给芳华长脸啊,硬是对自家表舅不感冒,就喜欢和芳华玩,乐得芳华更加宝贝他了。

    嘉辉也不恼,反倒一手搂着芳华肩膀,和她一起逗着小娃娃。

    梁家表妹见状就笑话他们两个:“哥,你们两个这么喜欢小孩子,还不赶紧自己生一个啊?”

    众人也笑着附和。

    嘉辉微笑不语,但按在芳华肩膀上的手却用力紧了紧。等大家都不再注意时,他轻声在芳华耳边说:“怎么样?什么时候?”

    刚才都只是低头笑笑,还没觉得特别不好意思的芳华,这会儿脸皮被他说话带的热气一吹,倒是不由自主地发起烧来。

    她只是从鼻子里发出了一句含糊的“什么什么时候”。当然她心里明白嘉辉的意思,嘴角也就忍不住翘了起来。

    嘉辉看着芳华慢慢发红的面颊,知道她懂的,也没有多话。只是这次他几乎快将她整个搂在怀里了,两人继续一起逗弄着娃娃。

    一边的小姑将两人的情形看在眼里,暗自点头。她忍不住坐过来问二人:“听说你们是准备在北京发展咯?”

    “嗯。”

    小姑关切地问嘉辉:“那你准备去北京哪家单位工作?”

    “北京的单位倒是挺多,不过我还要仔细调查一番后再说。”

    小姑听后想了想,只是说:“哦,那想好了,可要告诉我一声啊。”

    晚饭是摆了两个大桌子才坐下的。芳华和嘉辉本来在年轻人一桌坐的,但后来都被叫到主桌陪长辈们吃了。这一顿饭吃得很是热闹,嘉辉和芳华被众星捧月般地劝着酒。虽然是喝的红葡萄酒,这酒在芳华看来就和糖水差不多,但是喝多了还是有点醺醺然了。

    饭后,小姑一家先回县城了,让大家明天进城去她家里玩。

    芳华和嘉辉回房后,一个躺在床上看文献,一个就躺她身边看她。

    芳华看了一会儿后,突然拿起枕巾一下子甩到嘉辉头上,眼睛还盯着文献,嘴里说道:“看什么看?看眼睛里,拔不出来了啊!”

    嘉辉拿下枕巾,靠过来拥住芳华,轻吻她的脸一下,才说:“芳华,快点毕业吧!”

    芳华心里微微有点胀,她转过头正想说什么,嘉辉的唇已经覆上了她的。芳华不禁松开了手中的文献,双手搂上嘉辉的脖子,而嘉辉也搂紧了她。

    过了一会儿,嘉辉才松开芳华,但还是抱着她,轻吻着她的脸庞。芳华却突然说:“嗯哼,梁嘉辉同学,你这样子,我还怎么看文献啊?看不好文献,我还怎么开题啊?开不了题,我还怎么毕业啊?毕不了业,我还怎么那个什么啊?”

    嘉辉失笑,这回倒让她抓到把柄了。他恋恋不舍地又亲了芳华几下才说:“好了,不闹了。我会等你的。”

    次日清晨,芳华醒来时还不到七点半,天才刚刚蒙蒙亮,便去叫隔壁的嘉辉起来,陪她出去跑步。

    两人慢跑到江边,停下来在岸边空地上,继续活动着、放松着筋骨。

    空气自然是新鲜的,清冽中带着湿润。

    江上有淡淡的雾气,若隐若现中,远远的可见一叶扁舟沿江而下。近了才发现扁舟后跟着长长一串白鹅,足有上百只吧。

    远山如黛,近水如练,一舟一人一群鹅,真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芳华看得心旷神怡,又想那舟上的牧鹅人,只是在做着自己的工作,恐怕并不知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那么自己呢?

    看看远方的大桥上有些人正在经过。也许在他们看向这里的时候,也会把自己和嘉辉当做一幅风景中的两个身影吧?

