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1部分阅读

    重生之刹那芳华 作者:肉书屋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1部分阅读

    爱上他,还因为你在愧疚,为了无法回报江波同样的感情而愧疚,于是你觉得不爱他是不对的,对自己进行了心理催眠。

    我觉得你这样倒是小瞧了江波。我想,他对你的感情绝不是那么狭隘的。他会为了你的快乐,帮助你守护着你我之间的感情,而不是乘虚而入搞破坏什么的,不仅是因为他有高贵的人格,更因为他已经将那种占有欲极强的男女之爱升华了。这一点,我和你都做不到,我们的爱是世俗的,只能也必须彼此拥有。我和你都是彼此的唯一,是不容许别人插足的。”

    说到这,他又亲了芳华一下说:“所以,我的傻姑娘,你才会为了愧疚而感觉欠江波的情,又以为自己爱上江波而觉得对不起我,双重内疚让你在江波去世后痛苦不堪。你看,你都把自己煎熬成什么样了!现在,我和你说,你尽管爱江波吧,他教你学会坚强和生命的意义,他值得你去爱。可是,你也不必对我内疚,因为这两种爱完全不冲突。”

    芳华因江波去世的伤痛,已经在远洋航行中被自然界的壮美瑰丽、远望船员的乐观坚强、以及陈健等人的友情感染而纾解了很多,现在嘉辉又点明了她在情感上钻的牛角尖,顿时心理上轻松了不少。

    她问嘉辉:“我真的只需像王芳爱王成那样爱江大哥,就行了吗?就对得起江大哥了吗?”

    “嗯,我想江波本人也是这样希望的。”

    芳华又感慨道:“亲爱的,你在美国到底学的是病理还是心理啊?怎么跟心理医生似的?”

    嘉辉笑笑:“是听了些心理学的课,不过我是因为了解你,才能说到你心里去。”

    芳华叹口气:“我是不是情商太低了?连什么是爱都分不清?”

    “这不怪你。爱本来就有很多种,母爱、父爱、兄弟之爱、朋友之爱、男女之爱,都有相同又有不同的地方。而且,就是爱情本身也是件既复杂又简单的事情。

    她需要本能也需要思考,有疯狂也有理性,是感受的充实和想象的奔放,是一时的激|情也是长久的道德约束。对你的情商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是有点难度。”

    芳华听傻了:“啊,不愧是博士啊,出口都一套一套的。”

    嘉辉一笑:“照搬书上的,你以为我自己说的啊?不过,情商低点也没什么不好。你要是再高了,不定得给我惹多少桃花回来。”

    芳华不依了,又用手戳嘉辉胸口:“我哪有啊?倒是你,才让人不放心呢。”

    嘉辉说:“是吗?我可从来没有桃花债哦。”

    芳华数落上了:“怎么没有?你不是校园情歌王子吗?喜欢你的小女生能少吗?还有,我们的班花廖珊同学不也一直挺喜欢你的吗?”

    “你也说了,那都是她们喜欢我。我可是除了你,没喜欢过别人。”

    芳华想想也是,心里不禁很满足,便奖励了嘉辉两个吻:“好吧,梁嘉辉同学,还算是感情专一的好同志,奖励香吻两枚,以资鼓励。”

    嘉辉微笑着看她:“那对不那么专一的某人,是不是可以惩罚一下呢?”

    芳华很不乐意地用手戳嘉辉的胸口:“说谁呢?我怎么不专一了?”

    嘉辉抱紧了她,轻声说:“前有陈健,后有江波,还都不光是别人喜欢你,你也喜欢他们的,对吧!”

    “咳咳,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过陈健?”

    “就那次给何超饯行的同学会上,我看出来你对他有点特别。”

    芳华微笑:“才没有呢!那都是过去式了。我只是对他有过好感,早就没什么啦。”

    芳华忽然有所觉悟:“我才发现,陈健和江波还有点相像嘛。原来,我对这种阳光型的男子很容易有好感啊!”

    嘉辉轻咬了她的鼻尖一下:“看,你自己都承认了吧!还敢说专一!”

    芳华认真地说:“没有啦!只是有好感罢了。他们都很优秀,但却不是最适合我的人。只有你才能走进我的心,别人都不行。所以我爱你绝不是偶然的,我和你都是专一的人!”

