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一家欢 第31部分阅读

    妻妾一家欢 作者:肉书屋

    妻妾一家欢 第31部分阅读

    ,等她生产过后再做其他的买卖。”

    李建安对于纯歌的大度很是赞赏,毕竟李家不缺钱。尤其是他继承了爵位,本来就是钱财最多的一一个人”

    以往陈纯芳总是为了钱财吵闹,斤斤计较,以至于妯娌不睦,让李建安甚是疲惫。

    如今李建安想着纯歌的付出,就只是在心里欢喜,打定主意要再给纯歌添置几个产出好的庄子算到陪嫁里面。

    李建浩听见这话,却如坐针毡,立时蹦起来推辞道:“三哥,若是三嫂这样.这方子我是真不敢收了。”

    逼得嫂子把方子拿出来,还让别人关了铺子来成全自己,连本钱都是三哥出的。

    要真是自己答应了,就没脸见人了。

    李建安看李建浩着急的满头是汗,就解释道:“你不要担心,你三嫂聪明着呢,她心里已经有了其他的主意。昨晚也跟我商量过。我觉得好得很,不过她如今有了身子,我也不愿让她再多事。香露铺子,是要常常验看方子香料的,谁知道里头哪些是她不能闻的,还是关了好。要不是担心你有旁的心思,我就让她直接把铺子盘给你。现下只好叫人清了货,铺子留着今后再做生意就成。”言辞十分恳切,也有几分道理。

    话已经说到这里,要是再推辞,就反而影响兄弟之间的情谊了。

    李建浩就感激道:“那等三嫂给您添了小侄子,洗三时候我多给添盆礼。”

    李建安就大笑着点头,整张脸上都是快活。

    外头又有茗儿进来问软榻放在哪儿。

    昨天童妈妈几个人开了库房,找了好几张软榻来,纯歌都不满意。

    不是觉得太小,就是觉得硬了些,要不就是嫌弃木料里头的香味让人闻着不舒坦。

    好在如今纯歌还没显怀,也不怕压着,李建安就吩咐茗儿第二天去外院那边库房里把宫中赏的紫擅木蟠龙雕花纹嵌理石软榻抬过来。

    听着茗儿来问话,李建安想了想就吩咐放在床边上几丈开外的地方。

    李建浩着着吃惊,“三哥这是要?”

    难不成还要跟三嫂睡在一间屋子里?

    即便是自己,当初为了不让人说闲话,也是睡到了书房去。

    李建安却笑道:“你三嫂这段时日吃东西只怕都不老实,还是我守着好一些。”浑然不觉有不对的地方,嗔怪中带着宠溺和放纵。

    李建浩就默然不语的陪着笑了两声。

    有些事情,再说下去,也不是他这个当弟弟的能管能问的了,就是不知道娘那边会不会有什么说头。

    李建浩犹豫着还是提醒了李建安。

    李建安只是拧了拧眉,就淡淡道:“放心吧,娘不是没分寸的人。”

    隐隐有一股阴凉意味。

    李建浩眼皮一跳,想到以前的往事,就再不敢说下去了。

    李建安就拉着李建浩兴致勃勃的说要翻翻典籍,找几个好名字,男的女的都要,等孩子出生了,也不用手忙脚乱的。

    李建浩见李建安高兴的很,也陪着胡闹。

    等太夫人听见李建安弄出大动静开库房要人搬软榻过去的时候,先是骂胡闹,就找来李妈妈,让她亲自过去梅香院一趟。

    “即便是欢喜有了孩子,家里还缺人伺候?婆子丫鬟一大群呢,就算是他嫌弃人不够,再多安排几个人过去就是了。哪有他一个大男人在那边照顾的道理,传出去像什么样子!再宠也没有这样宠的。你赶紧过去,让老三把软榻抬走,再叫人去把静思斋那边打扫一下,要是嫌弃离梅香院远了不方便,就去薛姨娘她们那边把院子的正房收拾干净,把老三东西搬过去。”

    李妈妈就看着太夫人,想要提醒,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这女子有身孕,不和夫婿同房本就是规矩。

    可国公爷这幅做派,显见也是打定了主意的,就是不愿意让夫人难过。

    何况还要让国公爷住到姨娘院子里头去,虽说是住在正房,只怕国公爷不乐意不说,连三夫人心里都埋怨。

    其实规矩不规矩的,也不过就是做给人看的。要是自己家人不说,外头人又怎会知道。

    就算传出去了,别人也不过说是国公爷和正室夫人感情深厚,又不是妾有孕,国公爷不肯挪步子。

    弄得儿子媳妇都不高兴,又是何必。

    李妈妈斟酌了一番,就把道理一条条讲给太夫人听。

    太夫人听的呆住,楞了半天道:“你也觉得我这是多事?”话语里就有几分不乐意。

    李妈妈忙道:“您可是最好不过的婆婆了。只是国公爷那性子您也是知道的,他既然打定了主意,您又何必扭他的性子。”