    回到家中,吴嬢给他们端来的早餐是夹江豆腐脑。这其实就是嫩豆花,只不过调料很特别。

    吴嬢说碗中的调味料有芝麻油、白酱油、红酱油、鸡精、红油辣椒、花椒末、生姜末、芽菜末、榨菜丁等十多味,这是麻辣味的,另外还有糖醋味的。而在豆腐脑上只放葱花、芹菜叶、油酥黄豆、油炸花生米、馓子的是素豆腐脑,加一撮银线般的鸡脯肉丝就成了鸡丝豆腐脑,还有粉蒸牛肉豆腐脑。

    各种豆花也吃过不少的芳华,却被这味道独特的豆腐脑吸引住了,吃了一碗又要了一碗糖醋的尝尝。没想到酸酸甜甜的,更是对自己的口味。再吃两个清香的叶儿耙当点心,这顿早餐真是不摆咯。

    一家人都陆续起来吃了早点后,就步行进城逛街耍。各乡各镇来县里玩耍的人很多,街上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

    大表哥还拿了相机给大家拍照,一路走一路抓拍。梁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跟着大家走路,速度却不落下风。倒是芳华和嘉辉手牵手,慢悠悠地走在最后面。

    小姑家住在粮食局的家属区,房子不是特别大,大家坐着有点挤,干脆还是出来到滨江广场附近坐茶馆去了。

    昨天虽然下雨,但今天却很难得地出了太阳,暖洋洋的很舒服。四川人一遇到这种天,都会偷得浮生半日闲地出来好好晒晒太阳、泡泡茶馆什么的,何况现在本来就是在假期中。

    各处露天茶园上座率都很高。不过这些茶馆可没有像在介绍四川茶馆的风光片中那些着装整洁的茶博士,还用长长壶嘴的铜壶表演掺茶绝艺。这里来了就给客人一人一杯绿茶或花茶,说是茶馆,喝茶却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打麻将、打扑克和摆龙门阵。

    所以,茶馆内是一片搓麻将声和大人小孩的喧闹声。但芳华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反而觉得挺踏实的,她晒着太阳,在竹靠背椅上躺着躺着,就睡着了。

    旁边的嘉辉见太阳暖洋洋的,也没有风,就由着她睡了,但也在心里暗笑:又这么能吃能睡的了。

    果然小睡了一会儿后,芳华的精神极佳,干脆拿出文献又开始看了起来。小姑大姑都说这妹仔太用功了。

    芳华赶紧说:“不用功不行啊,不然毕不了业,可就配不上你们家的洋博士了!”

    这话把她们都逗笑了。

    中午饭,大姑请两家人去吃乐山著名的跷脚牛肉汤锅。这种吃食也有一个类似张仲景的冬至饺子汤的传说。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老百姓民不聊生,贫病交加。四川乐山有位擅长中草药,精通歧典之术的罗老中医,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

    其间,他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杂(肠子、牛骨、牛肚、草肚之类)扔到河里,觉得很可惜。于是,他把牛杂捡回洗净后,放在有中草药的汤锅。结果发现熬出来的汤味甚是鲜香。

    因味特汤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来饮者络绎不绝,堂堂爆满。其间没有席位者,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就直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碗即食。久而久之食客们便形象的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流传至今。

    芳华倒是头一回吃这汤锅,觉得汤很鲜,牛肉很嫩滑。吃了牛肉牛杂,还可以像火锅一样烫煮些青菜如豌豆尖之类,荤素搭配,营养合理。

    这汤锅虽然没有麻辣火锅那么味道重、够刺激,但汤里面还放了药枣、枸己、当归等二十余味中药,有滋补强身、美容养颜的功效。总之,从健康角度来说,比吃火锅可强多了。

    芳华最后喝了三碗汤,还觉得不过瘾。嘉辉提醒她别又吃多了。芳华叹气:“唉,等回到北京,可就吃不到这么好吃的汤了。”

    嘉辉也端起碗尝了尝说:“嗯,还可以吧!”

