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8部分阅读

    重生之刹那芳华 作者:肉书屋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8部分阅读

    不该看的秘密不看。好啦,我也背过保密条例的!”

    “知道就好!”

    林芳华叹了口气:“唉,地球人都知道!”

    这句还没有流行的赵本山的名句被芳华用东北话说出来,一下子把陈健逗乐了。他笑着说:“哎,林芳华同学,我发现半年没见,你的变化蛮大啊!”

    “噢,此话怎讲?”

    “嗯,你比以前开朗多了,说话也更有意思了,反正是变得有趣多了!”

    林芳华沉默片刻才说:“那以前的我呢!”

    “以前的你虽然成绩挺好,可是不爱说话,在班上就和几个女生来往,男生们对你没什么了解。你看,我们还邻居住了那么久,都很少说话,我对你都不怎么了解,何况其他男生呢?有些男生还觉得你清高孤僻呢!不过我现在知道大家都看错了你,你要是以前也这么活泼,也不会让人误解了!”

    林芳华想了想,还是因为从前的自己缺乏自信才那么羞涩内向吧!现在的自己别的不见得长进多少,自信心方面还是进步不少了。

    林芳华又问:“男生是不是都喜欢活泼开朗的女生?”

    “呵呵,只是活泼的女生更容易接近了解罢了!其实,很多男生还是喜欢温柔文静的女生。我倒是觉得态度自然、不忸怩造作就好!”

    两个人边走边谈,都非常放松,如老友般畅谈了很多对生活、社会、未来的看法。

    他们甚至聊起了正在伊拉克打的如火如荼的海湾战争,后来还由此探讨起了国际形势。陈健发现林芳华知识的广博程度和对军事政治的了解,完全不像一个学医的女生,也对她很是佩服。

    最后,他由衷地说:“你知道我初中以前的成绩一直不是特别好,而你又一直名列前茅。我妈在家里老是骂我,让我以你为榜样,好好向你学习呢!但是我呢,一直对你不服气,总觉得你是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女生。现在我发现,我真是错的厉害。你连很多军事上的事情都知道得那么多,怎么会是书呆子呢?”

    林芳华听了连连摇头,心中暗自惭愧:自己不还是因为有了重生带来的资讯优势嘛!不过,她感觉经过这次交谈,好像过去那种对陈健的感觉完全消失了。

    真不知道自己以前怎么会喜欢他的,他现在在自己眼中完全就是透明的,一眼就看透了。也不是这样有什么不好,只是这样一个阳光少年已经完全不会让自己再有心动的感觉了。看来,没有接触了解的青涩暗恋,果然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爱情的。

    不久之后,两个人又和走散的其他同学汇合。一名女生提议一起去照相,于是芳华回家里拿出傻瓜相机,大家跑到礼堂的小花园,纷纷在梅树前合影留念。

    剩下的几天春节假期中,所里内部电视台每天放映着港剧《义不容情》。这也是这个与世隔绝的科研所职工业余生活的一大特色。

    地处深山,在没有卫星电视的年代,这里的电视信号并不好,而且中央台的节目也不是很丰富。所以,科研所在四面群山的最高峰上架设了天线,自建电视台,每逢节假日,内部就放映录像,从下午放到晚上。

    林芳华从小就是通过这种途径看了大量的香港电视剧,如郑少秋的《楚留香》、周润发的《上海滩》、郑裕玲的《警花出更》、翁美玲的《射雕》、冯宝宝的《武则天》、万梓良的《流氓大亨》、梁朝伟的《绝代双骄》等等。这些香港明星和他们的作品,陪伴着她的成长,已经成了她灵魂深处永远的美好回忆。

    此时在假期中,闲来无事,再看一遍黄日华、温兆伦演绎的经典,仍然觉得很好看。而所里的年轻人,又在开始传唱陈百强的《一生何求》了。

    2月23日周六,春节过后一周,林芳华就和哥哥一起返校报到了。谁让他们的寒假放的早呢,结果就不能在家过元宵节了。

    正文 三十、天道酬勤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林芳华哼着这首甄妮刚刚在春晚上唱红的歌走进了宿舍。

    “哟,老幺,怎么才回来,我们宿舍你可是最后一个回来的哦!该罚,该罚!”郭玲和杨茜见她进来,就开始起哄。

    芳华一眼看去,果然宿舍的姐妹们都齐了。看到正中央的桌子上放着的各色零食小吃,她会意地说:“好,我认罚!喏,牛肉干,怪味胡豆,鱼皮花生……”说着,就从行李里不断往外拿着东西。

    郭玲的动作最快,一下子就抢走了一包零食:“行啊,带了这么多好吃的!”其他人也一拥而上。

    林芳华摇摇头:“我说,你们吃归吃,好歹也注意点淑女形象噻!”