    见太夫人面色稍稍好了些,李妈妈又劝道:“再说您忘了,当年那位小陈姨娘她……”

    太夫人就猛的看着李妈妈,良久却叹息了一声。

    “罢了罢了,我不管就是,省的再向以前那样,帮别人铺桥搭路,自己倒弄得里外不是人,还背着心上的债。”脸上满是颓唐之色。

    李妈妈知道这件事上太夫人也有心结,不过这些事情,最好还是过去了就忘记,否则让国公爷知道,还不知道要引出多大的风波,母子之间也会弄出心结,就再没往下说。

    又看着太夫人眼角满是郁郁之色的样子,忙给太夫人捶了捶背,伺候她喝了一盅蜜水。

    第八十一章 商议

    纯歌有了身孕,太夫人就只能自己去顾家商量蕤娘的事情。

    万事以孝道为先,何况是太夫人亲自过去,顾阁老很痛快的就答应婚期延宕到蕤娘守孝过后。

    守孝需要三年,这段时日也可以好好的调教蕤娘,嫁妆方面也不用担心因为婚事急促置办的减薄了。

    至于李建樾的婚事,纯歌总觉得自己不方便插手。

    太夫人倒是去了一趟将军府之后,就回来跟自己商量了几句,纯歌也没有多言。

    李建樾本就是不安分的一个人,上回柳姨娘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娶回来一个厉害的媳妇倒还好一点,太夫人本来松了口,结果去了一趟将军府,看见将军府人人习武,几位少将军也是个个厉害,就先有些心疼小儿子了。

    不过李建安态度坚决,太夫人也不便多说,只好来找纯歌求助。

    纯歌也只能偶尔陪着听几句,其余时候都一心一意在屋里安胎。

    连大奶奶知道纯歌有身子的消息之后,先是着急,后头就是担心,还不敢告诉大太太,只能悄悄和陈端仪商量是不是要去李家看看。

    陈端仪也觉得事情不太好办。

    这个十三妹妹,没有在京城住多久,又是三房的。性子终归还是不太清楚。以往说是个敦厚老实的,对武哥儿照顾的也尽心竭力,不过后头跟母亲斗来斗去,半点败绩都没显露出来,想也知道不是个简单的。

    可陈家就只有长房在京城里头,知道怀孕的消息,不过去看看,也有些说不过去。

    连大奶奶察言观色,知道陈端仪的担心,就商量道:“要不我明个儿还是去看看,咱们知道消息好几天了。听说外头都早有人去送了贺礼。咱们这边要还是不动,只怕外头说的不好听呢。”

    这个道理陈端仪当然知道。

    只是有些不好办,陈端仪就问连大奶奶大太太的病情,“上回李太医过来诊脉说是换了药方子,如何了?”

    一说起大太太的病,连大奶奶都不禁很有些感慨。

    虽说被这位婆婆折腾了十几年,斗智斗勇的。不过自己还真是打心眼里佩服。

    自古以来中风的人,立时就死的倒是很少。不过多半都是一辈子躺在床上当个废人,连话都不能说清楚。

    结果自己这位婆婆,也不知道是哪个地方憋着一口气,病了没多久就能撑着说几句模模糊糊的话出来,再过一两个月,就能把意思表达的清楚明白。到了如今调养了这些时候,都能坐起来撑着问些事情了。

    真是厉害!

    听见陈端仪问大太太,连大奶奶就明白了陈端仪的担忧,忙解释道:“您放心吧,母亲最上心的就是武哥儿,我可不敢告诉他这些事。”

    最上心的是武哥儿这个外孙,那自己的儿子宝哥儿又在哪儿放着。

    陈端仪听见连大奶奶这句话,不自禁就想起了以往小时候大太太总是教导他要让着护着姐姐的事情,唇角边上就挂起了一丝凉薄笑意。

    连大奶奶和陈端仪夫妻多年,对陈端仪的心结最是了解不过,见状就默不作声

    陈端仪望着前面跳动的烛火,凝眉想了半天,神情明灭,也不知道到底考虑到些什么,做主道:“你明个儿过去国公府的时候,备至一份厚厚的礼品。不要忘了给小七也准备些东西,他虽说是在李家族学读书,终归是我们陈家的血脉。”

    这个时候的宗族性氏,可不是那么容易抹杀掉的。

    连大奶奶很聪明的明白了陈端仪话中之意,就把早已经拟好的礼品单子拿给陈端仪看了看

    陈端仪只是淡淡的扫了一眼。

    这种事情,本就是内宅妇人该做的,也不用他这个男子来担心。

    把手里烫金的单子放下,陈端仪又叮嘱了一遍连大奶奶,“母亲身子不好,这些事情还是不要让她操心了。”

    当然不能!

