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 全集第273部分阅读

    步步生莲 全集 作者:肉书屋

    步步生莲 全集第273部分阅读

    文武百官一股脑儿地接收过来,良莠不齐,忠j难辨,现在宜稳而不宜急进呐。”

    杨浩微微一笑:“不然,北伐正是一个契机,一个把军权完全掌握在手中的契机,一个厘清忠j顺逆的契机,一个整合稳定,通过外敌压力凝聚内部的契机,一个矛盾外引,把江山易主的动荡减至最低的契机,但能收复失地,取得几个大捷,挟此余威,也正是迁都的契机。

    一旦先稳下来,没有个三五十年的功夫,这些事就做不得了。一旦真个拖上三五十年,恐怕有些事想做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要北伐,而且……是御驾亲征!”

    他笑着转过头来,说道:“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在我如此决定之下,三关那位李继隆,会如何取舍呢?”

    第十六卷 婀娜我自痴 第017章 亲征

    刚刚受禅登基的杨官家继赵官家之后,要御驾亲征了。似乎中原天子一个个都热衷于亲自领兵,挥师北伐,东京汴梁又热闹起来,到处都是一副备战的忙乱喧嚣。

    赵匡胤十年封桩,积蓄之厚实在是非同小可,前番赵光义北伐,用的是闪电战术,推进的快,败的也快,兵马折损了近三分之一,粮秣甲帐的损失倒是不大,所以积蓄足可支撑再发动一次全国性的大战。东京城内外,南来北往车马成群,到处可见威武彪悍的军队来来去去,再不然就是赶着驴马输运粮秣辎重的大队役夫。

    与往昔不同的是,在大队的步卒匆匆来去的时候,时常会有千百匹战马为一队的骑兵队伍铁蹄踏踏,一阵风儿似的从他们身边卷过,宋军原本的配置中可没有数量这么大的骑兵,这是杨浩的西夏兵,原本宋军步兵天下无敌,远攻至幽州城下,杀得辽国六路援军丢盔卸甲,只是机动力不足,无法对敌方败兵进行有效杀伤,扩大战果;无法掌握战局主动,攻敌必救,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如今突然增加了这么多训练有素的骑兵,我们的优势敌人没有,敌人的优势我们也具备,再一次北伐结果如何,还真的令人期待。尽管刚刚经过一场大败,至少士子文人们对这一仗是抱着相当乐观的态度的,大街小巷,勾栏酒肆,常可以听到他们评估官家御驾亲征的胜算。当然,如果这一仗还是败了,恐怕对中原最沉重的打击不是物质上的,而是心理上的,从此中原人将患上恐辽症,相当长的时间里,怕是没有胆量再对北朝用兵了。

    汴河上,也是船只往来昼夜不歇,汴河四帮在赵光义的严厉打击下烟消云散,成立了隶属于官方的漕运队,而唐家不惜血本全力支持,更是投入了大量新建的战舰和运输船,足以保证南粮北运和军队各种辎重的运输。

    一叶小舟静静地泊在汴河上,千金一笑楼的灯火映得河面上流金碎银,一片迷离。

    千金一笑楼的后院角门儿开了,走出来几个人,前边两个掌灯的仆人,中间三个看身段纤细苗条,应该是年轻的女子。天上飘起了零星的雪花,走在旁边的一个女子及时撑起了油纸伞,举在中间那个身段曼妙,肩系披风的妙龄女子头顶。

    几个人登上了小船,竹篙儿一撑,尾橹轻摇,哗哗地离开了岸边,轻轻地向远方荡去。

    那伞下的女子俏立在船头,回头眺望着灯火通明犹如人间仙境的千金一笑楼,痴痴凝望良久,又复转头,看向皇宫的方向。

    又复凝望良久,船头的玉人幽幽一叹,黯然垂下头去。雪花零星飘落,轻轻拂在脸上,便是一阵温润的凉意,地上却是了无痕迹。

    小船儿摇曳着,悄然向南驶去……

    ※ ※ ※

    铁骑滚滚,向北而去的军队络绎不绝,不分昼夜,此刻又是一队人马过去,足足有五千多人,全是骑兵,一个个盔甲鲜明,刀枪闪亮,看装备,较之普通的队伍犹胜三分。

    这支部队数量虽然庞大,可是看情形还只是先锋部队,因为他们过去不久,就是步骑混合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连绵不绝。此时已是深夜,军队始终在开拔,等到天明时分,老老实实在家蹲了一宿的平头百姓打开门扉,壮着胆子向外望去,只看见自深夜便开始行军的队伍还没有走完,探头往前看,是一队队步卒,身不着甲,手中没有兵器,看来实在奇怪,在他们后面,是一辆辆牛车,也不知载着些什么东西。