    嘉辉自然知道,但还是愿意听芳华说出来。谁说只有女人爱听甜言蜜语,男人也一样。

    芳华和嘉辉又相偎相依了一会儿才起身下床。

    芳华拉开窗帘,发现是个大晴天。外面屋顶和树上的白雪衬着上方的蓝天,让人的心情跟着好起来。

    芳华哼着歌去洗漱了:“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把桥过,铃儿响叮当,……”

    嘉辉则一边收拾床铺,一边到处找自己那两颗可怜的扣子。

    正文 一百五十六、开题报告

    一百五十六、开题报告

    芳华和嘉辉吃了早饭后,先回了趟宿舍。她要去院里报到,就让嘉辉在她宿舍里等着。嘉辉拿起她桌上的专业书,摆摆手让她先去办事了。

    去办公楼办手续时,芳华顺便去财务那儿拿工资条,一看这几个月的工资收入有五位数,吓了她一跳。一问才知道,出这种任务医院会给补贴,而总部还会再给笔高额补贴。

    她看着这工资条不禁想:没想到还发了一笔小财。正好,如果请得下假,回家的时候可以用这笔钱给爸妈买点什么了。这么多年都没回过家,真是太不孝了。

    话说回来,这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啊,一眨眼毕业都快五年了。她一路想着,一路回到了脑外科病区。

    推开熟悉的蓝白风格的病区房门,沿着洁净的走廊往前走,闻着病房里淡淡的消毒水味道,看到了几个正在病区走动的面孔陌生的病人和家属,芳华忽然感到了久违的热情和活力又回到了自己身上。

    是那种激|情,就是那种自己过去每天早上来到病房都能感到的激|情,那种每天去迎接挑战和战胜困难的激|情,它现在又回来了。

    真难以想象,自己怎么能离开医院和病房那么久?还好,我又回来了。

    让那些挫败感见鬼去吧!从哪里跌倒就该从哪里爬起来,我不会放弃的。

    芳华经过护士站时,就站在台前轻轻敲了下台子,咳嗽一声说道:“嗯哼!护士老师们,能帮个忙吗?”

    那几个人本来正各忙各的呢,听到声音抬起头来见是她,先是一愣,然后不约而同地叫嚷起来:“啊,林子回来了!”

    于是,大家都忘记了病房内不准喧哗的规定,兴奋地把芳华拉进护士站里面问东问西起来。芳华把给大家带的基里巴斯特产椰子干拿了出来,她们一边吃一边说着芳华变黑了变瘦了。

    芳华无奈地说,没办法啊,出海就那样嘛。

    然后芳华就去医生办公室。今天是手术日,办公室里没多少人,大主任们都上手术或者出门诊去了。

    芳华就去找张协理报到了。张协理让她把这次出海的经历整理整理,有时间在科里的周会上给大家汇报汇报。

    芳华倒也没说不行,毕竟这次的经历让她也很想和大家分享,不过她问:“马上快过年了,能不能等年后再说啊?”

    张协理反应倒快:“你是不是要休假啊?”

    芳华点头:“嗯,初步有这个想法。我都好多年没回过家了。”

    “嗯,按理说你上研究生还有寒暑假的,不过那要看你们老板给不给你们放了。但你是本院的医生,也有公休假和探亲假。不过,这个你就得和邓主任请示才行了。”

    芳华想,就算邓主任同意了,自己的老板纪主任不同意也白搭啊,还是先找大oss吧。

    她知道纪主任在上手术,自然来到了顶楼的手术室。

    换好衣服鞋子进去,这里比病房更让芳华精神振奋。一个就像后方,一个就像前线,这才是芳华熟悉的战场。

    她来到主任手术的房间外,先没有进去,而是在门口伫立了片刻,凝视着手术间内。里面的人们全神贯注地工作着,相互配合着,也偶尔低声交谈,气氛既严肃紧张又默契团结。

    她看过手术通知,知道今天是一例帕金森病的苍白球毁损术,俗称细胞刀。

    纪主任和助手已经开颅了,正在将微电极固定到立体定向仪的微推进器上。芳华见是个空儿,就进去给主任打招呼。

    纪主任也不禁一愣,随即暂停了手中的活儿,问芳华这次任务的感受。芳华只笑着说“很受教育”,眼睛却不停地在瞟着手术器械。

    纪主任就问她要不要留下来看,芳华答应了。虽然这手术以前也看过,不过毕竟四个月没上过手术,也没看过手术,现在就是让她上去当器械护士,她都愿意的。

    这手术是用微电极记录脑细胞的放电,来定位脑内不同的神经核团。等确定病变靶点后,用射频电极毁损脑细胞(简单的说,就是局部加热使细胞失活)。

    这手术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定位的准确,理论上是可以达到细胞水平的。而定位的准确与否,就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和水平了。