    否则依照这个婆婆恨十三姑奶奶的样子,还不知道要弄出什么大事情来。

    婆婆是老糊涂了,只顾记着以前栽在别人手里的仇恨,又总是想着陈纯芳是被人弄死的,所以念念不忘剩着一口气都说要报仇。

    可自己不糊涂。

    陈纯芳是病死也好,是被人害死也好,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世间事情来来往往,皆是为了利益,还是以后的路更重要。

    想到这个,连大奶奶就决定明日再把这份本来就很厚的礼单再添厚一些!

    心里有心事,第二天去给大太太请安的时候,连大奶奶脸上就忍不住带出了几分焦急。

    大太太以前还泛着乌青的长发经过这一场病痛己然满是霜花,本来保养得益的脸上到处布满了黄褐色的斑点,看上去俨然一个鸡皮鹤发的枯朽老人。

    一身麻色团花绵绸褙子色泽暗沉,衬上这张脸看上去更加有几分阴郁的味道。

    唯有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眶里还转动着充满光亮的眼珠。

    不过连大奶奶总是觉得大太太今天这双眼,亮的惊人了些,心里又急又慌,总想着找借口离开。

    偏偏很久没有刁难过她的大太太今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是说这边瓷器不好,就是说最近的饮食吃的她这个老人家一点食欲也没有,还说外头新调过来的几个小丫鬟都是没有经过仔细调教的,整日吵吵闹闹,弄得她连病都没法好好养。

    连大奶奶听着汗如雨下。

    这些事情,看着都是琐碎的小事,其实不然。

    万一传到自己相公和公公的耳朵里,说不定就会以为自己是刻意薄待这个已经病入膏肓的婆婆。

    不敬翁姑,乃是七出之条。

    如今这个婆婆不管怎样恢复,也不可能掌权主持中馈了。自己当然没这么傻,对自己又没有威胁的人,肯定会好好敬着孝顺着。

    反正媳妇是不能跟婆婆过不去的。

    往日都好好的,也不知道今天到底又是出什么事情了。

    连大奶奶心里恨得直咬牙,明知道大太太是故意找事,也不敢反驳,只能低着头,一个劲赔不是。

    大太六也不吭声,冷眼看着连大奶奶在那儿唯唯诺诺的赔罪。

    眼见着自己病了,这些日子请安伺候都是流于表面规矩。

    第八十二章 上门(上)

    自己忍了这些时候,不过是不想老爷和儿子再生气。

    没成想反而把这个儿媳妇的心给养大了。

    要是再不敲打敲打,还真不知道以后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大太太冷眼旁观看着,等的差不多了,才淡淡道:“也罢了,我这个老婆子,本来就是要死不活的人,你少用些心思,原本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连大奶奶还来不及张嘴,大太太就又道:“其实像我如今的身子,吃些素食的,也还好呢。我也知道你是为了我好。”

    连大奶奶听了气笑不得,一口气梗在那儿不上不小着实难受。

    笑话,如果自己这个婆婆都吃的不好,用得不好,那整个府里可不都是在吃糠咽栗了!

    就因为她病了,自己这段时日可是不顾花钱如流水,燕窝鱼翅跟不要钱一样往家里买,还全是上等的。

    连早前自己生下宝哥儿,娘家派人送来的老山参,自己一直舍不得用放起来的,这次为了做给公公和夫君看,都舍出来了。

    还要如何!

    可自古婆婆教训,没有媳妇顶嘴的道理,何况别人又没有疾言厉色,不过是随口说几句,就算是委屈,也只能忍了。

    连大奶奶就恭恭敬敬站在那里,一直说自己粗心了,请母亲见谅。

    大太太看着连大奶奶一如既往的恭顺,心里的气稍微平了些,终于说起了正事。

    “这段时日,怎不见武哥儿回来看我,也不见老七那孩子来给我侍疾?”语调幔悠悠的,但是话中不满的意思,只要稍微有些眼色的人都能听出来。连大奶奶这才明白大太太为何会无缘无故拖着自己不让走,先前还以为是知道了陈纯歌怀孕的事情,现下看来倒还不知道呢。

    不过这话也说得真是好笑!