    紧跟着过来的,是一队队骑兵,同样是身不着甲,一身布袍,胯下马都是高大壮实,远比中原战马高出一头不止的大食宝马,慢悠悠走的好不悠闲,仿佛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踏青赏春。在他们后面,同样是一辆辆牛车,载得满满当当,上面又用粗葛布、草帘子盖着,也不晓得是些什么东西。

    这些百姓只觉有些奇怪,却不知道这两队老爷兵正是杨浩名震西域的重甲铁骑兵和陌刀队,辽国的铁林军可是同历史上的西夏铁鹞子、金国铁浮屠齐名的重骑兵,杨浩既决意北伐,怎么可能不带上这件比他们更胜一筹的大杀器。

    刚刚登基便御驾亲征,而且是以禅让方式登基,就敢把京城抛在后面,这一方面彰显了杨浩对控制大宋帝国的自信,也让天下臣民见识到了他的魄力。

    留下主持宋国政务的是赵普、卢多逊、丁承宗。赵普和卢多逊本是宋国宰相,对帝国的这套统治机构、上下官僚再熟悉不过,他们之中任何一人留下,都足以保证这个大帝国的正常运行,何况是两个。也许以前他们之间也有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但是至少现在,他们绝对会齐心协力,共同维持好这个帝国的良好运行。

    帝国初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空置的官位,两位老宰相复位,受他们牵连而罢官免职的许多旧臣也会一一起复,这些人是在杨浩手中复起的,自然会奉杨浩为君,可是也不可避免的,要对起复他们的恩相亲近。

    杨浩做了甩手大掌柜,把帝国交到他们旧宰相手中,予以充分信任,只此一举,由上到下整个帝国的庞大官僚体系的心便安了下来,起复朝中中下阶级官员和地方官员的权力下放给了他们,一方面可以最快的速度稳定、恢复宋国的秩序,另一方面,也让这两位宰相不可避免地重新建立了派系。

    杨浩居上位久矣,已经开始不知不觉地动起帝王心术了。正所谓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妄想人人为公,全无私念,普天下臣僚不分官阶高低都抛开上司直接效忠于皇帝,那种天真可笑的想法至少杨浩是不会有的。做了这么久的首脑,他已经渐渐品出了其中滋味,没有派系,那是不可能的,有派系,那是短期利空,长期利好。如此运作下去,很快,赵、卢这两位同病相怜的宋国大佬,就会更加地依附于他。

    而丁承宗留在汴梁,主要职责则是负责安抚巴蜀,招揽王小波义军,此外的唯一作用就是让赵普和卢多逊有所忌惮,勤勉办公了。

    李继隆已经上表向杨浩效忠了,虽说他的奏表比许多望风而动的官员迟了一些。朝中已经变了天,前朝两位宰相都归顺了杨浩,赵元佐又明诏天下,逊位禅让,北朝之敌又陈兵于侧,虎视耽耽,处在李继隆的位置上,虽是手握重兵,却也实在尴尬的很。

    东京禅让的消息传来不久,他就接到了杨浩的圣旨,追叙宋军自辽国撤退时他的殊异表现,予以褒奖,并提拔为太子少保,令其继续镇守边关,等候朝廷大军,一并发动反击。

    紧接着,曹彬、潘美以及军中袍泽好友的私信也一一送到了他的案头,然后就是李家的亲信家人风尘仆仆地赶来,得知姐姐仍是太后身份,李家尊荣丝毫没有削弱,就算是那个无能的外甥皇帝,逊位之后也封了个镐王,一般来说,逊帝封个公爵之位也就够了,封王实是殊恩了。

    以上种种,李继隆也是个聪明人,如何还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想反么?他能反到哪儿去,除非投奔北朝。何况,他虽不知曹彬潘美在送信给他劝他顺服的同时,业已知会了心腹将校,一旦他李继隆怀有异志,便行诛杀,却知道自己刚刚成为一方统帅,在军中尚无根基,他做这皇帝的臣子时,捧的是大宋的帅印,身后是皇权君上,将士自然从命,如果他真想反,有多少人愿意跟他走,也大成问题,于是这顺表便也递了上来。此时李继隆当面之敌就是耶律休哥的主力部队,他承受的压力着实不小。

    杨浩御驾亲征,很快就要到了,曹彬率罗克敌等一众宋国大将,以及拓拔昊风、张崇巍、艾义海三位西夏将领赶赴雁门关去了,杨浩亲征,带的是杨继业、童羽、李华庭等骑兵队伍以及以潘美为帅的大队宋国禁军。

    杨浩依稀记得,历史上杨继业就是在雁门关一战主动出兵诱敌,结果吃了辽兵的埋伏送了性命,而身为主帅的潘美在约定时间没有等到赶来汇合的杨继业,于是下令退兵,结果因此背了黑锅,被后人一本《杨家将演义》,便从开国第一名将,变成了一个靠裙带关系上位,只知道陷害忠良的潘仁美潘太师。