    “切——,这里又没外人,你要做淑女形象给哪个看嘛!”大家一致嘘她。

    芳华不甘示弱地拿出寒假中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发箍,还用右手食指挑起一个发箍旋转起来:“是不是哦?你们都不当淑女的话,那我这个东西就不送给你们了!”

    众姐妹眼前一亮:“老幺,原来你还藏着这么好的东西呢!充公,没收了!”说着大家就扑过来,从芳华手里开抢了。

    “别急,人人有份!”芳华赶紧把手中的发箍都放在了桌上。

    性急的姐妹抢到了,就立刻缠到脑后的发辫上,然后又挤到门口的穿衣镜那儿,前后左右地照个不停。

    郭玲和王菊却都在寒假里又剪了短发,只能羡慕地看着别人臭美了。看了一会,郭玲也忍不住诱惑,决定一定要在暑假时把头发留起来了。

    王菊没事做,就招呼芳华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炒蚕蛹。桌上也还有好多其他姐妹带来的各种零食,有的是自家做的,更多的是各地的特色小吃,有阆中的张飞牛肉、自贡的火边子牛肉、彭县的军屯锅魁(类似北方的烧饼)、梓潼酥饼、江津米花糖、合川桃片、涪陵榨菜等等。

    很巧合的是203宿舍的八个女生,都是本省人,她们从家里带来的东西基本上囊括了本省的名小吃了。呵呵,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宿舍里吃遍全省美食了。

    林芳华稍微收拾了一下,就去药学院女生楼找罗曼丽去了,除了给她带了些零食,也把那个特意做的发箍送了给她。果然,罗曼丽也很是喜欢。

    早到一天的曼丽已经去英语教研室打听了成绩,她78分,林芳华65分,两人都顺利地过了六级。过两天,就可以去英语教研室和各自系里面办理免修英语的手续了。而全校,只有她们两个人有此特例。

    林芳华听了之后,当然也很高兴,同时又暗暗开始计划怎么利用不上英语课的空闲时间做点什么了。

    第二天是返校报到的最后期限,同学们报到注册后都领到了新学期的教材。晚饭后又在一食堂召开了全年级大会。

    郭眉老师总结了上学期大家的表现和成长变化,表扬了学生干部们的工作成绩。并宣布在开学两三周内,各班民主选举出新一届的学生干部,年级的干部也要重新由全体同学选举产生。新一届干部任期两年多,直到大三才会再次选举。希望大家踊跃参加班级年级的干部竞选,投票的同学也要认真考虑,选出大家满意和支持的学生干部,使九o级的学生工作更上新台阶。

    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台下的学生们都开始窃窃私语,明显有很多人的脸上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林芳华还是对当学生干部兴趣不大,她想最多还是在班里当这个生活委员好了,反正也驾轻就熟了。

    这时,郭老师开始汇报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了。她重点表扬了三班,因为年级第一名梁嘉辉、第四名林芳华、第五名白芸、第十名戴平都是三班的。

    以上名次指的是一到六班的总评,七八九班课程不同,就自行另外计算了。前十名中,三班一个班就占了四个席位,的确是太霸道了。当然,三班总评成绩也是六个班中的第一。

    这些对林芳华来说,倒不是新闻了。因为当年毕业时三班就有四人考上研究生、三人留校,后来还有多人出国深造。三班一直都是平行班中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个班。

    只是没想到这次自己居然也进入了年级前十,过去自己最好也不过是排在一百多名吧。看来,上学期自己的努力还是没有白费。人在做,天在看!天道酬勤啊!