    什么叫武哥儿回来看我?

    武哥儿那可是国公府的嫡长子,那是姓李的,外祖母再亲,也算是外人。又不是祖母,还能天天过来,就算是到陈家,也绝不是回家,只能算是走亲戚。

    陈家乐意跟这位李家少爷亲近,国公爷和太夫人可都是不愿意武哥儿朝这边跑得很。

    至于说让陈端琅来侍疾,就更是好笑了。

    这世上还真没听说过儿子儿媳都在膝下,却叫人家三房庶出的侄儿来侍疾的。

    不过就是不想让人家在李家读书学到真本事,有大出息,还想变着法把人家拘在这边,控制着陈纯歌这位国公夫人罢了,何必说的这样冠冕堂皇起来。

    不过这话,连大奶奶心里有底,大家都有底,却不能挑明了说出来。

    连大奶奶只能暗自在心里腹诽了几句,眼眶却已经有些潮意,哽咽道:“母亲,您可是嫌弃儿媳伺候的不好,才想着要七弟回来?”

    大太太面色淡淡的转了转手腕上的佛珠道:“你说到哪儿去了,你这个儿媳我是最喜欢不过,只是我实在喜欢端琅那孩子,总想着一天到晚都看见他。”

    一天到晚看见人家,人家的书也不用念了。最好你再趁机会喂人家点药,把人家弄成傻子疯子。

    可惜了,人家陈纯歌也不是吃素的,又有国公爷撑腰。

    连大奶奶就一个劲哭起来,“母亲,您这话说得,我知道的还不要紧,要是传到外头去,都说我和夫君不孝顺您呢,才会让您巴巴的惦记着侄子。”

    大太太目中寒星一闪,转着佛珠的手也不动了,就板着脸教训道:“胡说,这些是你能随便说得,我不过就是略略问了几句,你就哭成这样。只怕以后人家不是说你们不孝顺,是说我这个当娘的不慈了。”

    连大奶奶闻言就立时闭了嘴,一个字不说了。泪珠儿却还是在往下掉。

    大太太看着,鬓角青筋鼓胀了好几次。

    姚妈妈看着情形不对,忙站过来从袖口中掏出一个小瓷瓶,取了一枚黑乎乎的丸药给大太太服下。

    大太太脸色慢慢变得红润了些,想着事情不能过急,就放缓了语气道:“好了好了,我也不过是随口说几句。瞧你这副样子,你如今主持中馈,想必事情也多,下去忙吧。”

    要是往常,连大奶奶定然还要做做戏再说。

    不过今日,连大奶奶听见大太太叫她下去,就如文大赦,片刻不耽搁的出去了。

    大太太看着连大奶奶的背影,就喃喃道:“我怎么觉得有些不对?”

    姚妈妈生怕她又东想西想的气病了,还折腾出事情来,就忙道:“能有什么不对,您说要敲打敲打大奶奶,我瞅着大奶奶也还是听话的,放心吧,这个家里,总还是在您手里捏着。”

    大太太却不听这番哄劝,敛眸想了想道:“不对不对,我这个儿媳妇,这么多年惯会做戏,我还不知道她。今天就哭了这么一会儿就爽快着出去了,都不等老爷过来瞧瞧她的委屈样子,再让我做回恶婆婆?”

    也不肯耽搁,就马上吩咐姚妈妈出去问问最近家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姚妈妈看着好不容易好了些,就又精神奕奕着想要插手家中事情的大太太,心里都是为难。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今这个家里,可早已经不是太太管家时候的样子了。

    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人,自从大奶奶接手管家之后,就一步步慢慢换的干干净净。

    新提拔上来的管事婆子,几个采买管家,都是大奶奶的心腹。

    如今太太在家里,除了一份面上的尊重,半点实权也无。

    虽说下人们是断然不敢看轻太太,不过要想打听大奶奶刻意瞒下来的消息,只怕是没有敢说。

    不过姚妈妈跟着大太太这么多年,也知道大太太的性子是说一不二的,自从陈纯芳死了之后,这份固执更是深了几分,当下也不敢多辩解,就亲自走了出去。

    不过片刻,就回来,面上都是愁容。

    大太太是中风,就算拼着一口气好了些,精神头也不好,坐的久了昏昏欲睡,还硬等着姚妈妈回来,话都说不利索.就用眼神看着姚妈妈。

    姚妈妈苦笑了一声,只得凑过去道:“我刚出去,就瞧见大奶奶招呼人套马车要去国公府。”