    杨浩可不希望二人重蹈覆辙,论起用兵稳建的风格来,谁能及得上曹彬,所以他把曹彬派去了雁门关,而自己则亲自带着这两位大将军杀奔东线。

    宋国这时的确有了些麻烦,前些日子传言交趾国兵马频繁调动,现在已经证实了,由于宋国政局动荡,交趾窃以为天朝威风不再,于是悍然宣布独立,不再承认是宋国藩属。杨浩没理会他们,区区交趾的些许马蚤动,在他看来只是癣疥之疾,北朝兵马才是心腹大患,先把他们搁在一边,解决了北边,再收拾他们不迟。

    辽国方面现在看来倒是一派蒸蒸日上的气像,先是大获全胜,杀得宋国三十万大军落花流水,就连御驾亲征的宋国皇帝也死在了逃跑的路上,消息传来,大辽举国振奋,欢欣鼓舞。幽云十六州的汉人,还创作了些诗词歌赋、俚曲小调,嘲讽宋军气势汹汹而来,抱头鼠窜而去。

    北朝汉地百姓在那里已经生活了很多年了,平民百姓,谁给他们安定的生活,让他们太太平平地生活下去,他们就拥护谁,什么夷秋之辩、民族观念,又不能当饭吃,更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他们才不在乎皇帝是赵还是姓耶律呢,或许有些读书人还会在吟风弄月的时候说说什么故乡月明的话出来,不过要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同样找不出几个人来,现在北朝对他们可并不赖,政治开明,汉人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一样的有科举,一样的入朝为官,律法上也严禁各种歧视汉人的陋习,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辽国大捷,萧绰立即按功论赏,有过则罚,赏罚分明,手段凌厉,紧接着便趁胜追击,亲自携幼帝坐镇南京幽州,督促钱粮,前敌交予大于越耶律休哥,摆出了一副誓报宋人侵略之仇,甚至大举南下的气派,颇有点主贤臣忠,众志成城的气派。

    至于上京那边,经过几年的治理和血腥清洗,又是在辽国大捷,皇室威望陡然激升的时候,她想不到还会出什么事。还会有什么问题呢?这几年杀的人还不够多吗?谁还有那个胆子,仍然铤而走险?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前面。

    前面的耶律休哥也是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大丈夫建功立业、彪炳青史,正在今日,如何不抓住这个机会?

    耶律休哥调兵遣将,以蚕食之策步步推进,稳扎稳打,与此同时,从近卫军、翰鲁朵军和铁林军中抽调精锐,组成了一支八万人的野战主力,做为摧毁宋军战力的最精锐部队。李继隆退守定州,分兵各处封锁要塞,驻守定州本阵的只有一万多人马,其中大多是步卒,也有一支骑兵,兵甲配备比辽国的铁林军还胜一筹,但是宋国这边马匹实在是太少了一点,这支重点装备,视之为主战兵团的骑兵队伍,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人。

    李继隆一直在寻找反击的机会,在得知杨浩御驾亲征的消息之后,在战术上他放弃了进攻,进入全面防御,静候杨浩亲率的宋军主力,但是在战略上,放弃哪一块阵地、牢守哪一块阵地、必夺哪一块阵地,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看起来像是没有章法,其实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反攻做准备。

    他的威望,不是建立在胜利之上,而是建立在败退之时。一场大败,宋军彻底崩溃,全面败逃,独有他和罗克敌的兵马保持不乱,而且还能利用地形搞搞伏击,掩护着大队人马撤退,避免了更大伤亡,从而一战成名。

    但是紧接着刘廷让中计被围,他却“见死不救”,反而果断退兵,刘廷让浴血厮杀,最后只率几十骑逃脱生天,忿然之下立即上表弹劾,他虽上表辩解,不久有逃散士兵陆续返回,也印证了耶律休哥确是以刘廷让为诱饵,意图引之入窍,得到了刘老将军的谅解,但是李继隆心里还是很难受。

    他希望能有机会打一场大胜仗,狠狠地击败耶律休哥,报此一箭之仇。

    自汴粱发兵,杨浩比赶赴雁门关的曹彬早到了一步,率大军在安国县扎下营来,随即命驻扎定州的李继隆参见,共议大事。

    李继隆安排好定州防务,只率几十亲兵,快马赶到安国县临时行在参见新皇。

    到了驻地大营,只见旗幡招展,十里连营,大军浩荡,无边无沿,李继隆不由得精神大振,尤其是见那营中到处都是雄健的骏马,“咴咴”的马嘶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看得他更是眼热不已。可怜他以国舅之尊,执掌的又是边关精锐,手底下满打满算,骑兵也就只有一个千人团,而眼下营中万马嘶鸣,那是何等壮观。得了河西陇右,朝廷无马的窘境迎刃而解,再也不必在战马问题上受制于北朝了。