    芳华见他没说什么了,就又盛了碗喝上了。

    嘉辉看得直摇头:“我发现你还真是好收买。”

    吃了饭,大家散步走回大姑家。又陪着爷爷说了一阵子话,嘉辉和芳华就准备回成都了。大家虽然不舍,也知道芳华很忙、行程很紧,只得叮嘱他二人以后一定常回来看看长辈们。

    正文 一百六十七、改变(一)

    一百六十七、改变(一)

    回到成都,嘉辉和芳华先去姚阿姨和张叔的新家那边吃晚饭,然后就回原来的家了。

    姚阿姨结婚搬走后,这里空了下来。嘉辉回来了就还是住这边,因为这里离川医比新家近些。

    嘉辉给芳华看他从美国带给她的东西,上次去北京时走得匆忙他没来得及带上。

    芳华打开桌上的小皮箱,发现里面基本上是外文医学书,还有大约几百张光碟。

    她先拿起书翻了一下,果然全是神经外科方面最新的专业书。内容涉及解剖基础、病理生理、疾病及手术要点等各个方面,大部分是国内图书馆所没有的。

    她在里面发现了y教授的著作《ieurery》一书,非常兴奋,立刻翻看了起来。

    y教授是国际公认的神经外科世纪伟人,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创始人。这本《显微神经外科学》可以说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是他结合大量的文献,用自己2700多例脑外手术的亲身体会和2000例脑组织尸检的资料,写成的一部神经外科经典巨著。

    嘉辉带来的是国外最新的版本,有六卷,似乎比旧版增加了不少新的图片内容。科里和图书馆是有这书的旧版的,但是一来借阅的人多,二来作为年轻人的芳华还是打基础的阶段,很多基础的东西、常规的手术方式还没搞明白呢,自然也就没有来得及好好地阅读这部巨著。

    不过,好比登山者一级级地攀登着,但总归是向着一个目标而去。这显微微创手术是未来手术的趋势,自然也是脑外科医生的必由之路。能自己拥有一部好的参考书也是外科医生必需的,可是这书在国内既没有卖原版的,更没有翻译的。

    所以,嘉辉真是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了,这可比从国外带什么珠宝衣服礼物给自己,更让自己感动。

    芳华一边翻着书,一边不停地说着:“这书太好了,太棒了。”

    嘉辉一笑,指着旁边的光盘:“还有这些,也是我想方设法帮你找到的。都是国际知名脑外科专家的手术录像!”

    “啊?!”芳华看着那么多张光盘,这就更珍贵了。芳华有点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了,她正要拿起一张,嘉辉却轻轻拦住她的手说:“现在先不要看,等开题完了再慢慢看吧。”

    “嗯。”芳华自然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她满足地摸摸书,又摸摸光盘,终于忍不住扑在嘉辉怀里,脸贴紧他胸口,喃喃地说;“我真幸运。”

    嘉辉抱住她说:“我更幸运。”

    芳华心想:我这儿总是给你拖后腿,要你关心,要你照顾,要你安慰的,有什么值得你幸运的呢?不过——,我会尽我最大的可能,让你真的幸运的。

    想到这,芳华踮起脚,亲了嘉辉一下,笑着对他说:“该干活了!”

    然后就把桌上的小皮箱关上收好,打开笔记本,把文献摊开,工作了起来。

    嘉辉微笑着退了出去,把房门关上,给戴平打起电话。

    初四上午十点,华西医大的东校门,陆陆续续聚集了七八名二十七八岁的年轻男女。他们彼此见面都十分亲热,勾肩搭背言笑殷殷。

    不一会儿,一辆依维柯停在了大门口。车头的门一打开,一名身穿黄|色短款羽绒服的年轻女子笑吟吟地下了车。

    她巡视了一下众人,正要开口,刚才那几名还很淑女地站着聊天的女子,早都叫嚷着“老幺”冲了过来,把她围住了。

    芳华笑得更开心了,她一个个地抱着好久没见的同寝室姐妹,嘴里说着“郭玲,你居然也有长双下巴的一天啊!”“杨茜,你真该减肥了!”“嗯?王菊,你怎么瘦了?”

    郭玲其实还是很苗条,只是脸上确实多了点肉,比以前“胖”了那么一点,但她的一张嘴还是不肯饶人的:“哈哈,老幺,你现在这样子看上去可不像比我小一岁的哦!”