    大太太一听见国公府三个字,伛偻的背脊一下子弹起来,双目通红的望着姚妈妈,像是鸡爪一样的手还狠狠扣在姚妈妈手腕上。

    姚妈妈吓了一跳,对上大太太的眼神,不由禁打了个寒颤,就忙不选道:“说是十三姑奶奶有身子了。”

    大太太手上顿时加了三分劲道。

    第八十三章 上门(中)

    “陈,陈,陈纯歌!”大太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几个字含着满腔恨意说了出来。胸口就急剧起伏了几下,面色铁青。

    姚妈妈看着样子不好,又给大太太掏了几颗药出来,也忘记了当时太医的嘱咐,一个劲给大太太灌了下去。

    大太太脸上就立竿见影的浮现出不正常的红晕来,片刻后看着就和常人一般了。甚至比一般的中年妇人还要康泰几分。

    大太太一只手撑在床上,也不知道是在想什么,慢慢就变换了颜色,拉着姚妈妈的手道:“这药还有多少?”

    姚妈妈在心里暗自算了分量,菩道:“不多了,只剩下十几颗。”

    大太太就直愣愣的盯着姚妈妈手中的小瓷瓶。

    姚妈妈以为大太太是担心这药不够,忙安慰道:“您别担心,虽说老爷和大少爷都不喜欢您用这个仙寿膏。可我看您用了之后面色也好,精神头也足足的。等过两天,我再找个由头出门去,让那位王大夫卖几瓶给我。虽说是祖传的神药,不过以咱们家的门第,他也不会说卖一瓶就给一瓶,总要给几分薄面。”

    话音还没落地,躺着的大太太已经一把将瓷瓶抢过去,揭开瓶盖把里面的药丸都倒进了嘴里。

    速度好像闪电一样,根本没有给姚妈妈反应的时间。

    等姚妈妈明白过来,一把夺回瓷瓶,看见里面果真一颗药都不剩了,不由大晾道:“太太,您这是做什么,再是好药,也不能这般吃。何况王大夫还特特说了,一日最多服两粒,您今日已是吃得多了。”

    说着就慌的站起来急急道:“不行不行,我还是去把王大夫请回来给您瞧瞧,要不就去请李太医过来看看。”

    面上看起来就好像年轻人一样神采飞扬的大太太就攥住了姚妈妈的手,慢吞吞道:“请太医做什么,还不是别人的脸面。”

    姚妈妈当然明白大太太的意思。

    陈家品级不够,请不来太医。

    这个李太医,可是十三姑奶奶出面拿着国公府的名帖请回来的。

    太太总是不愿意领这份情,觉得低了一等。

    不过这个时候,还计较这些虚的做什么!

    姚妈妈也不好说大太太,就劝她道:“那我去给您请王大夫回来,正好今日老爷和大少爷都不在,大奶奶也出了门。王大夫也便宜进来。”

    听见姚妈妈这句话,本来还沉着脸的大太太却眼睛一亮。

    都不在,正好方便自己行事了。

    大太太就一字一句告诉姚妈妈,让她叫人去准备马车,又让姚妈妈给她换衣服,她要亲自去李家一趟。

    姚妈妈大惊。

    “太太,您去国公府?”

    大太太就哼了一声,没说话。

    毕竟是中风的人,面上再怎么好的跟年轻人一样,终究是说话办事都不方便。

    何况先前还撑着跟连大奶奶周旋了一顿,那个时候觉得嘴有点不听使唤了。

    姚妈妈急得厉害,这副样子,怎么能出门,要是去了李家,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如今的李家,可不再是大姑娘当主母的时候了。

    那位曾经一无所有的十三姑娘,又有了身子,还有国公爷宠着,这一去,可不是自取其辱,又是何必。

    “太太,您要是担心惦记着武哥儿,我这就去国公府,把武哥儿给您接回来好不好?”

    大太太没做声。

    姚妈妈没法子,只好道:“要不等老爷回来,就请老爷出面,把武哥儿接回来住几天?”