    郭老师报告完成绩,又特别表扬了梁嘉辉。介绍了他出自名牌高中和保送本校的历史,也指出了正是他上大学后仍然坚持天天上晚自习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总成绩第一,希望大家都向他学习。

    林芳华没想到的是郭老师接下来表扬的就是自己了,当然是因为她提前过了英语六级的“丰功伟绩”。当她说到林芳华因此可以免修英语课时,底下的学生响起了一片羡慕的惊叹声。

    等大家惊讶够了,郭老师才接着说道:“大家很羡慕吧?羡慕了,就应该好好向人家学习!当然了,虽然林芳华同学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但是我们不鼓励大家都去提前过六级。我希望大部分同学还是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地学好英语。等明年六月,希望我们全年级的学生能全部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拿一个满堂红。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在全体同学振奋的口号声中,年级大会结束了。

    当晚在洗漱间的时候,林芳华碰见了陶剑萍,就是原来也是三班的后来转到七年制的那个女生。

    毕竟军训中大家关系很好,芳华看她的脸色不好,就关心地问了句:“剑萍,你怎么瘦了,小脸也黄黄的?是不是病了?”

    陶剑萍下意识地摸了摸脸说:“没什么!大概是压力太大了吧!七年制的功课很重,班里的人都特别刻苦,我上学期才考班上二十多名,几乎垫底了!”

    “噢,你们那儿时竞争挺激烈的!不过,你也要注意身体啊!学习的时候还是要劳逸结合啊!”

    “嗯,我知道的。对了,恭喜你过了六级呢!”

    “嗨——,没什么啦!对了,你们这学期是不是也要上解剖课啊?”

    “对啊!又是两本大部头。”

    “那个,我一会到你宿舍,我想看看你们七年制的教材和我们五年制的有什么不同。行不行?”

    陶剑萍爽快地答应了。林芳华在她们宿舍翻了一下七年制的教材。果然它们从内容到页数都比五年制的教材增加了许多,更加详尽而艰深,而且还补充了不少前沿的医学新理论和新进展。

    林芳华觉得这些教材才更适合于自己的程度,所以她后来找到郭老师的年级办公室,自己又另外花钱买齐了几种主要医学课程的七年制教材。郭老师虽然惊讶,但当然还是支持了她这种勤奋好学的行为。

    正文 三十一、元宵节

    开学后第一周的星期五就是元宵节,班主任卢老师请全班同学在第二天周六的晚上去她家过大年。

    卢老师的爱人是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占祥医生,春节前学校分给他们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现在刚刚装修完,家具家电什么的还没买,房子里显得空荡荡的,但正好可以容纳全班三十个同学,否则的话这么多人肯定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

    前文已经提到过,卢老师是苏州人,张医生却是来自东北的大汉。两个人一个包汤圆、一个包饺子,也正好能满足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们的口味了。

    不过三班学生还是来自本省的占多数。男生中只有宁易是陕西的、方兴是安徽的、张永是河南的,但他们几个还不会包饺子。女生中会包饺子的,只有来自北京的白芸和来自天津的朱苒锦两个人。

    林芳华的父母六十年代末都曾在北京工作过两三年,三线建设时进山沟后也常用包饺子的方式改善生活。所以,林芳华也勉强会包饺子,只是包得不好看罢了。

    一看张医生这边忙不过来,她也就自告奋勇地过来帮忙了。还有周玉几个本来是南方的女生,但对包饺子很有兴趣,也跟过来学着包。

    人多力量大,很快汤圆、饺子都包的差不多,下锅开始煮了。天然气灶上一边一个锅分别煮着汤圆和饺子。因为锅不够大,只能分批分批地下,煮熟一锅捞出来接着煮下一锅。

    每捞出来一些端到外面,就被同学们你一个、我一个很快地消灭了。这吃东西,就越是要抢着吃才越好吃。所以,大家都吃得兴趣盎然。不过,明显还是饺子更受欢迎,也证明了北方的那句俗话“好吃不过饺子”是有道理的。

    到后来,几个帮厨的女生也到外面和大家一起吃、一起闹去了。而林芳华却不慌不忙地找了个小碟子,倒上点醋,并放上辣酱和少许白糖。然后有滋有味地蘸着自制蘸酱吃起了饺子。

    旁边的张医生看了,呵呵笑道:“你这孩子不是南方人吗,怎么吃起北方的饺子还蛮地道的嘛!”