    头一回见杨浩,李继隆心中不无忐忑,毕竟他没有第一时间上表效忠,又有一个逊帝国舅的身份,也不知这位官家对他倒底是个什么态度,不过杨浩的态度,马上打消了他的疑虑,杨浩虽未出迎,但是见了他态度和霭,一番话更是推心置腹,刚才见了杨浩大军的威势,又见潘美在场,李继隆可不认为这是杨浩不想临阵换将西施的缓兵之计。

    他在定州,一共也不过区区万余人,算是他心腹的更是寥寥无几,杨浩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根本无须顾忌临阵换将。

    就算有此顾忌,也得看接的是谁,如果想收拾他,只消把潘美推上去,就凭潘美多年来在军中的威信和权机,掌控边关禁军,绝对比他更得力,而不会令得三军士气低落。

    眼见杨浩态度真诚,五代以来以前朝国戚身份而侍今朝的例子又比比皆是,李继隆顾虑尽去,便也从容起来。众将济济一堂,御前议起军事,李继隆将前敌情形一一说出,如数家珍,甚至一道小岭、一条小溪的地理情况,都能说的丝毫不差。

    介绍完了前敌情形,李继隆道:“官家,辽人一向倚仗他们骑兵彪悍,来去如飞,欺我汉人步甲迟缓,迫得我等只能以阵法御敌。今臣入营,见我军战马无数,尽皆神骏,由此,攻守之势易也。臣愿请为先锋,以堂皇之师大败北朝。”

    杨浩听他介绍了前敌情形之后,一直在蹙眉沉思,听他请战,微微摇头,困惑地道:“卿家,听你方才所言敌军动向,一直按部就班缓缓推进,就算是前几天我朝行禅让之举前后,也没有其它异动?”

    说起禅让,杨浩坦然,李继隆反而有些不太自在,他微带窘意地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杨浩脸上掠过一丝奇异的神色,喃喃地道:“难道……中原遽变,北朝尚不知情?”

    此言一出,杨继业和潘美齐齐动容,李继隆微一错愕之后,便也醒悟过来,双眼不由迸出两道神光:“机会,似乎来了!”

    第十六卷 婀娜我自痴 第018章 高梁河的梁子

    童羽蹙了蹙眉头,迟疑地道:“这可能吗?如此大事,北国迄今居然没有听到一点风声?”

    杨浩道:“从辽人迄今为止的反应,朕只能做此揣测,至于真相,或许只是北朝觉得改朝换代对边关战局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也未可知,不过……既然有此可能,却不妨一试。”

    他也不太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转头又向李继隆问道:“辽国方面,如今情形如何?”

    李继隆道:“这些日子,臣与辽人大小数十战,他们的情况,臣倒是摸清楚了。从现在了解的情况看,定州当面的辽军主力当在二十万左右,主帅是耶律休哥,从前几次交战时对方亮出的旗号来看,其统兵将领还有韩匡嗣、萧干、耶律痕德、萧挞凛等人……”

    杨浩“唔”了一声,又问:“辽国上京那边有何情形?”

    李继隆微微一诧,心道:“我是边关守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摸清对面敌军的大致情形就已费尽了心思,辽国上京那边有什么情形,我怎知道?”

    心中虽然诧异,还是老老实实地答道:“臣撤兵之后,驻守边关,分兵遣将,抵挡入侵之敌,无暇抽身他顾,于辽国上京方面的情形实不可知。”

    杨浩微微一笑,说道:“你不知道,朕却知道,辽国的太后和皇帝,已亲至幽州,坐镇南京,为耶律休哥督战了。”

    李继隆大吃一惊:“如此说来,这一次北朝当真不是只想反击那么简单了,他们是想藉幽州大胜,再加上出师有名大干一战了。臣本估计,待大雪一下,北朝的攻势就会放缓,既然辽帝亲自坐镇南京,看来很难善了了”

    杨浩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点准谱。李继隆不知道萧太后到了幽州,那么耶律休哥不知道刚刚登基的赵元佐禅让皇位,紧接着他杨浩马不停蹄直奔边关,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仔细算算,从萧太后驻跸幽州,到赵元佐禅位这一阶段,随着辽国向南的军队越来越多,宋国败退的大批兵马和边关本有的驻军,再加上后方不断增援的部队,自东而西把瓦桥关到雁门关漫长的边境线守得是严严实实,宋军如临大敌,关防森严,行人杜绝,飞鸟难渡。

    而且这条边防线上没有河西陇右那样的深山老林,秘谍细作在西北那样的环境下可以翻山越岭,避开关隘,而在这条战线上,只有依托天然又人工进行拓宽的几条河流,沿河兵营连绵,船只木筏一概管制,桥梁道路一概封锁,沿河又有兵丁和民壮日夜不断地巡逻,辽国的细作间谍若想要通报消息,实不容易。