    这已经是力所能及中最好的法子了。

    都还只能看李家愿不愿意让步,兴许这回那位十三姑奶奶有了身子,国公爷又要有新的嫡子了,一时欢喜,能应允吧。

    可大太太完全不理会姚妈妈的心思,闷了半晌,冷冷道:“接回来又如何,终究还是要看看他在李家过得好不好才行。”说着又红了眼眶道:“也不知道纯芳,如今在天上看见了心里有多痛。”

    听见大太太提到死去半年的陈纯芳,姚妈妈就知道事情已经没有了转圜的余地了。

    这位聪明却自负又骄傲的大姑娘,一直是太太心里的伤疤,每每想起来,还要痛哭一场。

    就算是中风最不好的那段时日,吃不下东西,喝不了粥,太太不能忍受自己变成那副样子,可只要一说到大姑娘,太太就总会硬着头皮把东西都吃下去,慢慢咬牙撑着。

    为母则强。

    要不是为了大姑娘,只怕太太乜挨不到这个时候了。

    毕竟如今的大少爷可再也不需要太太这个当娘的护着,宝哥儿也是父母俱在。所要担心的,也不过就是大姑娘留下的一点血脉嘛。

    姚妈妈什么也没说,沉默着出去准备。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虽说大太太不管家己久,但是终归还有先前的威风赫赫留在下人们的心里面。

    何况如今陈家能够做主的人都不在,大太太要出门,也没有哪个下人敢拦着。大家只能小心翼翼把一切打点好了,将大太太抬到了铺着厚厚垫子的马车上,还特意叫了四个大力气的媳妇子另坐一辆马车,把大太太这段时日出来哂太阳时候惯常用的春撵也带上。这才浩浩荡荡往国公府去。

    一到门口,众人就看见车如流水马如龙。

    来往送礼的人络绎不绝,门口看门的小厮都是喜气洋洋。

    姚妈妈来过国公府好几次,加上陈家的马车也是有标记的,看门见了,急忙迎上来,心里却在犯嘀咕。

    今日这陈家真是来得稀罕。

    最先头是那位大奶奶过来,还没半个时辰,又有下了朝会的大少爷和老爷一起来。

    大奶奶去了内院看国公夫人,国公爷也在里头花厅不避讳的接待岳父舅爷。

    其余来送礼的,不过是各府管事,就有总管请着吃酒。

    不过陈家来了两拨人也就罢了,怎的如今连那位久病在床,听说是中风了的太太也过来了。

    不过终归是下人,也不敢多问,旯是腹诽了几句,面上还是带着笑把人迎了进去。

    因大太太行动不方便,又不能在这里下来坐油车,门房们还特意去偏门那边下了门槛,让马车一直进到了外院二门那里,才换了油车来接。

    第八十四章 上门(下)

    外院王管事知道大太太过来的消息,早己马不停蹄去告诉了正在陪着大老爷和陈端仪说话的李建安知道。

    李建安本来笑容满面的脸上就有一瞬间的凝滞。

    大老爷和陈端仪都是久经官场的人,察言观色也是本事,自然看出来不对劲。

    不过也不好多问。

    要是问到了别人家里的阴私,可就不好了。

    再是亲戚,终归还是两家人。

    这一点大老爷和陈端仪都分得很清楚。

    李建安目光闪烁了几下,就正色的望着陈端仪,发难道:“子成,岳母她老人家要过来,你怎的也不事先跟我说一声。”

    大老爷和陈端仪闻言都是面色大变,却也终于明白了李建安换了脸色的原因。

    大老爷气的浑身发抖。

    陈端仪却是暗暗叫苦。

    这位妹夫,碍于情面和辈分不方便向父亲发难,就只好在自己身上动脑筋了。

    不过既然当着父亲的面,都这样语气严肃,面容端凝,竟然是连不满都不屑隐藏的样子。

    看起来,当真是不满母亲的很。

    陈端仪心里又微微有些不悦。

    不管如何,终归还是岳母。

    怎能如此,就算是国公爷,又是当朝国舅,位高权重,也不能这样不留情面。

    心念抖转之间,陈端仪就想要讽刺几句回去,可想了半日,却找不到一句可以说的话。

    身为人子,不能非议父母之错,可有些事情,即便不问错对。自己这个母亲,也做得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陈端仪就只能暗自叹息一声,苦笑道:“给问之添麻烦了。”

    李建安曾经做了大太太多年的正经女婿,当然知道大太太是什么样的人。就算是从陈纯芳这个女儿身上,管中窥豹,有些事情,也是可见一斑了。

    方才这样说,也不过就是想要先给陈端仪和大老爷示警,表明不满罢了。

    等看到陈端仪先示弱,李建安也就缓和语气道:“我也是担心岳母这样突然过来,本来身子就不好,再为了纯歌的事情折腾的反复了,我和纯歌心里都愧疚。”