    纪主任边做,边给几个学生讲解着,然后又讨论着国外新兴起的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的情况。

    芳华发现自己才四个月没摸专业,一下子就有跟不上时代的感觉了。实在是现在脑外科的发展太快了,新技术新方法源源不断地出现,而医生永远是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

    她不禁为这几个月自暴自弃的行为有点汗颜。虽然也不后悔这一趟出海,但是时间啊,怎么那么不够用啊。她一时又有点犹豫该不该休假回家了,心里顿时纠结起来。

    等纪主任完成关键步骤后,就先下台和芳华到外面医生休息室聊起来。

    纪主任问:“三月份就要做开题报告了,你还没准备吧?”

    芳华老老实实地说:“是,我就是去年做了些实验准备,至于实验设计和计划、文献综述什么的都没写呢。”

    “那你打算怎么办?没有开题可是不行的,赶不上三月,就最多下学期9月份开题了。那你毕业就真的要延期了。”

    芳华感觉很惭愧:“嗯,我想应该是赶不上这次开题了。只能现在为9月份做准备了。”

    纪主任倒是很看好芳华,因为他一直对芳华有个感觉,那就是她有一种爆发力。越是在外人看来很困难、或者压力很大的时候,她越能发挥出她的潜能。那年她抗洪时做的开颅手术,就是最好的例证。

    他决定再给芳华加一次压:“小林啊,我问你,如果我给你放假,从现在放到3月1号,大约有四十多天吧,你能不能把开题报告写出来。这样还能赶上10号的开题。”

    芳华吃惊地说:“可是我还一点没准备,文献都没查呐。我听说他们写文献综述基本上都要三个月左右啊。”

    纪主任站起来说:“你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就这样吧,我和邓主任说说,给你四十天假,你什么事不干,就写报告好了。”

    其实,纪主任也在心里盘算好了:小林能写出来,赶上开题固然好;即使没赶上,这也是对她的督促,可以让她很快写完,赶上9月份的报告是没问题的。然后只要她实验顺利,还是可以把出海耽误的时间补救回来的。这样,说不定还是能赶上明年六月份毕业,不用延期了。

    芳华不知导师心里的周密计划,只是想着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愁眉苦脸起来。

    再看着主任扬长而去的背影,她又想到:这假期倒是有了,可还是回不成家啊!

    正文 一百五十七、文献

    一百五十七、文献

    芳华发了会儿愣,看看时间该吃午饭了,赶紧换了衣服离开手术室。她打了个电话叫嘉辉下楼在路口等她,然后一起去食堂。

    两人汇合的时候,嘉辉看到芳华一副郁闷的样子,拉着她的手边走边问:“怎么?没请到假?”

    芳华摇头:“请到了。还是四十天呢!”

    嘉辉听她语气不对,又问:“嫌长了?”

    “我还嫌短了呢!老板要我四十天内把开题报告写出来!四十天啊!四十天,我就是光看文献也看不完啊!”

    芳华爆发了,絮絮叨叨地和嘉辉诉起苦来,最后她说道:“老板疯了!他这是要把我也逼疯啊!”

    嘉辉开始也皱了下眉头。他本来以为开题时间可以推后的,因为这在国外是比较自由的,所以他这次来就是为了接芳华回家过年的。但现在看来,这一计划又没有变化快。

    不过,他听着芳华的唠叨,慢慢发现她虽然在抱怨,眼睛里却全是兴奋,身上也在酝酿着一股劲儿。

    嘉辉不禁嘴角微翘:那个不服输的芳华又回来了。

    到食堂门口时,他说道:“先吃饭,完了我们再说。”

    芳华没带他去楼上人头攒动的大餐厅,而是去地下室的小餐厅就餐。这里交通不便,饭菜质量倒是不错、但价格又要贵一点,所以来这儿吃饭的人稍微少些,也就比较清静。

    两人各端着不锈钢餐盘打好饭菜后,找了张角落的桌子,对坐着吃了起来。

    嘉辉一看,芳华打了四两饭、两荤一素,还有一碗汤,比自己吃的还多!

    他笑着说:“你是不是该去查一下t3、t4啊?”

    芳华在桌子底下轻轻踹他一脚:“你才甲亢呢!”