    杨浩只是考虑到了宋辽两国的间谍在这种情况下通风报信的难度极大,可能造成信息不畅,情报滞后,却没想到在那今年代,还没有一个统治者像他那样重视情报工作,他不惜巨资建立了一个触角遍布天下的庞大情报机构,尤其是恪于当时的通讯条件,并创性地动用信鸽等驿马难及的通讯工具为一个政权服务,这是前无古人的,也只有到了明朝,出现了赫赫有名的锦衣卫,其情报捏集能力才堪可比拟。

    在当时来说,辽宋两国的情报工作都不发达,宋国只建立了一个皇城司,从它的名字你就可以看得出它的主要侦缉范围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赵光义在杨浩手里吃了几个因为信息不对称的闷亏之后,才开始加强对西线的情报搜集。而辽国在这方面做的更差,辽国根本没有专门的间谍机构,他们派往宋国的间谍,大多是将领、高官私人托付,抱有某一方面特定目的的细作。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运作,会先在宋国拥有一个风光体面的身份,所承担的使命也比较单一,要么是策反某一位宋国的将领或官员,要么是利用身份的掩护,暗中输运辽国急需的各种物资甚至是权贵使用的高档消费品,再不然就是捏集军事、经济、政治方面时效长久的情报资料他们并不具备及时迅捷的传递能力,也从未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和建设,宋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辽国那边确实还不知道。

    这种情形,若是放在后世打仗先打情报战的年代,是很难叫人理解的,不过在当时却很正常张义潮揭竿而起,敦煌归义军一路东向,打下了河西十一州,吐蕃王国崩溃,归义军一直打到夏州附近,当时坐镇长安、距他们并不算太远的大唐王朝居然还一无所知,直到两年后张义潮派遣使者赶到长安,大唐天子闻讯才大吃一惊。

    还有那奉唐为正朔,以唐之属臣自居的于阒国,大唐亡国五十多年,中原诸侯并立,王朝不断更迭,人脑子都打成狗脑子了,他们仍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仍然以为中原是李唐天下,由此两桩,可见当时的消息流通有多闭塞、情报搜集有多糟糕,也可见当时的各国政府对这方面的忽视,实比春秋战国时代的各国国君还要差些。

    辽国在宋国确实布有眼线,但是这些眼线并不是什么经过训练的高素质间谍,他们只知道按照受派遣前交付的使命进行活动,一则没有意识到汴梁禅让的政局变对边关战局有何密切关朕,二则即便他们意识到了,也没办法及时传递到北国,边关战事吃紧,平时可以交通的小道、疏通交好的关隘守卒,这时全都派不上用场了。

    出海或者绕到雁门关以西,从地广人稀的西夏境内返回辽国?没有接应,地理不通,各处州县盘查行人又比平时严厉,在那样的农业社会谈何容易,真等他们从那儿绕回去,找到主事的人禀报了消息,也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了,所以……耶律休哥现在仍以为是赵元佐为帝,并不知晓中原的惊天巨变。

    “高梁河一战,我们中了耶律休哥的计,仅此一计,一败涂地。如果朕所料不差,我们现在也可以设下一计,北朝兵势正骄,正可一战而重挫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杨浩下了断语。

    杨继业略一思忖道:“官家所言甚是,不过……这毕竟是我们的猜测,此计不可不用,却也不可全然依赖此计,总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证明北朝早已知晓我国动静,并不中计,就得立刻改弦更张,中规中矩地打上一仗了。”

    杨浩颌首道:“理因如此……”

    他看看左右,轻轻一笑道:“好吧,就按照这个思路,具体如何行动,就由潘将军、杨将军、李将军你们三人议定,朕只有一个要求,要快,迟则生变!”

    开玩笑,身边有个潘美、还有个杨继业,再加上一个小一辈中的战神李继隆,当然,现在的李继隆刚刚出道,战阵历练方面还不够多,任何一个杰出的将领,包括辽国那边那位风头正盛的大于越耶律休哥,如果没有足够的战场历练,也未必就如历史上的他们那般杰出,但是至少眼下他们已经开始渐露峥嵘,有潘杨二将总揽全局,也不怕李继隆会有什么太冒失的决定。

    既然如此,制订什么战术哪还需要他这位皇帝来露怯,他若处处指手划脚,臣子们还不好驳他,弄不好就成了第二个赵光义。术业有专攻,手下既然有了人才,这事儿还是交给专业人才为好,如果他们都打不赢,自己出面也是白给。别人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杨浩却是早对他们的能耐有了定论,当然要做个甩手掌柜