    大老爷和陈端仪听见李建安这样毫不避讳提纯歌的名字,一时间都觉得心里复杂难言。

    以往这位国公爷,说到纯芳的时候,都是用内子代替,遵于规矩礼教,却难免少了几分亲昵。

    李建安却没有时间去注意大老爷和陈端仪的神色,他心里,都是对大太太突然到访的担忧。

    几年前,陈纯元有孕的时候,这位岳母来了一次,没多久陈纯元就一尸两命。

    再回去久一些,这位岳母来了一回,自己身边两个贴身伺候的丫鬟就得了疾病,送到庄子上就暴毙了。

    这一次,自己可不想再重蹈覆辙。

    不过对方终归是自己的岳母,又是纯歌的亲伯母,撑着羸弱的身子过来探视,总不能就这样硬着把人拒之门外。

    不仅是让自己名声不好,连纯歌的名声都会被拖累。

    李建安心里就飞快的想着法子。

    外头就有李妈妈进来回话。

    “国公爷,太夫人让我来告诉陈大人,说是她好久没见到亲家母,想要留着一道用饭,让您好好招待亲戚,别怠慢了。”

    李建安先是一征,立时就明白过来定然是太夫人听到消息,也不愿意大太太再过去打搅纯歌,弄出什么风波来两家脸面不好看,就去截了人。

    心里放松,李建安就笑道:“知道了。”

    大老爷和陈端仪对于李家上下都是如此戒备大太太,又是气愤又是羞愧,也只能顺着说了几句太夫人的好话。

    陈端仪还亲自起来向李妈妈道了谢。

    李妈妈面上说着不敢,人却站在那里受了陈端仪的半礼。

    等李妈妈回去的时候,原本相谈甚欢的三个人怎么也找不到滋味了。

    陈端仪惦记着近日朝堂上几宗大事情,还是硬撑着坐在那儿,和大老爷一前一后的打听消息。

    李建安听到他们是要问邹家最近联合几个朝臣提出的新政,心中一动,就有意无意道:“皇上近几日都喜欢叫顾阁老几位老臣去陪着下棋。”

    大老爷和陈端仪听见这一句话,颇有一种拨云散雾的感觉。

    近几日邹家上书,请皇上实行新政。

    这新政,针对的是宗室贵戚们的圈地之风。

    自从大燕建国以来,太祖皇上为了奖赏功臣,也为了封赏宗室,就准这些人跑马圈地。凡事有看中的地方,就手里拿着绳子,骑马跑一圈,丈量好了就圈起来。只要是和爵位相等的,去衙门办了地契手续之后,就能成为祖传的家业了。

    原本有这项特权的人并不多。

    可自从皇室繁衍子嗣,功臣们也是子子孙孙逐渐增多,这些人,多半都有世袭爵位,有些家里还不只是荫封一个人。或是分了家之后,继承爵位的人名下土地变少,就又需要重新补上。

    日积月累之下,占用良田无数,也有人仗着地位肆无忌惮扩大名下土地的,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就连国家的耕地,也大大吃紧。

    这些弊端,皇上和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也想过要改革。可一旦废除圈地之风,就是要和祖宗家法悖行,更是要触动无数世家利益,就算是当今皇上乾纲独断,也要掂量一二。

    这一回,邹家突然上书,要求废止圈地,还要皇上派人清算过去五十年的世家圈地文书,一一查证是否符合品级爵位的律法规定,又要让这些贵族世家补交税务。

    有不少士子支持,也有许多人攻歼。唯有皇上一直意味不明,倒叫许多人都拿不准方向。

    大老爷和陈端仪近日都是战战兢兢,唯恐站错了队伍。

    听见李建安说到顾阁老几人连连被皇上召见,心里就有了主意。

    邹家是新近才冒起来的家族,本来就不为那些百年世家接受,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讨好皇上,也不会再添新的仇敌,还能赢得清流士子的赞美之声,却是吃不了亏。

    不过看起来,皇上也不赞成用这样突如其来的方式解决圈地的问题,所以才会连连召见顾阁老这样守旧的老臣子。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大老爷和陈端仪对李建安都不由面露感触。

    李建安却觉得好笑。

    有些事情,不是官大官小就能决定的。

    既然自己这两个姻亲愿意帮手在朝廷上说几句话,自己倒是可以省下一些功夫。

    第八十五章 亲事(上)

    正陪着纯歌说话的连大奶奶听到大太太过来的消息,也觉得大为窘迫。

    尤其是看着对面纯歌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就更开不了口。只是在心里暗恨大太太总是没事找事。