    忽然她又抓起嘉辉的手,作状研究了一下才说:“我觉得你应该去查查gh!”

    嘉辉也仔细看了看自己的手,然后摇头:“我可没有肢端肥大!”

    芳华抿嘴一笑,两人继续吃饭,偶尔再说一些彼此才能听懂的玩笑。

    吃了饭,二人到院中的花园溜达一会儿。

    天气虽然晴朗,却因为化雪,气温还是很低。芳华瞅瞅天上的白日,说:“你看这里的太阳跟月亮似的,没点温度。还是四川的太阳好,一出来总是那么暖和,要不怎么说喜洋洋呢。”

    “那是因为四川的雨天、雾天、阴天太多了嘛,当然稀罕太阳了。其实北方的冬天挺干燥的,也不是那么冷。”

    “呵呵,那是你没到过东北,我可听程浩说过他们那儿可冷了。”

    “哦,反正我觉得北京还不错。”

    芳华忽然想起来了:“哦,你现在回来了,关系还是在川医吗?”

    “嗯,我算是公派留学,应该回川医的。”

    “那——”

    嘉辉知道芳华的意思,拍拍她肩膀说:“别担心,我会想办法的。”

    芳华知道,自己和嘉辉,不是说在一起,就能马上在一起的,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办呢。她也知道嘉辉要是在北京找工作,无论是医院还是研究所都很容易,只是欠着川医多年培养的情分,却不好说走就走。

    芳华开口说道:“要不,我读完研究生也回四川吧?”

    嘉辉看了芳华一眼,还是说道:“这个不急,还是先等你顺利毕业了再说。走,我们去实验室好好说说你这个开题报告。”

    “嗯。”

    嘉辉和芳华来到实验室的小教室里,他们一边讨论,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要做的事情。

    这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做毕业课题的一项必要手续,就是研究生向院里的专家们汇报自己选题的依据,以及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由专家们帮忙评判自己的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可行,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等专家们审核通过后,研究生处才能把研究生课题经费拨给学生们,否则的话就没钱做实验。就算是老板有钱,但是没有开题报告,最后的学位论文还是无法通过的。

    而在开题报告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文献综述,是对前人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的回顾性总结。这也是选题的主要依据。

    芳华的选题倒是早就和纪主任商量过了,研究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法,目前是选择了tz作为研究药物。嘉辉听了以后,觉得没什么问题。

    但芳华只是从前阅读了少量的几篇文献,并没有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而这种综述里,直接引用的参考文献就有一二百篇,实际阅读的文献至少两倍于此。

    此外,具体的实验计划方面,她心里也还没有谱。因为这也是需要看了大量文献,参考别人的实验方法才能设计出来的。

    嘉辉最后总结了芳华要做的事情:第一查文献,第二写综述,第三实验设计。

    芳华连连点头,是这样的。

    嘉辉说,那先进行第一项。

    他们就到解放军图书馆里的网吧开始查文献。这里的网速比实验室快些,环境也不错,而且需要立刻阅读的文献也可以比较方便地借到。

    嘉辉让芳华自己先进行文献检索。芳华就按平时的习惯,在国际最大的医学生物学检索网站pubd上开始输入关键词了。她先搜出了几万篇文献,然后经过几个限定条件筛选,依然有四千多文章。

    嘉辉让她再限定一下最近十年的,这下依然有上千篇。芳华叹口气:“这么多,我可真看不完了。要不,你帮我一起看吧?”

    “懒虫,这些你都必须亲自看,不然综述可写不出来!不过,我可以帮你减少些。”

    嘉辉接过键盘,又给她限定了一下,这次只有四十多篇了。

    芳华一看:“全是综述啊!”

    “那当然,这些名教授写的综述,可是真真正正阅读了上万的文献,而且结合自己的工作的总结。你就应该先看看这种综述,才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可是,这些综述都太长了啊!一篇,我恐怕就得看一晚上!”

    嘉辉摇摇头:“看来你看文献的速度还是太慢。”

    “嗯,又没人催我,我就喜欢慢慢看,而且把实验方法和实验细节都看清楚了。”

    “平时你有时间,当然可以看得详细。但现在看的时候,就要注意找关键词,抓重点了。习惯以后,速度就快了。”

    嘉辉又在电脑上检索了几次,芳华没看懂他的检索方法。嘉辉给她解释,这是用引文检索,这样可以找到被经常引用的文献,也就是学术价值高的文献。然后再找到这方面的学术权威或机构,通过作者索引找到他们写的论文。这样检索出来的论文才是精华,是必读的。

    芳华不禁想起当年在大学时,自己还能靠重生的那点优势指导嘉辉,但人家那时也照样功课比自己好。而现在,接收了国外先进的医学教育的嘉辉,在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比自己高出太多了。

    不过,芳华绝不会因此嫉妒嘉辉,也不会妄自菲薄。毕竟大家各有所长、取长补短,不是更好吗?