    林芳华解释了一下,又用跟小品演员们学来的东北话问张老师是东北哪个旮旯里的人。(注:医学院的学生习惯把医院的医生们都叫老师,因为以后他们到医院见习实习时都是这些临床一线的医生们带教的。)

    张老师被她的东北话逗得哈哈大笑。两人相谈甚欢,聊完了家乡又聊到了张老师的工作。张老师说医院急诊科的工作很辛苦,而且还很缺人手,就连实习医生都没有。

    林芳华也是知道这一情况:每年学校安排最后一年的实习生到医院时,可以说每个科室都能轮转到,但唯独不让实习生上急诊科轮转。

    不知道是不是学校和医院领导都考虑到急诊太重要了,必须要求医护人员当机立断、争分夺秒,实习生就是去了也很难有动手锻炼的机会,老师们也没功夫带他们,所以干脆就不派他们去了。

    对此政策,林芳华倒不以为然。不过现在既然认识了急诊科的副主任,她倒是有了个想法。

    于是她向张老师提出,自己想在平时课余和节假日的时候去急诊科见习。她保证只看而不动手,不给急诊科添麻烦,希望张老师能够准许。

    张老师想了想,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也就是自己和科里打个招呼就行了,于是也就答应了她的请求。

    就这样,从此以后,林芳华虽然不用上英语课,但总要是在下午没课或者周日休息时抽时间去急诊见习,反而比一般同学更忙碌了。

    第二天周日上午九点多,林芳华、罗曼丽就和戴平、梁嘉辉在男生院门口汇合,向城东的二手自行车市场出发了。原来,戴平他们主动提出陪她们去买部二手自行车代步。

    大学之所以叫大学,也在于它的校园往往很大。何况医大还分了东院西院,再加上西院西面的附属医院,这活动面积就更大了。

    虽然现在的课程还是主要集中在东院,但是从女生院步行走到最远的五教也要十多分钟。所以,往往大一以后,学生们都会陆续买二手自行车代步。新车当然没必要,一是容易丢、二是过几年毕业就要处理掉的,买新的就可惜了。

    学生们买车一是接收毕业生处理的车,这往往要靠同乡熟人关系。罗曼丽和林芳华都是没什么老乡关系的人,自然就剩下到旧车市场买的一条路了。

    戴平是上学期就在本地“地头蛇”梁嘉辉的带领下买了辆,他这次主动提出陪两名女生去买车,林芳华自然知道他心里的小九九。虽然本来自己完全可以让哥哥帮忙,但是看在同学的份上,自然也就顺水推舟了。而罗曼丽还以为戴平他们是真的好心帮同班的女生买车,自己只是搭个顺风车,殊不知自己才是“主角”。

    两个男生载着两个女生,骑了四十多分钟才来到东郊的旧车市场。梁嘉辉介绍说,这里以前本来是自发形成的“黑车”市场,这两年才由当地治安部门进行了整顿,成了较为规范的市场。不过,偷偷倒卖赃车的人还是不少,里面鱼龙混杂,让两个女生少说话,一切由男生出面搞定。

    走进市场,就好像进了一个巨大的停车棚,只是多了很多叫卖的商贩和挑选车子的顾客。车子的成色从五六成到八九成新不等,牌子也是囊括了国内各大厂家,型号样式从轻便女士到载重应有尽有,还可以看到才开始流行的、前面的把手弯得像绵羊犄角的赛车。至于山地车,还要过几年才能流行呢。

    要让林芳华自己挑,还真是会挑花了眼。还好有懂行的戴平和本地人梁嘉辉出马,梁嘉辉一口地道的本地方言让贩子们也不敢乱喊价。没过多久,他们就帮两个女生一人挑了一辆自行车,付了钱后大家就骑着车在大街上兜风了。

    罗曼丽很是高兴,还说着回去后要给车子再好好洗洗,弄的漂亮点。戴平当然马上说要来帮忙。

    罗曼丽说了谢谢后,无意间看到了梁嘉辉车上挂的钥匙链,不禁问道:“梁嘉辉,你的车钥匙链挺好看的!我看着像是个蓝色的球鞋,是吗?”

    林芳华瞥了一眼,发现那钥匙环上果然是个球鞋模样的吊坠。这家伙莫非去年是买的一对?一个蓝色,一个红色,男女生都有的送。

    她不禁暗想,我那个红色钥匙链幸好放在抽屉里一直没用。以后还是别用算了,免得让同屋的廖珊看见了,传出什么闲话就不好了的。因为平日的卧谈会,廖珊经常说起梁嘉辉,姐妹们都猜到了她有点喜欢这个男生。

    四个人逛了一会街,下午两名女生做东请男生吃饭算是答谢,然后他们就一起骑车前往西郊的文化公园去看元宵灯会了。

    正文 三十二、灯如昼,人如画

    成都的元宵灯会萌芽于汉晋,兴盛于唐宋,至今已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今年的灯会历时一个月,预计观众上百万。今天是周末,刚走到公园门口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灯会的大门处就扎起了高高的灯楼,进门后过一座石拱桥有一条长长的的青石路,两边摆满了各种摊点。