    潘美和李继隆不知他的心意,见官家如此信任,不由感激涕零,哪有不弹精蝎虑、鞠躬尽瘁的道理,很快,一个行动方案在这三大智将的朕手谋划下便热气腾腾地出炉了。

    这时,营帐外已飘起了零星的雪……

    零星的雪花,如飞琼碎屑,一大早,耶律休哥从各路兵马中精挑细选的八万铁骑便渡过唐河,在定州城外列开阵势,骂阵叫战了。

    攻坚非辽军所长,头几年银州一战叫他们从折子渝、折惟正挥军攻城的场面上,首次领略到了汉人精良的攻城器械的巨大作用,也多少学到了一些攻城术,不过像杨浩所用的那么精巧的攻城器械,他们是造不出来的,这一次赵光义败退的太快,制造的大批攻城器械都丢在了幽州城下,根本来不及销毁。辽军快马南侵,受阻于边关后,猛地想起了赵光义遗弃的这些攻城器械大有用处,立即着人从后方运输过来。

    当初赵光义是快速兵临幽州城下,就地取材,一边攻城打援军,一边日夜赶造出来的这些攻城器械,现在要把这些庞大的、已经组装完毕的攻城器械运过来,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今那些庞然大物还在路上,但是二十几万大军阵兵关下,耗费米粮无数,可不能就这么干等着,耶律休哥每日关前叫阵,从不停歇。

    如果每次叫阵宋军都高挂免战牌,那么新败之后的宋军士气就会更加低落,等到辽军把大批的攻城器械运到,宋军还剩下多少斗志可想而知。耶律休哥相信李继隆是个聪明人,从大军溃败,连皇帝都逃得无影无踪的时候,李继隆还能镇定自若地指挥掇退,将损失减至最小,耶律休哥就相信,这是一个劲敌,劲敌就要打到他没脾气,让他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

    而李继隆多少也猜出了些他的心意,并不只是闭关防御,时常会组织一些小的会战,所采取的战术仍然是沿用宋军最拿手的阵法,阵法御敌,就注定了只可守,不可攻,但是这种守,至少比退缩在关隘之中被动防御更能提升士气

    今天,风很大,旌旗猎猎,呼啸如雷定州城开,宋军徐徐出城,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出城的宋军没有摆开常用的阵法,而是稍稍整肃队伍,便向辽军主动发起了进攻。

    本来懒洋洋地端坐后阵的耶律休哥霍地一下站了起来,惊愕地看向对面,只见宋军以那支精锐的静塞军骑兵队伍为先锋,向辽军阵地发动了猛攻,后边近万人的主力部队以锥形阵紧随其后,这不是佯动,他们真的拼命了

    “终于……忍住了么?”耶律休哥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前方,箭如雨下,宋军铁骑纷纷堕马,但是没有一个人勒缰避闪,静塞军指挥使田敏一马当先,使大枪挑开飞矢,径直扑入敌阵辽军前阵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宋军迅速地撞击进去,劈波斩浪,努力地扩大战果。

    耶律休哥哈哈大笑,喝道:“放宋军进来,传令,皮室军、铁林军,两翼包抄,断敌后路,他们既敢来攻,我今天就要把他们全留在这儿。”

    说着,侍卫亲兵牵过了他的乌雏马,耶律休哥扳鞍上马,从容坐定,自得胜钩上摘下大枪,凌厉地向前一指,这一枪越过千军万马,仿佛直接刺在了冲在宋军最前方的那员宋将身上,双腿一磕马腿,耶律休哥风驰电掣一般从缓坡上一跃而下,杀向了前阵。

    李继隆也在军中,静塞军指挥使田敏率千余骑兵冲锋在前,撕裂辽军阵线,李继隆殿后,率领万余步卒藉着骑兵撕开的口子,杀进了辽军的阵心。

    李继隆策马狂飙,迎着湘水般涌上来的契丹铁骑,眼神锐利如鹰隼,前后左右的一干虎卫也是挥戈咆哮,如同出笼的猛虎,叱喝连声,奋力厮杀,后边大枪如林,密密匝匝,一片片地招呼上去,把扑上来的辽国铁骑攒刺的蜂窝一般。

    半空中流矢呼啸,宋辽兵士短兵相接,以血还血,战况空前激烈宋军突入敌阵,面对八倍之敌,毫无惧色。耶律休哥又惊又喜,惊的是李继隆也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居然放弃宋军最擅长的阵法战,采取这种亡命般的打法,而且是以寡敌众。喜的是他的兵力八倍于敌,只要吃掉这股主力,剩下的残余宋军就休想守住定州。

    他不是没有想到李继隆出此下策是否其中有诈,可是这个念头只是攸然一闪,便被他抛到了脑后。定州左为唐县,唐县已落入辽军手中,控厄着此处唯一的山谷嘉山定州右翼为祁州,祁州还在宋军掌握之中,但是祁州距此尚有百十里路,中间一马平川,且不说宋军若想突袭早在十几里外就能被发现,而且宋军就算赶来了又能怎样?他的八万精兵都是骑兵,战争主动权掌握在他的手中,他想战就战,想走就走,宋军靠着一双大脚板,要跟在马屁股后面吃土么?