    在嘉辉的帮助下,芳华有了一份实用的文献名单。嘉辉让芳华先去将里面重要的二十多篇综述找到,或者从网上下载,或者从图书馆里复印。

    而他则在另一台电脑上,帮她看那上千篇论文的摘要,给她粗筛一下。因为检索出来的很多文献相关性并不是很强,不是都用得上的,所以也没必要看全文。

    嘉辉给芳华找的那些综述既然是权威论文,自然是发表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上,这让芳华找起来还很顺利,图书馆内都订阅的有这些杂志。她花了两个多小时将这些文献都找齐、下载、打印、复印好了。

    这时候,图书馆要下班了。两人只好将检索结果拷贝在u盘上,带着复印的文献离开了。

    他们两个先去食堂吃了晚饭,然后又到实验室接着干活。嘉辉继续在电脑上看那上千份的文献摘要,芳华就在一边开始“啃”起那些长篇大论的综述了。

    她间或一抬头,都是看见嘉辉手中的滑鼠不停地动着,眼睛则一目十行地盯着电脑屏幕,然后在那些摘要上做删除和修改。

    这一晚上,两人没怎么说话,都忙着做事。

    不过,芳华的速度还是有点慢。这一晚上再加上下午的时间,嘉辉已经看了一多半的摘要,而她才勉强看完一篇十几页的综述。大概杂志上印的英文单词太小,而她也是好久没这么看过文献了,还不习惯呢。

    两人回去招待所的路上,芳华靠在嘉辉怀里边走边说:“嘉辉,辛苦你了!”

    嘉辉只是说:“辛苦的还在后面呢!”

    “可是,你不能就这么陪我在这里耗着吧?!”

    虽然心里不舍,芳华还是抬头说道:“要不,过两天,你还是回四川吧!阿姨、还有爷爷肯定都盼着你回去过年呢。”

    嘉辉说:“这个不急,明天再说。”

    正文 一百五十八、开题和回家两不误

    一百五十八、开题和回家两不误

    第二天是1月21日,周五,大寒。

    嘉辉上午又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那些文献摘要看完了,一千多文献最后精简到只有四百五十多篇。

    他把u盘递给芳华:“你去把这里面的摘要打印出来,这两天先把这些摘要看了,挑出你觉得最有价值、最想看的那些,然后我们再找那些原文。”

    “我和你一样在电脑上看就行了,不用打出来了。这要打一百多页吧?好花钱啊!”

    嘉辉一笑:“怎么这么小气?为了你的眼睛好,这点钱还是要花的。”

    芳华一撇嘴;“那你怎么一直在电脑上看?”

    “我习惯了。好啦,去吧!打出来你可以随身携带,看起来也方便。唉,这次没把笔记本带过来,真是失策!”

    芳华还是听嘉辉的,去图书馆大厅的服务处打印文稿了,而嘉辉继续在网吧里上网。

    等她打好了,抱着文件边浏览边往网吧走的时候,有人叫住了她。

    芳华一抬头,哦,是江新华。

    许久不见,江新华的精神看上去还好,就是头发似乎花白了一些。她微笑着站在借阅室门口看着芳华。

    芳华忙走上前几步,也笑着问好:“江……,江所长,您好!”她这么叫,因为江新华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所的副所长。

    江新华一皱眉,一手拉过芳华的手,一手轻轻摸了下她的脸说:“还是叫我江阿姨,别叫什么所长的,我可不爱听。好久没见了,听说你跟船出海去了?挺辛苦的吧?瞧这小脸瘦的!”

    芳华微笑点头:“嗯,还好吧,只是在船上的时候胃口不太好。现在回来了,我又挺能吃的,过一阵子就能长回来了。”

    江新华想起芳华那吃饭极香的样子,也不由微笑:“嗯,那就好。今年春节,回家吗?”

    “可能是回不了了,纪主任要我写开题报告。这不,”芳华扬了扬手中的文件,“我这才开始查文献呢。”

    “哦?还挺多的嘛!你要是不回家的话,过年那两天,来我家里吃饭吧?”