    主要是各种风味小吃,什么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韩包子、谭豆花、酸辣粉、肥肠粉、鸡丝凉面、夫妻肺片、玻璃烧卖、叶儿耙、蛋烘糕、三大炮,还有川北凉粉、宜宾燃面、梓潼片粉、绵阳米粉等外地小吃。

    身处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川人好吃会吃是天下知名的,也因此孕育出了灿烂的饮食文化。所谓食在中国,味在四川。这个时代,很多名小吃的味道还十分正宗和地道,并没有像后来那样因为大开连锁店而逐渐失去了本来的风味。

    光是闻着空气里弥漫着的香味,就已经让人口水直流了。四个人虽然刚刚吃了晚饭没多久,但还是忍不住又各自点了些喜爱的东西吃。无奈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而肚量又实在是有限啊。

    罗曼丽直埋怨梁嘉辉怎么不提醒大家应该留着肚子来这里吃。梁嘉辉只好解释说他也是小时候来过,已经很多年没逛过灯会了,真没想到灯会竟然越办越好、越办越大,既有的看又有的吃。林芳华笑他是老成都遇到了新问题。

    除了吃食,道路两边还有剪纸、杂耍、曲艺等民间艺术表演。其中吸引了很多小孩围观的是画糖人的摊子。画糖人,是在石板上用糖浆画出的图案,北方也有吹糖人、捏糖人等相似的传统手艺。

    这里的画糖人所用的石板是一块光滑冰凉的白色大理石,用时在上面涂一层防粘的油。他将红白糖在炉子上用文火熬成糖稀后,用小勺舀起,手臂缓缓移动、手腕轻轻抖动,一条细细的糖汁就悠悠地连在大理石板上。不一会,石板上的糖汁线条,就组成各种图案。待造型完成后,在上面粘上竹签,稍候凝结,再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即可。

    画糖人还在旁边摆上一个有点轮盘赌意思的木转盘,围绕圆圈有大小不同的分格,画着十二生肖和龙凤图案。顾客付了钱,就转一下中间的木箭头,箭头停在哪格,画糖人就给他对应的糖画。最漂亮最大的龙凤糖画的格子很窄,所以虽然小孩子们都想转到它,却每每转到了别的小鸟、小兔的图案去了。

    糖画当然可以吃,但是小孩子们却往往舍不得吃,总爱拿在手里一路炫耀着,结果最后一不小心把它碰坏或者碰碎时,才着急地把剩余部分往嘴巴里送。

    四个人小时候也没少干过这样的事情,大家在糖画摊旁边围观了一会,又嘻嘻哈哈地往下一处走去。

    青石路过后迎面就是一组双龙戏珠的大型彩灯。两个龙头还能不停地上下摆动,似乎正在云中追逐着中间的彩球,真是活灵活现。

    转过双龙戏珠的照壁,整个灯会“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况就映入了眼帘。沿着文化公园的人工湖两岸,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各种彩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灯光辉映着月光、湖光,简直不似凡间。

    大家沿着湖岸一路观赏下去。园内有建于明清的古建筑,也有解放后修的仿古建筑,各式各样的吊灯、挂灯、走马灯、鲤鱼灯、荷花灯、壁灯、鳌山灯、大花篮等灯悬挂其间,非常有传统特色。彩灯不光造型别致,上面还绘有诗词书法、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以及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比如水浒一百单八将、红楼十二钗等组灯的形象就鲜明生动,是民间高超的传统彩扎技艺和书法绘画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而在园中草坪等空地上搭设的各种大型彩灯,更是取材广泛,不但有戏曲剧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还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本市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表现形式上也不限于传统彩灯,还加入了现代的声控、激光、光纤等新工艺新技术,使得整个灯会成了“绚丽的诗、立体的画、有声的雕塑、流动的音乐”。

    灯会上又怎么少得了猜灯谜呢。湖边有一条长长的走廊,上面挂的各式宫灯上都写的有灯谜。猜中的观众就记住上面标的号码,然后去兑奖处对答案。答对了就会得到一份奖品,而工作人员就会去把那盏灯摘下来,再挂上一盏新的。这活动也是最受欢迎的灯会娱乐,所以走廊上挤满了人。

    四个人好不容易挤到了一盏灯下面。个子最高的戴平念出谜面:皇(打一成语)。

    大家都念念有词,苦苦思索起来。芳华也在想:皇,就是王上加白?——晕,这不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八王爷相面的情节吗?可是不对啊,这个时候二月河恐怕还没有写出书来呢?那这谜是什么呢?皇冠、皇位、日本鬼子的皇军?她胡思乱想了半天,还是不得要领。其他人也想不出来。戴平说:“那就看后面的谜吧!”