    杨茜也结婚了,却还是那么憨憨的:“没办法啊,结婚后又长了十多斤,怕是减不下来了。”

    王菊倒是没怎么变,微笑着说:“我刚怀孕了嘛,前阵子老吐,就瘦了。”

    “啊?”大家都很惊喜地又围着王菊问长问短起来,其他男生也恭喜起她来。芳华虽然和王菊经常有联络,但是这小半年没怎么联络,没想到她就有了新情况了,既有点惊讶也为她高兴。

    车上的方兴探头出来说道:“唉,我说大家还是先上车吧,到了地方有的是时间慢慢聊啊!”

    这次聚会是戴平和方兴帮着嘉辉安排的。特别是方兴出了大力气。毕竟,他这些年做医药代表,经常招待医院的实权人物和科室里的医生们出去吃吃喝喝,对娱乐场所什么的很清楚。连车子也是他从公司借来的。

    不过,他自然不会带同学们去那种声色犬马或者太豪华的场所。方兴安排的是西郊的一家部队办的度假休闲村,里面可以唱歌、吃饭、k歌、打保龄球,还可以打靶。

    车子在向西郊驶去的时候,车上的同学们自然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聊了起来。

    嘉辉和芳华和他们自然是多年不见了,但就是这些同在一城的人也都是经年累月见不上一面,因为大家各自都挺忙的。

    不过这次聚会大家一见面,却丝毫没有陌生疏离感,反而比在大学期间更亲热了。每个人都是笑呵呵的,聊过去侃现在,一点小事都能让大家哈哈大笑。

    男女生大多结婚了,只有方兴东奔西跑的没个着落,还有个男生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也还没有朋友呢。

    结了婚的男士们明显比大学时沉稳了不少,不止是因为婚后的责任感增强了,恐怕更多的还是职业的原因,使他们个个即使在如此高兴的场合,依然透出医生的沉稳和从容。

    女生们的气质反而变化不大,即使是已经为人母或将为人母的郭玲、王菊,依然说笑起来还有女孩子的爱娇模样,当然穿着打扮方面肯定是变得比较成熟端庄了。

    说起来,大家都混得不错,在各大医院都渐渐成为了科室的年轻骨干,受重点培养的对象。经济收入方面也不错,成都的物价又低,个个小日子过得不错,也有买房买车的了,即使只是个小奥拓。

    戴平今年就要博士毕业了,他的气质变化是最大的。过去的他热情之余,多少有点浮躁。现在的他依然对同学们很热情,但一举一动间却斯文了不少,脸上的神情更多了坦诚,让人更能信赖了。

    也许因为他是搞心血管的,这可是个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这些工作上的磨练,最终磨去了他年少时飞扬跳脱的性子吧。

    聊起毕业去向,戴平表示还是在留在川医,也对嘉辉即将的离开表示遗憾,因为两人不能共事了。

    到了度假村,发现这里就是建在一片树林中的园林式建筑,来玩的人不多,挺清幽的。大家先到这里的茶社喝起茶来。

    这儿倒不像一般的四川茶馆那样就差不多是麻将馆了,而是真正的茶馆,有看上去比较专业的服务员在表演茶道。他虽然没有用夸张的长长壶嘴来加水,但是冲泡出来的各色名茶看上去很像那么回事。

    学医的人很少风花雪月,对茶道基本是不通的,大家都随便点了绿茶和花茶。芳华也一样,对什么功夫茶之类的欣赏不来。她最多能品出不同的茶的确是有不同的口感,但要分辨其中的高下却绝非她所长。

    不过,她近来受老爸的影响,对碧潭飘雪倒是情有独钟,于是点了一盏盖碗茶。这茶的茶味醇爽,茶汤透亮,茶色碧绿,瓣舒展漂浮如点点白雪。

    芳华记得带给老爸的茶盒上还印有“心如碧潭,淡泊明志;行若飘雪,宁静致远”的词句。这大概也是她喜欢这茶的原因之一。

    众人品着茶,继续谈天说地。在医院工作的人,彼此的生活是相似的,他们都想听嘉辉说说国外的经历,嘉辉也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说了不少。