    芳华顿了一下才笑着说:“嗯,江阿姨,谢谢您的邀请!不过,我这儿实在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恐怕没时间去打扰您了。”

    江新华也没有不悦,只是又拍了拍她的手说:“那好吧!你忙你的事情要紧。不过,以后有什么事要帮忙的话,别忘了找我啊!千万别不好意思。”

    “好的,江阿姨。”

    芳华和江新华挥手告别,回到网吧里。她快走到嘉辉身后时,见他刚刚关了个聊天的窗口,顺嘴问了句:“和谁聊天啊?”

    嘉辉转过头,笑了笑:“还在美国的一个留学生,你不认识的。我也是通过何超认识的。”

    芳华耸耸肩,告诉自己别介意。毕竟四年多过去了,嘉辉的生活圈子,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他在美国的朋友,除了何超,自己一个都不认识。虽然,自己真的很想了解有关嘉辉的一切。但两个人再好,也不能成为一个人不是?再说,我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去了解彼此。

    芳华放下文献,也不废话就开始用起功来。

    旁边的嘉辉又在电脑上劈里啪啦地打着字,过了一会儿他将电脑屏幕转向芳华这边说道:“芳华,过来看看这个!”

    芳华抬头先看看嘉辉,见他笑容里的欢快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狐疑地看向屏幕,上面是一张表格。

    准确的说是个日历,包括这个月还剩下的十天和下个月的二十九天。

    再仔细看,又是份计划书。上面规定着:几时看完多少篇文献,几时开始写综述,几时再次查文献,几时开始写实验计划。

    而最令芳华惊讶的是,嘉辉还安排了除夕到初四五天回四川过年。

    她顾不得感谢嘉辉为她制定这计划的苦心,只是指着春节那几天的安排问:“还要抽出五天回家?!我哪儿有那么多时间啊?”

    嘉辉却靠过来,一手搂着她肩膀,一手指着那表说:“没问题,我都计算好了。只要你严格按照我的计划执行,肯定可以开题和回家两不误!”

    芳华看着他喃喃地说:“你是不是和我老板一样疯了?”

    嘉辉却已经把表格又拷在u盘上,边准备关机边说:“那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疯?”

    见芳华没吭声,他又转过头,双手搂着芳华肩膀,笑着问;“你就不愿意跟我一起回家吗?”

    芳华看着他那温和如春风的笑容,不禁冲动了一把,把头埋到他肩膀上:“好吧,那我也豁出去了,我跟你一起疯。”

    她心里想的是:人不风流——,哦不!是——人不疯狂枉年少。

    嘉辉拍了拍她的头,轻声说:“放心吧!有我当你的后勤部长,一切都能搞定。”

    芳华却又抬头说:“不行,我再看看这表。”

    嘉辉指着已经关机的电脑说:“行了,不用看了。走,去打印出来给你看。”

    芳华郁闷:“你这是先斩后奏。这么点时间做那么多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看文献的速度慢。”

    嘉辉拉着她起来往外走:“放心,我都考虑到了,不会完不成的。”

    芳华拿着打印出来的工作计划再仔细看看,发现嘉辉设计得是很合理的。

    他给自己安排的阅读量,是循序渐进的。前面几天的,自己努力一点应该可以完成。后面安排的速度就越来越快了,应该是嘉辉考虑到自己经过“强化”几天后,阅读速度会有明显提高。而他安排的程序也合理,看综述、查文献、看文献、写综述、实验设计,一切都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她又看看春节那几天的计划,发现这儿也安排的有文献要看,还标的是“车上、路上、飞机上”。汗!这人怎么把什么时间都给自己挤出来了?

    嗯?坐飞机来回啊?这时候机票可是不打折的,好奢侈啊!算了,为了回家,就奢侈一回吧!

    不过,芳华还是问:“春节的机票好买吗?”

    “我下午就去买,你什么都别管了,只管看你的文献。”

    芳华点头:“好嘛,这可是你说的。我这就当甩手掌柜咯。那——,”她从钱包里掏出银行卡说:“你没带那么多钱吧,这个你拿去用。”

    嘉辉一挡:“不用,我有钱。”

    芳华还是又推过去:“我还要你帮我买给爸礼物嘛!我实在没时间去了,全权交给你了。”

    嘉辉还是不接:“你要买什么?用我的钱好了,省得麻烦。”

    芳华:“就买羊绒衣、保健品什么的好了。对了,还得给爷爷、阿姨、张叔他们也买点东西,这些,你拿主意好了。”

    “这么多的话,还是用我的钱好了。”

    芳华拉着嘉辉的手,又把卡放在他手里:“干嘛和我分的这么清楚!你这不是还没工作吗?能有什么钱啊?就用我的,密码是我生日。”

    嘉辉无奈地接过卡看了看,忽然他又笑了笑:“好像你也不是有钱人吧?”