    下一个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打近代革命者人名一)。很快,梁嘉辉说猜到了,他低声说了谜底,大家都觉得没错。于是他们又跟着人流往下一盏灯走去。

    又有个谜是:贞观之治(打电影演员一)。

    戴平念叨着:“贞观之治,是李世民当的皇帝。肯定是个姓李的演员咯。李什么呢?李兴盛、李富贵、李富强……啊,有了!李国盛!”

    “那不是相声演员吗?”梁嘉辉、林芳华异口同声地反驳。

    罗曼丽却突然高兴地说:“我想到了!是——(放低声音)唐国强!”

    众人恍然称是。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猜,一共猜中了大概有七八个。人实在太多了,很多灯都来不及挤上去细看。他们走到走廊尽头的兑奖处对答案,结果有些谜已经被人捷足先登了,他们最后只答对四个谜。不过正好一人得一份奖品,平均分配了。

    领了奖出来大家就往门口走,不过走了没多久忽然发现罗曼丽不见了。大概是人太多,她被人流带走了。好在一开始大家就商量好了,如果在灯会上走散了,就都回到大门口那集合。

    果然当三个人走到大门口石拱桥附近时,就看见罗曼丽正蹲在桥边的堤岸上,用手去够湖面上飘着的荷花灯,玩的不亦乐乎呢。林芳华喊她的时候,她抬起头、挥了挥手,嫣然一笑。周围辉煌的灯光照着她的脸,分外的晶莹剔透、流光溢彩。

    戴平低声说:“我现在才体会到辛弃疾那句词的意境。”

    林芳华双手抱着胳膊做了个发抖的动作:“行了,别酸了。还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呢,我鸡皮疙瘩都掉了一地。”

    梁嘉辉也不由抿嘴一乐。戴平对罗曼丽的心思早就是他们三个之间公开的秘密了,所以他也早就习惯了被林芳华打趣,都皮实了。

    林芳华看了看走过来的罗曼丽,忽然灵光一闪说:“我想到了那个皇是打什么成语了,白玉无瑕。”

    正文 三十三、“小贩”周玉

    林芳华从灯会回来,到宿舍已经是快十点半了。寝室里的人大多已经上了床,都把床帘拉上,躺床上看书或听音乐听英语什么的。

    这种“躲进小床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情景,也算是大学宿舍的一个特点。因为蚊帐太透光,在里面做什么外面都看得见,所以外面再拉上一道布帘子,床头点亮台灯,就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不被人打扰的私密空间了。

    这现象反映了人们越来越追求追求个性和自由,也更注重隐私和尊重人权了,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文明更进一步的表现。

    在寝室里,每个人的床也成了大学生们展示自己爱好、兴趣、品味的窗口。男生女生的床上往往都贴了很多影视歌星的海报或者其他风景画片等。以前,老生们还自己想办法在床头钉上木板、弄出个书架,更方便在床上阅读。

    今年,学院领导非常人性化地安排房管部门统一订做了一批2米长的木板,并刷上金黄|色油漆。所有学生人手一根,领回来后架在床头和床尾,就成了一个漂亮的书架。

    老生们都说新生运气好,赶上了开明的院领导了。以前他们自己安书架时,可没少在检查寝室卫生时被老师批评。

    林芳华看看周围,姐妹们都在,就是老大周玉不在宿舍,也不在洗漱间。这真是奇怪了,这个标准宅女居然不在她的窝里,跑哪里去了?