    不过,他的生活主要就在大学里和实验室中,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灯红酒绿。所以,不一会儿大家也没得什么兴趣了。

    这时候,大家问起芳华这几年的情况,才又发现了个“留过洋的新大陆”,芳华出海远洋也算“留洋”吧。

    基本上都没怎么出过四川的众人,立刻要芳华好好说说海上见闻。芳华也就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

    她这才发现,当时觉得很难熬的风浪、晕船、风暴、时差这些痛苦和烦恼,现在回想起来几乎都没什么感觉了,只剩下海上日出月落、星光霞光这些美好的画面萦绕在心头。

    她给大家讲海豚、鲸鱼如何和远洋船嬉戏,也讲船员们是如何钓鲨鱼的,还有基里巴斯的热带风情,南十字星的美丽,海上巨大虹霓的震撼,听得大家是羡慕不已。

    嘉辉也是头一次听她详细说这些经历,他深深地凝视着她,微笑不语。

    众人谈谈说说间,快到中午了。这时,周玉才开着辆宝马姗姗而来,原来她结婚后分担的公司业务更多了,这是刚办完事匆匆赶来参加同学聚会的。

    周玉进来,直奔芳华,拉着她的手说:“太好了,这么久没见面,你还是没怎么变啊!”

    芳华也笑;“你可是大变样了!”

    别看周玉是宿舍老大,但因为多愁善感,反而是当年宿舍里最爱哭的女生,身上还总带着淡淡的忧郁。可现在,她一身时髦的行头,既气派又年轻,哪还有半点忧郁,言谈举止完全是快人快语、干净利落的感觉。

    而且不知是新婚不久,还是因为见到老同学特别开心,她说一两句话就会呵呵大笑。这笑很感染人,可以说她是女生中变化最大的了。

    不一会儿,停车场那儿又开来了辆绿色甲壳虫,一位女士下了车,在服务员的引导下向茶社这边走过来。

    认出了那名袅袅婷婷地走过来的女子,芳华不由惊喜地站起来迎了出去。

    正文 一百六十八、改变(二)

    一百六十八、改变(二)

    来人是罗曼丽。芳华可是很久没见到她了,就连毕业返校那几周都没见到。后来虽也有通信联络,但大家都太忙,联络得就越来越少了。

    她只是偶尔从戴平那儿知道,曼丽已经是成都市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了。不但在电台,在电视台也有专题节目,还是几家化妆品和服装公司的形象代言人,甚至还出了唱片、客串了几部省内电视剧。总之,她成了不折不扣的明星人物。

    如今的曼丽,出落得更为美丽了。

    五官似乎更精致了,应该是化了妆,但技巧很高,让人完全看不出不自然的地方。衣着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却很好地衬托出了她优雅的体态。

    两人见面,相互拉着手上下打量着。

    有些人天天都在一起吃喝玩乐,却也能转头就忘,产生不了深厚的情谊。有些人,即使分隔多年、从不联系,但一见面却依然亲热,而一旦对方有什么事也会全力帮忙、肝胆相照。

    芳华对曼丽没有一点陌生感,眼中依然充满欣赏:“曼丽,你更漂亮了。”

    曼丽依然落落大方,笑着说:“谢谢,我宁愿你说我气质更好了。倒是你,嗯,怎么说呢?该好好保养保养了。”

    芳华知道自家的问题,也毫不在意:“嗨,没有你的那种天生丽质,再保养收拾也没用啊。”

    曼丽摇摇头不再说什么,笑着冲后面走过来的嘉辉、戴平打起招呼来。

    曼丽是戴平请来的,他俩倒是一直有联系。不过一个在医院里忙得团团转,一个主持节目、上通告什么的更是作息时间不稳定,所以他们也很少见面,主要是电话联系。

    芳华从戴平那儿知道,曼丽这些年也谈过几次恋爱,有同行也有商人老板之流,但后来都没成。不过看起来,曼丽并没有受这些不愉快的影响,心态和外表都依然美丽自信。

    芳华庆幸,这个朋友还能保持着学生时代的纯真,并没有在那个大染缸里变色。这大概也因为,曼丽本就是单纯地喜欢播音和主持工作,才在大学后改行进入娱乐圈。她可不像圈内很多人是为了出名而已。