    芳华扬起脸得意地说:“哼,我这几个月可是发了笔小财。”

    “哦?你还能发财?”

    “是啊,人家傻人有傻福,坐在家里钱也能从天上掉下来。我本来以为出海是去吃苦的,没想到一分钱没花周游四海一番,还能挣笔钱。嘿嘿!”

    嘉辉看着芳华那笑得好像捡了多大便宜的样子,不禁也摇头微笑。他收起银行卡说道:“我先收着,要是我的钱用完了再用你的。”

    “嗯。”

    当天下午,芳华去科里正式请好了长假,说明了去向,然后就回实验室用功去了。

    而嘉辉拿着她的手机出去办事了,傍晚时给芳华打了电话让她自己吃饭,他在北医读研究生的张永那儿。

    晚上,芳华在招待所的房间里,躺在床上接着看文献。大约九点多钟嘉辉才回来。

    芳华头都不抬地问他:“机票买到了吗?”

    “嗯,来回的都买好了。”

    芳华这才抬头看看他,又问:“还没买礼物?”

    “明天去。”

    “哦。”芳华继续看文献。

    “还有,我和张永约好了,初六那天,和张永白芸他们聚次会。”

    “哦——。嗯?初六?你还过来?你还和我一起回北京?”

    嘉辉走过来坐下;“是啊,我又没开始工作,不陪你陪谁?”

    芳华坐起来抱着他脖子问:“那你能呆多久?”

    嘉辉也搂着她的腰说:“川医那边我五月份再过去也行。”

    芳华一下子乐了:“那你能陪我三个多月了?”

    “嗯。”

    这两天一心想着文献,而以为嘉辉就只能陪自己到初四的芳华,一下子觉得什么开题报告、什么纪主任给的不可能的任务,这些都不可怕了。因为嘉辉会一直陪着自己的,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她马上把激动的心情付诸行动,捧着嘉辉的脸亲起来。

    嘉辉边笑边躲:“别,别。我刚从外面进来,脸上冰。”

    芳华又亲了两下才停住:“没关系。不过,你怎么老是喜欢突然袭击?自己把什么安排好了,才告诉我。”

    嘉辉没说什么,只是看着芳华笑。

    但芳华从他的眼睛里读懂了,因为他喜欢看到自己惊喜的样子。

    正文 一百五十九、春暖

    一百五十九、春暖

    接下来的十天,芳华就成了“书呆子”,钻进了文献的海洋。

    她很快看完了那些摘要,先挑了近百篇文章。嘉辉花了两天时间在图书馆和网上给她把这些原文都找到了。有些文献发表在比较生僻的杂志上,嘉辉就让美国的朋友帮着找了电子版发过来。

    芳华倒是说,有些不必要的文献,找不到就算了。嘉辉却说,能做到,就应该做到最好。芳华也就随他了,她也希望做好,只是觉得不好麻烦别人罢了。

    她主要的精力还是花在看综述上。慢慢地,她从这些文章中看出了乐趣。

    国外名家写的综述,考据充分、参考文献相当多,三五百篇的引文是常态。这样的综述文章看起来就是有海纳百川、百家争鸣的感觉。

    这固然是因为名家手下有着众多的学生和助手帮着查找文献,专家们本身的眼界和水平也是很高的,这样他们才能高屋建瓴地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做阶段性总结陈词。

    另外,芳华也非常欣赏某些老外的文采。他们在通篇的科学严谨之余,依然会流露出用词的典雅、语言的生动等文学性的东西。

    这一点,国内的大部分教授们就相形见绌了。他们的文章虽然也不错,但是过于严肃了。虽然科学是需要严谨,但是他们也将科学论文写得忒枯燥了。

    总之,慢慢地,芳华看这些文章都看入迷了。要不是有嘉辉经常招呼她该吃饭了,该活动一下了,她一定会看得废寝忘食了。

    嘉辉见她看得眉飞色舞的样子就好笑,他提醒道:“现在可不是欣赏文章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比较重要。”