    所以,这一战,耶律休哥打得肆无忌惮。

    “杀!”耶律休哥刚刚杀到宋军面前,四杆锋利的长枪便向他捅来,耶律休哥一磕马腹,突然加速,两杆长枪刺空,手中枪一挑,拨开第三杆枪,左臂一抡,便将第四杆枪牢牢地挟在肋下,随即大喝一声,手中铁枪当胸刺下,那枪兵旁边的刀盾手急急使盾来迎,可是耶律休哥人马合一,这一枪刺得又准又狠,一枪刺在盾上,那刀盾手立足不定,仰面便翻了出去,耶律休哥手中枪一收一放:“噗”地一声鲜血飞溅,那枪兵便倒在尘埃之中

    李继隆一手枪,一手刀,远刺近砍,所向披靡,忽见辽军一员大将杀来,李继隆尚不知道他就是彼此闻名久矣的辽国大于越耶律休哥,可是从他威风凛凛的气概,左右拱卫的亲兵装束,便知此人身份不俗,李继隆毫不停顿,立即策马如箭般冲来,平端长枪,紧攥宝刀,杀神一般冲至

    一路过来,也不知碰到多少辽兵,俱都被他挑落马下,或劈肩拉胯斩成两半,几无一合之敌,连他的护卫亲兵都被抛在了后面。

    李继隆一声不吭,冲到面前身形半起,犹如猛虎下山,一枪刺向耶律休哥的眉心,寒气入骨耶律休哥端枪相迎:“开!”

    “嚓!”地一声,迎面一枪被挑开,这时李继隆霹雳般一声大喝才在半空中绽开:“杀!”

    左手刀犹如一道闪电,照着耶律休哥的颈子便砍了下去,雪亮的刀光慑人心魄,那半踞半跃的身姿、炯炯怒张的虎目,尤其令人胆寒。

    耶律休哥来不及回枪挑刺,双腿夹紧马腿,身形向一侧探出,以枪尾硬磕刀脊,险之又险地架开了李继隆的这一刀,锋利的刀锋贴着他的肩膀劈下去,将护肩斩开,肩头削去一片皮肉,鲜血淋漓而下。

    二马错镫,耶律休哥忍痛挂枪,飞快地摘弓在手,一枝羽箭便搭在了弦上,一招犀牛望月,弓弦拉满,回首便是一箭,直奔李继隆的后心,李继隆也注意着身后的动静,耶律休哥可有动作,李继隆便及时提缰,纵马前跃,耶律休哥一箭贴着李继隆的绊甲丝绦飞了过去,李继隆已完成了拨马回身,正面迎敌的动作

    耶律休哥嘿地一声,喝道:“某辽国大于越耶律休哥,宋将何人,报上名来!”

    “某太子少保、侍卫马军都虞侯、定州守将李继隆。”

    耶律休哥眼睛一亮:“原来是你,李将军弃险而攻,莫非已是黔驴技穷?”

    李继隆道:“耶律将军幽州一战成名,唯见其智,不知其勇,李某今日正想领教!”

    耶律休哥冷笑一声,两员将又复战在一起,辽军主力将宋军团团围在中央,更是杀得天昏地暗,大战约小半个时辰,定州城吊桥再度放下,城门轰隆隆打开,一队队铁骑蜂拥而出,耶律休哥百忙中看见,不由得大吃一惊

    宋军若有援军,他并不顾忌,眼下他的人马远在李继隆兵力之上,而且他是骑兵,纵然宋国禁军大批增援,也是步卒,大不了放弃吃掉李继隆部的计划了,他随时可以从容撤退,可是现在……从城中冲出来的都是骑兵,一队队衣甲鲜明,刀枪锃亮,源源不断地从城中冲出来,兵分两翼,向包围李继隆的辽军包抄而来,前锌一杆大棋,迎风飘扬,猎猎作响,上书一个“童”字,后面骑兵仍是源源不绝,也不知道倒底有多少宋军。

    宋国哪里来的这么多骑兵?怎么可能!

    耶律休哥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那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源源不断的骑兵队伍……眼中所见,耳中所听,这分明不是做梦,耶律休哥脸上变色,立即萌生了退意

    就在这时,右侧又是一阵呐喊声起,从祁州方向风驰电掣,赶来一路大军,这一路兵马也是骑兵,尤其令人生惧的是,方才自定州城中杀出的这股骑兵穿着打扮与辽军十分相似,也是左衽胡服、皮衣皮帽,而从祁州方向杀来的这路兵马,却是一色的黑盔黑甲,掌中一杆一杖八尺长的大枪,枪杆儿黑黝黝乌沉沉,枪刃锌利无比,这样整齐划一的队伍,光那气势就足以令敌军胆寒。

    “呜……”

    凄厉悠长的号角声起,狂奔的马队长矛斜举,天空中立即矗立起一片枪矛的森林,没有军鼓,震撼大地的马蹄声就是隆隆战鼓,被辽军包围在中央的李继隆部士气大卒,纷纷高呼:“援兵已至,莫放走了一个辽人!”