    这些年来,她一直主持电台下午的校园节目和晚间情感节目,拥有了很多忠实的粉丝。他们喜欢她的声音,喜欢她真情流露的主持风格,他们会给她写信、打电话、会对她嘘寒问暖。为了这些可爱的支持者,曼丽几次放弃了去北京和上海娱乐圈发展的机会。

    如果她是个有野心的人,自然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的。现在,她更是干脆将退休的父母都接来成都养老,安心地准备在这个城市里定居下来了。

    像曼丽这样美丽却不持靓行凶,活得既乐观开朗又恬淡透彻的女子,真有几分“心如碧潭、行若飘雪”的境界。而她自然是不会被那些小小的恋爱挫折打倒,更不会受那个名利场太大的影响了。

    这样的女子,什么样的人才能配得上呢?芳华不禁看看戴平,发现他看曼丽的目光依然是那么的——亮。

    她不禁感慨,戴平的气质变了,但内心还是没变啊。可是,感情的事情真的无法一厢情愿啊!这么多年,他俩还是维持好朋友的关系而已。至于将来会不会有奇迹,谁知道呢?

    不过,看戴平的样子,他似乎也不是一定要和曼丽在一起,他似乎能守着她,看着她过得好,就满足了。能在心里爱着一个人也是幸福的,比心中无人可爱的人幸运多了。

    人都到齐了,方兴招呼大家入席了,吃的就是这里度假村的招牌饮食——鱼头火锅。这是仿的著名的谭鱼头火锅,味道也不差什么,但要便宜实惠得多。

    要不怎么说,方兴对这些吃喝玩乐的事情门儿清呢。

    可能,方兴是所有人中接触社会黑暗面最多的人,也因此他和这些还保留着不少书生气的同学们在一起,感慨更多。

    席间喝了酒,放开了的方兴和大家发起牢马蚤来:“老子觉得这医药代表真不是人干的事哦!”

    问他具体的,他也不说。只说过几年就想法子改行,真受不了了。

    周玉也做医药,但两人的情况可不完全一样。方兴的药是外国药厂的药,要打进医院药房的,要靠医生开药推销的。周玉做的是中药藏药,靠药店走保健药路线的。虽然肯定也有些商家的手段,但还没有那些医药勾结的事情。

    显然方兴是对黑幕体会太深,他忍不住对几个男同学说:“这些年,我算看透了。那些所谓的大主任、大教授,那就是些白狼啊!不光是对病人是白狼,对我们这些人也够狠的。我们公司曾经来了个小姑娘,去找一个大主任推销药。那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当场说,你要是陪我睡觉,我马上让你的药进医院药房。平时多道貌岸然的,骨子里就是一流氓。那小姑娘气得回来大哭,公司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这些事,作为住院医生级别的同学们倒还真是不清楚这些龌龊事,都面面相觑,不发一言。

    方兴又说:“各位以后也有当主任当教授的那一天,可千万别变成那个样子咯!妈哟,老子是早就不想干了。就是不想整天还侍候那些人渣。”

    虽然大家都不想承认,也不愿相信,但很多医院的确是有一些医学败类存在。偏偏他们往往还把持着医院的要害部门,作威作福。也正是这些人,使得社会上对医生的负面评价越来越多。

    另外,媒体的报道也有夸大事实之嫌,使医患矛盾更加激化。病人往往都不信任医生,到医院看病还防着医生,把医生当敌人看待,一抓到医生的什么错误或不严谨的地方,就上纲上线。

    这样恶劣的从医环境,真是让大多数医生苦不堪言。于是,医生也不得不保护自己,多开检查单,少说话、少干事也就少出错。这也加重了病人的负担,又形成恶性循环!