    芳华也承认他说的对。因为自己的记性可不能和他比,看的文章多了,就会忘记某些观点是哪篇文章里的了,而边看边记录下来就好查了。

    所以她现在看一篇综述得看三遍,第一遍浏览着看,第二遍细细看重要的观点和论据,第三遍记录下精华的片段。其中速度最慢的是最后一遍,因为要把英文翻译成中文,这样写综述的时候才好直接引用。

    嘉辉为了让她方便记录,还跑到中关村给她买了个笔记本,顺便给自己买了个手机。

    芳华一看,嘉辉买的是ib的,接近两万块人民币。电脑的样子黑黑的、朴实无华,但是性能良好稳定。嗯,嘉辉的确是明白自己的喜欢和需要。

    不过虽然知道有了笔记本很方便,特别是在乘车赶路的时候也可以写东西、记录文摘了,芳华还是有点肉痛那些钱。她不禁问:“我那卡里的钱都花完了吧?”

    嘉辉把卡还了给她,笑眯眯地说:“完璧归赵。”

    芳华接过来放在一边,疑惑地问他:“你哪儿来那么多钱?”

    “在美国那边挣的啊!”

    “可你不就是给老板干点活儿赚点外快吗?那也不会有多少啊!”

    “我在股票上赚了点钱。”

    嘉辉说得很平静,芳华却大出意料之外:这人闷声不响地,什么时候跑到外国的股海里去遨游了。

    “那你哪来的本钱啊?”

    嘉辉微笑着说:“有个朋友欠了我点人情,就送了我些股票!后来那股票涨得很好,就这么赚了。”

    “这么容易啊?!”

    好吧!芳华终于承认,除了自己这个数字白痴外,人人都有炒股理财的本事。

    她想想又说:“不过,这个笔记本是给我用的,还是该用我的卡。”

    嘉辉却揽住芳华,慢慢从她领口摸出那条带着戒指吊坠的项链,对她说:“那个就算我送你的新年礼物。还有,你难道不知道吗?从我送你这枚戒指开始,你就有权拿去我的一切财物。”

    芳华听了心里暖暖的,她将戒指亲了一下又放回胸口后说:“我知道,并且也赋予你同样的权利!所以呢,我的卡,你该用就用啊!”

    嘉辉点点头:“好。等我的钱用完的时候,再用你的。”

    芳华已经倚在他怀里,开始摆弄起新“玩具”准备做记录了。她漫不经心地叮嘱嘉辉:“嗯,股市还是风险挺大的,小心点啊!”

    嘉辉淡淡地说:“别担心,我已经让朋友帮我把那支股票卖了。”

    “哦,那就行,落袋为安嘛。”

    芳华就是这么没出息的。大概因为她既不懂股票经济,又受《大时代》和《股疯》这些影视剧的影响,对股市的疯狂很是敬而远之。

    嘉辉听她这么说,只是笑笑,伸手帮她轻轻按摩起头部了。

    芳华靠在嘉辉怀里,舒服得都想闭上眼睛了。

    唉,这日子简直是女王过的。有贴身管家、工作秘书、保健医生随伺左右,什么都不操心,自己只需要关心“国家大事”——开题报告,就行了!

    等芳华看了十多篇综述,她对相关研究已经有了初步印象。她又把这些综述中提到过、而自己还没有的重要文献,又列了个单子,大约有二三十篇。这些新增加的文献,嘉辉也帮她找到了原文。

    明天就是除夕了,嘉辉早就把给家人的礼物都买好了,也都通知了家里二人的行程安排。连芳华过年穿的新衣服,他都给买好了。

    可惜芳华穿上了,却略微有点宽松。嘉辉奇怪了:“这不是照着你穿的衣服的号码买的吗?怎么还大了呢?”

    芳华暗笑:那衣服是比较胖的时候买的,只是穿了好几年、洗了几道就缩了水,才和现在的身材正合适!照着买同样号码的新衣服当然不合适了。

    嘻嘻,嘉辉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啊!

    不过,她还是安慰他:“那号码不准,也很正常的啦。我觉得这样还行,里面正好可以多穿点。”

    她照了照镜子,又问嘉辉:“你怎么给我买黄|色的?这颜色我很少穿的。好像有点太艳了吧?”

    “我就觉得你穿这个颜色应该好看!怎么,你不喜欢?”

    “那倒没有!”芳华只是不太习惯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1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