    她问自己下铺的杨茜。小胖妞正在看一本言情小说,头也不抬地说:“她去隔壁气象学院推销头箍去了!”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是个转型的社会,很多抱着铁饭碗的人纷纷下海经商。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又吸引了更多的人。这是个全民言商的时代。总的说来是个好事,因为这是国家强盛所必须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

    美国有句格言:只有个人追求私产,国家财富才能得到积累。难怪美国短短二百多年就发展成了世界第一强国。中国要想重现老祖宗当年的辉煌,就不得不向美国学习,经济腾飞是关键。民富则国富,国富则民强。

    不过,这商品经济的浪潮也波及和影响到了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当代大学生们。学生中“勤工俭学”、做家教和倒卖小商品的现象是蔚然成风。

    记得去年刚进校时,晚上就常有老生们上门推销各种生活用品和旧书旧杂志、旧教材复习资料什么的。年底时,食堂门口好些个学生自己摆摊卖新年贺卡的。

    医学院的学生还算好的了,只是小打小闹,毕竟功课太重了。听说其他大学还有学生晚上去夜市摆摊的,甚至有白天逃课做生意的。

    一般来说,老生们推销的东西往往是他们骑车到批发市场批来的小商品,在校园里转手倒卖,其实也赚不了几个钱。而周玉却和别人不同。

    正是几天前看到林芳华做的那几个发箍后,她得到了启发。前文说过,她本来就是个手工达人,自然一看就会。第二天立马去买了材料,几天的功夫就做了四五十个发箍,兴致勃勃地准备今天去各宿舍推销。她这样自己生产制作,总成本才十来块钱,而每个发箍她准备卖三到五块钱,想来一定很赚钱。

    不过本校就上千女生,她怎么会跑到外校去卖呢?林芳华感到很奇怪,再一问才知道:原来周玉做的款式只有六七样,虽然在本校也卖的很好,但她后来觉得一个学校好几个女生都戴一样的头饰的话很没意思,所以才卖了一半左右就在晚饭后转移到外校去卖了。

    林芳华无语,这个周玉居然还无师自通,连营销策略中以“限量销售”的方式抓住顾客“物以稀为贵”的心理都想到了。真是牛人!

    快熄灯前,周玉才回到了宿舍。果然她的发箍全部卖了出去,一个没剩。大家问她赚了多少,她只说有一百多块,不肯细说。但从她眼中藏不住的笑意中,显然她这次的赚头很大。

    林芳华很理解她为何如此兴奋。毕竟这个时代的工资和消费水平还比较低,节约一点的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都要不了一百块,而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人工资还不到二百块。

    周玉本身是来自农村的,虽说不是特别贫困的那种家庭,但也绝对不富裕,申请学校的助学贷款也够不上标准。这么一笔收入,对她来说实在是很可观了。

    不过,她还是要提醒周玉:“老大,你这头箍卖几次就行了,可别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免得耽误了学习!”

    “知道了!我再做几批,去其他几个大学转一圈,以后也就不做了。我估计,没多久也会有别人跟着做的!”

    这什么人啊,还天生具备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风险危机意识!

    林芳华不禁感叹:“我说,你怎么不去读财经大学,读医学院真是太屈才了!”

    “呵呵,我也这么觉得!谁让那时候我老爹老娘都觉得学医好呢!唉,一入医科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芳华笑骂了一句,然后正色地说,“说真的,我不是开玩笑的。老大,你这学期不好好学习,小心期末挂红灯!”之所以这么说,当然因为她“知道”这种事确实发生了。

    “你说解剖啊!放心,我知道那是重头戏,会注意的!”

    林芳华摇摇头:“知道四大名补吗?”

    周玉顿时眼睛一亮:“这谁不知道,铁手无情、追命冷血啊!”

    “我说的是医学院的四大名补,著名的四门最多人不及格、而需要补考的功课,简称四大名补!”

    姐妹们也都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不禁都很感兴趣:“老幺,快说说,都是哪几门!”

    林芳华提高声音说道:“都听好了,我们医学院的四大名补就是有机化学、人体解剖、生物化学和药理学!”

    周玉不由脸色一变:“我是翻过解剖课的教材,知道要背的东西太多,肯定不好过。没想到有机化学也不好过?上学期的无机化学还不算太难嘛!”

    “其实解剖课还好啦,有标本和尸体对照着学习,只是背的多点!上学期的无机化学不难,那是因为好多在中学时都学过了!你再仔细看看有机化学的课本,就知道那些有机化合物是多么的面目可憎、让人头痛了!不过下学期的生化才是四大名补之首啊,最惨的时候一个班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及格!”

    听她这么一说,宿舍里哀嚎一片:“苍天啊!还要不要人活了!”