    戴平见气氛有点沉闷,就转移话题跟芳华聊起北京的同学的情况。

    京城居不易,说起来北京的张永白芸等人,收入也不比这里差,但是日子可没有这里过得滋润,买房买车的基本上还没有呢。

    不过,曾在北京进修的王菊说:“别看你们在北京的同学现在好像比我们差一点,可再过些年,你们的成就一定比我们高。因为你们的后劲儿足,特别是,”她又对着芳华和嘉辉说,“你们两个,我相信你们俩将来都会不得了的。”

    其它人都一致同意。

    大家吃完了饭,就去k歌,也有继续喝茶的。方兴问有没有愿意去打枪的,这下倒有一半的人跟着去了。

    原来这里打的是手枪,但又没有正规的射击俱乐部那种设施,就是一面高墙前摆几个靶子,人站在30到50米处举手打就是了。

    芳华也没打过手枪,跟着去看热闹了。

    射击教练穿着条绿军裤,应该是退伍的或转业军人吧。他拿的是把五四手枪,把子弹上上,保险打开,递给第一个要打的人,什么也没说。

    大家都凭着感觉,瞄着靶子就打。可是没想到,就这不到50米的距离还好多人都脱靶了。

    郭玲就说:“让过去的军训标兵、现在的解放军,给我们打几枪示范一下嘛。”

    说着就把枪递给了芳华。

    芳华接过来,笑着说:“我也没练过手枪啊。”

    她举起枪,学着香港影视片那种右手持枪左手握住右手的动作,两脚站了个弓步,双臂伸直,将枪口对准前方靶子的头部“砰”地开了一枪。

    她看到枪头向上跳了一下,但手上倒没感觉有什么太大的后坐力。

    嘉辉的眼神好,看着靶子说:“嗯,瞄得不错,正中胸口。”

    “啊?”芳华吐了吐舌头:“我瞄的是脑袋啊!”

    汗!大家都看着教练。教练这个时候,嘴角似乎有一丝笑意,但还是抿嘴什么都没说。

    嘉辉绝对相信芳华瞄准的准头和手的稳定度,想了想才说:“那大概是这枪的抛物线太大了,射程短。”

    他又对芳华说:“那你要调整一下瞄准的目标了,不能像过去在军训学的那样瞄了。你要打头部,可就要瞄得更高些了。”

    芳华郁闷地看看枪,这也没有标尺;即使有,也和军训时的步枪不一样,只好自己凭感觉了。

    这次她举起枪,也不学什么警匪片了,单臂举起就瞄准。不过这动作倒是比刚才还潇洒些。

    “砰——砰——砰——”芳华很快打完了剩下的子弹。这教练抠门,每个人只给四发子弹。

    教练带着大家过去看靶子,倒是都上靶了,不过只是四五六环而已。

    芳华被小小打击了,但教练却笑了一下说:“不错了”。意思是她这样没练过的都能上靶就不容易了。

    芳华这才觉得好过点,但还是觉得没有以前军训打靶好玩,其它人也觉得老脱靶没意思,大家又回去聊天唱歌了。

    这时候的歌坛巨星纷纷隐退,新人才刚刚冒头,青黄不接时期,感觉并没有什么有力度的新歌出来。

    所以,大家唱的大多还是过去流行的老歌,倒还真的又有回到大学时代的感觉了。

    芳华和嘉辉的飞机是下午七点,他们就不准备吃晚饭了。其他的同学还会继续留在这里吃饭唱歌,毕竟他们也好久没见面了,也借机好好聚一聚。

    曼丽在一边看芳华和同学们也就是在唱歌,没什么要紧的话说了,看看时间已经快两点了,而他们应该在四点半左右就要准备去机场的。

    她知道他们的行李已经收拾好了,就放在依维柯上,便对嘉辉说:借芳华两个小时,一会儿送她回来。

    嘉辉以为她有什么悄悄话要和芳华说,也就笑着同意了。

    于是,芳华和大家打了声招呼后,就被曼丽拖到她的车上去了。曼丽开了车就直奔城中而去。芳华一路问她干嘛去啊,曼丽笑而不答。芳华后来也就不问了,反正她不能把自己卖了不是。

    结果,她们来到了电视台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曼丽把她带到自己相熟的美容美发店,找了个著名发型师,要给芳华做头发。

    芳华这些年都是头发长了,自己剪齐罢了,没上过发廊。主要是没时间。

    她捂着自己的头说:“不用了吧!这发型没什么不好的吧!”