    自内而外,自外而内,宋军气势如虹,龙精虎猛,惊愕茫然之中的辽国铁骑立时阵脚大乱!

    ※ ※ ※

    辽军败了,一如以为胜利在望的赵光义大意兵败高梁河,耶律休哥于小唐河也是兵败如山倒。

    辽军被迫北撤,沿着小唐河上搭建的渡桥,后阵拼死抵抗,压制着宋军猛烈的攻势,掩护大队人马过河,不料兵马只过去不足一半的时候,小唐河对岸忽然旗幡招展,也不知从哪里杀出一支宋军人马,步卒,全是步卒,正是步战天下无故的宋国禁军。

    皂绸绵披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脚穿麻鞋,摆的是宋军惯用的大阵,阵眼处一员大将,顶盔挂甲,威风凛凛,身后一杆大旗,上书一个斗大的“潘”字,正是潘美潘仲询。

    “左军推进!”

    “轰!”

    一声将领,士兵们无声而动,整齐划一的声音,汇聚成一声爆破般的炸音,齐刷刷的禁军步卒迈着稳健有力的步伐向前逼进,第一排大枪平端,第二排长枪斜刺,再往后无数排的大枪笔直朝天,在整齐划一的“轰轰”声中一步步向前逼近,犹如铜墙铁壁。

    “右军推进!”

    “轰!”

    两堵兵士与长枪组成的墙壁向中间挤压过来。

    “弓手,射击!”

    “嗡!”怵人的声音响起,枪阵后面,无数羽箭腾空而起,越过前方的枪兵,落向辽军的兵马。

    号令声、步伐声交替如雷,辽军在幽州城下是吃过宋军大阵的亏的,可自那以后,宋军还不曾再摆过声势如此浩大的大阵,此时一见,不觉胆寒。

    “冲过去,铁林军破阵!”

    已率部过河的辽国大将耶律痕德大叫,自辽国铁林军首领李扎卢存投降大宋之后,耶律痕德就成了铁林军的首领,铁林军是辽国重甲骑兵,与历史上的西夏铁鹞子、金国铁浮屠齐名,是甲胄配备最齐全的部队,如果想从这铜墙铁壁中杀开一条血路,也只有绮仗铁林军才有可能。

    铁林军迅速冲到前面,就像方才李继隆的静塞军突击辽军本阵一样,悍不畏死地向前冲去,耶律痕德亲自带队,他必须在宋军大阵中撕开一道口子,否则这半渡的人马,就得全部交待在这儿,虽说辽国控弦之士多矣,但是这八万精兵可是辽国最精锐的人马啊。

    眼见辽军铁林军呼啸着向自己的本阵冲来,潘美老将军在马上捻须微笑,不慌不忙,待他们冲到三百步内时,前阵宋军齐声大喝,西夏一品弓平端起来,机括“铿铿”响起,无数弩箭带着飒飒风声扑过去,像割麦子一般,齐刷刷地放倒了无数的辽国铁林军将士。

    耶律痕德一个镫里藏身,闪的是够快了,肩头却也挨了一矢,深入骨中,痛澈难忍。这一轮劲矢过去,好不容易又拉近了百余步距离,宋军阵营又是一声大吼,无数弓弦吱呀呀响起,箭雨又自天空顺风而来,又疾又狠。耶律痕德急取小盾遮住周身要害,胯下马本已中了几枝弩箭,这时头颅、胸背又中了几枝利箭,终于不支,长嘶一声,倒毙地上。

    耶律痕德一个懒驴打滚,险些被马压折了腿,仓惶回头一看,这片刻功夫,被射倒的辽国健儿不下两千人马,不由得双目尽赤,他一把拔下深入肉骨的弩箭,翻身跳上一匹无主的战马,大吼一声道:“冲击宋军本阵!”

    “哦呜……哦呜……”辽军怪叫着,猛磕马腹,开始以冲刺速度,向前方的宋军本阵猛冲过去,只要冲垮了前阵,他们就能撕开宋军大阵的口子,为八万最精锐的辽军铁骑闯出一条生路。

    潘美眼见辽军如狼似虎地扑来,伸手一拂美髯,拨马便走,左右亲军护着他扬长而去,那些弩兵、弓手登时也一哄而散,向左右逃逸,辽军铁骑哪里还管他们去向,只管一路向前,他们也预计到前方必然还有

    步步生莲 全集第273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