    周玉顿时瘫在桌上:“我下辈子再也不学医了!我以后要是有小孩,也绝对不要他学医!太苦了!”众人一片附和声。

    林芳华苦笑:我上辈子、这辈子都还是走上了学医的路。看来,这就是命。

    她最后说道:“别嚎了,嚎也没用!这学期大家都用点心呦,可别下学期一开学还要来补考,弄得整个暑假都过不好!”

    正文 三十四、“变态”的解剖课老师

    “廖珊,你来给同学们演示标本!”陈晓平老师的语气很平淡,仿佛她说的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而已。

    长条解剖台边围坐着的十四个人,刚才还垂下的头这会儿都悄悄抬了起来,并一起转向了坐在陈老师身边的廖珊。

    廖珊哭丧着脸,磨磨蹭蹭地站起身,双手慢慢地伸向台上放着的有机玻璃缸子。当她的手快伸到缸口时停顿了一下,眼睛却望向了陈老师,眼神中透着胆怯和哀求。

    陈晓平的脸上没有一点表情:“把标本拿出来!”午后偏斜的阳光照在她的眼镜片上,一片反光,让人看不清她的眼神。

    廖珊还不肯死心:“老师,一定要用手吗?”她的潜台词是难道不能戴手套吗。

    陈晓平的声音和解剖楼的地下室一样阴冷:“必须用手!”稍后又补充了一句:“每个人都要这么做!”

    廖珊没办法了,她一闭眼,双手迅速地插入缸中,将泡在福尔马林液体中的人左脚标本抓了出来。手中皮革般的质感,让她心里一阵阵发毛。睁开眼,还看见湿淋淋的标本上正在不断往下滴着水。由于离得近,福尔马林液那怪异的味道闻起来十分恶心、让人作呕。

    陈晓平接着说道:“你给大家指出足底长韧带在哪儿!”

    廖珊的小脸都苍白了,她的左手颤抖着,将人足标本的脚底翻过来暴露给大家看。那只脚的足底皮肤已经被剥除了,露出深处一片黄不黄、白不白的肌肉肌腱组织。她看了看,犹豫地用右手指着一处说:“这是足底长韧带!”

    陈晓平看向其他学生:“她指对了吗?”大部分都点头答是,少数人默不作声。

    陈晓平再问了一遍:“仔细看看,她指对了吗?”众人一下子都迷惑了,没人出声。

    林芳华犹豫了一下,抬起了右手。陈晓平冲她点点头。

    她才站起来说:“老师,她指的那个好像是腓骨长肌腱,长韧带应该在它的内侧一点。”

    陈晓平那万年冰山不化的表情略微有了丝松动:“嗯,答对了!好,廖珊坐下,下一个就由林芳华来演示!”

    廖珊急忙把标本搁回缸子里,仿佛一秒钟也不想再和它接触。但是湿漉漉的双手却不敢当着陈老师的面擦拭,只能双肘搁在自己膝盖上、让双手就这么悬空晾着。

    林芳华看向自己面前的标本缸。

    这里面盛的是一个人头。

    这堂解剖课一上课,大家像平时一样围坐在解剖台边后,陈晓平老师就在每个人面前放了一个标本缸。缸子都揭去了盖子,里面是浸泡在防腐液中的各种人体标本。有手,有脚,有胳膊,有小腿,有脊椎,有髋骨,有的连皮带肉,有的被剥除得干干净净、只剩下骨头。

    林芳华觉得自己面前的人头是最惊悚的。头发都剃得光光的,但从五官看应该是个男人。半边脸的脸皮已经被剥掉了,露出了面部的表情肌,看着有点恐怖。另半边脸的皮肤还在,眼皮合着,像是睡着了一般。一张对比这么强烈的脸正对着自己,想到这曾属于一个鲜活的生命,林芳华虽然并不害怕,但心里还是多少有点不舒服。

    此刻,她抑制住心里的异样感,慢慢地将双手伸入缸中。

    很凉,这是她对福尔马林液体的感觉。

    当双手捧住人头的两侧时,她不知怎么就想起了电视电影上看到的满清铁骑纵横中原、杀人如麻,将一串串汉人的头颅绑在马背上邀功领赏的情景。

    想到这时,手中的人头似乎沉了一沉。她赶紧清除那天马行空般的杂念,集中注意力,缓缓地将标本托出液面。等标本沾染的液体滴得差不多时,双手交换了一下位置,让人头的正面冲向大家。

    “你给大家演示一下面部主要表情肌的位置和各自作用!”

    林芳华心中默念着在七年制教材上看到的口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8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