    曼丽看了看说:“是没什么不好的!不过,还可以更好啊!”

    然后拍拍她肩膀说:“别担心,我的头发也是这位师傅弄的,技术老好的啦!保证给你设计个最适合你的发型。”

    芳华还垂死挣扎找理由:“那——,可是,万一,嘉辉不喜欢呢?”

    曼丽推着她去洗头:“别啰嗦了!你就是剃光头,嘉辉也会说好看的!”

    芳华无语:那样也能说好看的话,他就是骗子,我就是傻子了。

    不过,她知道曼丽一片好意,而且她推荐的美发师也错不了。那就给她个面子,换一个造型好了!

    等她洗了头出来坐好,发型师已经恭候多时了。他轻轻扶着芳华的头,对着镜子中和芳华本人的脸型端详了很久。然后,开始飞快地下剪了。

    芳华看着飘落的长发的长度,不禁问:“要剪短发?”

    这年代,满大街都是离子烫的中长发啊!芳华满以为师傅多半是给自己弄那种头呢。

    发型师的话不多:“短发更适合你。”

    芳华明明记得自己前世在部队军训后,留着极短的短发,人也又黑又瘦,到医院后常常被误认成男兵,让她羞愤不已。所以,她从那以后就再没留过短发,一直都是长发,就是坚决不想被人当成男生。

    可是这师傅却说自己适合短发,真的假的啊?

    但现在都已经开剪了,事到如今,只能任人宰割了。芳华闭上了眼心想,随便你们折腾吧。

    师傅粗粗剪完了,又给她的头发上起发卷来。芳华一愣:“还要烫啊?”

    “嗯,你的发质太软,烫得蓬松才有质感。”

    芳华忙看向曼丽:“时间不够吧?”

    曼丽看看表,又和发型师商量了一下,最后说:“这样,我到时候直接开车送你到机场,肯定赶得上飞机的。”

    然后她就给戴平打电话了,让戴平和方兴一会儿先送嘉辉去机场,在机场等她们。

    芳华也只好由她安排了。

    趁着发型师给她做头的时候,曼丽飞快地跑回电视台自己的化妆间,拿了一套自己代言的护肤品和化妆品送给芳华。她自己也在用,这个牌子走的是植物纯天然路线,感觉挺好的。

    芳华虽然平时也有擦面霜之类的东西,但是太忙了,连面膜都很少做的。对皮肤护养之类的知识,还真是远远赶不上曼丽,此刻听她絮叨,倒也听得津津有味的。

    不过最后,芳华虽然谢了曼丽,还是说:“这样天天弄,好麻烦啊!我可没时间弄。”

    曼丽直摇头:“你啊!就知道读死书,闷头干活。活得一点不精致。再这样下去,你可就没什么女人味儿了。”

    芳华汗颜:“那我的职业是这样的啊,忙的很啊!”

    “你错了,忙可不是理由!再忙,起床后和睡觉前几分钟还是抽的出来的吧!花不了多少时间,做些护理,对自己的好处多着呢!”

    曼丽将那些瓶瓶罐罐都收在一个大袋子里,准备最后给芳华带走的。

    然后她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边看芳华弄头发,边说:“你看你现在的皮肤就不太好,不过还有得救。回去后,照我说的去做啊!”

    “嗯,好吧!”

    “记住,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嗯,我知道。我就是懒嘛!”

    曼丽笑了:“其实,你倒是挺勤快的。但是你应该把那种勤快,也分点到自己的生活上,对自己好一点。”

    发型师动作还是挺麻利的,而且他也只是给芳华的头发烫蓬松并带一点弯曲。烫好后,他又修剪了起来。

    随着剪子的咔嚓声,芳华感觉头上越来越“清凉”了。

    终于,挡在她和镜子之间操作的发型师将她身上的围裙拿下,人退开并让出了镜子。

    芳华看到镜中的自己,顿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左顾右盼了一番,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曼丽在旁边看着也叫好:“怎么样?不错吧?”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4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