    纯歌自从有了身孕,处理起事情来更加中正平和,喜欢与人为善,又想到连大奶奶虽说有时候心思多了些,在大太太这件事上,终归也有身不由己,就不愿意为难她。

    听说大太太过来梅香院的半途上被人请去了太夫人那里,还打发人过去看了看,又叫人去找了正在读书的武哥儿,让他休息一天,去看看外祖母。

    还关切的问起了大太太的病情,面容带笑,神情诚恳,半点不耐和虚伪都找不出来。

    连大奶奶瞧见,就只好干干笑了几声,忙说大太太吃得好睡的香,一切都妥当的很,让纯歌安心。

    纯歌倒是真的安心。

    自己虽说不是一味只为了别人着想的人,不过对大太太除了那回端琅的事情外,一直都是抱有同情和怜悯。

    大太太是真的信佛,一个信佛的人,却能屡屡狠下心做那么狠辣的事情,半点不怕报应。只怕不是因为不相信因果轮回,而是为了儿女,将这些都统统抛在脑后了。

    如今自己也将为人母,有些事情能够宽厚以待的,还是忘记了的好。

    总不能真的盼着大太太去死,或是就此老死不相往来。

    快意恩仇,说的容易,在这个时代里,血缘宗族的的牵系,可不是那么容易甩掉的。

    纯歌如此想,一左一右坐在旁边的四夫人和五夫人却不愿意让连大奶奶好过。

    上回纯歌摔倒,四夫人胆战心惊的,结果李建浩回来,竟然没有过分责怪她,还拿了香露方子回来另带一千两银子开铺子的本钱。

    李建浩不愿意让四夫人今后再跟纯歌为难,就说一切都是三嫂厚道,还是三嫂劝服了三哥,又主动拿了方子出来。

    四夫人开始还有几分不信,哪有这样大度的人。

    那香露方子,可是值钱的很。

    结果过几天纯歌就关了自己的铺子,还叫人去把四夫人请到梅香院,详细说了配香露时候要注意的事体。

    四夫人信服之余也就有了几分感动。

    毕竟只是妯娌,又不是有深仇大恨,以前时不时找些麻烦,不过就是心里不忿比不过别人而己。

    有了好处,自然万事都好商量。

    四夫人这几日就常常过来看望纯歌,陪着说说话,太夫人看在眼里,欢喜得很,对四夫人的脸色也好看了不少。

    四夫人就更打定主意要好好巴结纯歌。

    总觉得这位三嫂是不一样的,绝不是一毛不拔耍派头的人,跟着后头必然有好处。

    就连五夫人,眼睁睁看着四夫人得了香露方子,想到上回得的簪子,也后悔不选。

    早知道就多巴结这个三嫂一些,说不定隔日就能把点心的食单要出来,也开几个铺子挣钱。

    至于陈家的事情,四夫人和五夫人都隐隐听说了些,两人心里都觉得很不屑。

    但凡是大家子家族,就算是没有分家,一家子住着,还是各家有各家的规矩呢。

    就算是别人的父母没在京城,也轮不到你一个大伯母来指手画脚的,何况陈家早已经分家,又是出嫁了的姑奶奶。

    上回居然还安排咱们李家姑娘哥儿的婚事。

    这回是没安排到自己的孩子头上,要是哪天动了心思,是不是就能私下不着调的去跟别人商量越俎代庖,说是要保媒了。

    万一传出些不好的名声,自己的儿女可怎么办!

    四夫人和五夫人抱着一样的心思,就前前后后不客气的开了口。

    “说起来,咱们是晚辈,没得管长辈出门的道理。不过大奶奶,我也要说您几句。你婆婆这样不好呢,你也该劝劝她,这样关怀小辈,到头来却折损了自己个儿的身子骨,可是划不来了。”

    连大奶奶对四夫人的冷嘲热讽只是咬牙收下。

    五夫人就急忙道:“对对对,咱们三嫂请那个李太医也不便宜,听说光是礼钱就花了二百两,可不能让这银子白花了,没得花了银子人还病歪歪的道理。”

    听到五夫人本性南移,说话都不会,开口闭口就是钱,四夫人眼角余光中就满是不屑。

    不过这一回两人是站在一起的,倒也没有升口嘲讽。

    纯歌听见这两个人说话,虽不见得就是真心为自己好,却也是想要帮自己出头的意思,就更加不好说话了。

    屋里丫鬟婆子们都在笑。

    连大奶奶被人这样当面讽刺,气的咬牙,面上还不能不挤出几分笑意来谢了四夫人和五夫人的关切之意。

    纯歌看她憋得脸色涨红,怕待会实在闹得不好看了,忙招呼她们吃果子。

    正好外头陈端琅下了学过来看纯歌。

    看到一屋子人还愣了愣,很快

    妻妾一家欢 第31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