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包]当雍正穿成包拯第19部分阅读

    [少包]当雍正穿成包拯 作者:肉书屋

    [少包]当雍正穿成包拯第19部分阅读

    心酸的是,自己的儿子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却是相见不相识。

    欣慰的是,兜兜转转这么些事,终究还是认回了自己的儿子了!

    只是李氏……

    一想到李氏,刘太后便隔应,满心愤恨道:“那李氏真真是该死,竟是骗得哀家帮她养子近六年的儿子。想到当时哀家竟为了李氏儿子的病情,而担忧的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便觉得心中郁郁!”

    索性那孩子是个命薄的,不该属于他的,他终究是得不到。不要然,也不会本来好好的身子,突然之间便病了呢。然后,没多久便去了。

    那李氏煞费苦心,到头来也不过落得个一场空。

    “不过,也幸好那孩子养不大。不然,待那孩子大了,李氏一来,怕就得被李氏哄了去,便是哀家是他的养母,也是落不得个好的。再待他们二人知道了你皇帝哥哥那时候仍活着,你、我,以及你那皇帝哥哥怕就都活不成了!”

    昌平公主听罢,不由得惊呼一声:“那可真是无量天尊护佑了!不然,皇帝哥哥现在就可能不是皇帝哥哥了!”

    “可不是嘛!”刘太后愤愤道。“幸好你皇帝哥哥是真正的真龙天子,上天护佑着的,这才没落个那般下场。”

    偶是分割线

    那边刘太后母女在声讨李氏母子,这边厢,雍正却是在早朝之后进得宫来,面见康熙了。

    康熙见着黑沉着脸的雍正,有点心虚。一时之间,也不知怎么开口,便只叫陈林给雍正搬了张椅子,又叫贵喜去沏了一壶普洱。

    雍正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康熙让雍正坐,雍正便坐。康熙让雍正喝茶,雍正便喝茶。

    康熙看在眼里,心中越发没底了,而周围的气氛也越发沉闷起来。

    就在康熙不知如何开口时,雍正却是先说话了。

    “皇上,换皇子的事情,您早就知道了吧?如果微臣没有猜错,您这些天布局怕就是控制住秋霞的家人,来让她在昨日告诉刘太后,郭槐被您捉了,怂恿着刘太后去开封府救郭槐。然后,在狸猫换太子一案被揭发后,再告诉刘太后这一切的真相,也还能您一个正身。是吗?”雍正冷静的一一分析。

    “不然,那秋霞又怎么会突然之间就坦白了呢。毕竟,若是她什么都不说,便什么事不会有。反而是说了出来,便有可能祸及家人。而且秋霞在大堂之中求情说恕了诛连之罪,应该是想要您的明旨吧。”

    康熙闻言,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雍正的脾气,康熙还是了解一点的。仔细一想,昨日自己还真是钻了牛角尖了。

    老四也是当过皇帝的人,自然知道做上这个位子上的人必有一些为难之处,便是再信任一个人,不该让他知道的事还是不会让他知道。

    康熙心中豁然开朗,不过,口中却说出了一番试探之语:“老四,你的说法倒也有趣。但你怎么不认为是朕威胁了秋霞,让她说出了朕想要她说出的真相呢?”

    “因为您没这个必要。即使李氏昌你的亲生母亲,您也一样有办法利用这个机会削弱刘太后的势力!”

    “可是朕的胃口很大,朕不止是想把刘太后的势力分崩瓦解。而刘太后若是朕的亲生母亲,朕便可以不用再思前虑心,也可以兵不血刃的把刘太后的势力握于掌中。”

    “不!您不是这样的人!”雍正反驳,随即发现自己的失态,便又把头低下,继续道:“若李氏是您的亲生母亲,您不会不认。若刘太后不是您是的亲生母亲,您便也不会认。”

    “为什么?”见雍正维护着自己,康熙觉得心情很好。

    “因为您是一个皇帝!”同样做为一个帝王,雍正当然明白。

    “好!老四,朕果然没有看错你!”也让朕越发不想对你放手了。康熙笑道,脸上的神情很是柔和。

    “不过,您能全身而退真的是太好了!”雍正这时才算是真正的松了口气,虽然做为臣子,不能斥君王,但雍正还是忍不住要说上一声:“皇上,微臣斗胆要说上一句。虽然此事您终是得了益,但是此事可大可小,以后还是要跟微臣商量一下才好,也免了有什么不妥当之处。毕竟你算计的不止是事,更是人心。你便是不信任微臣,也可以与其他人商量着办啊。”

    康熙听在耳里,放在心里。严肃着脸道:“老四你说的是,朕记住了。”

    雍正听罢,在心中满意的点了点头。“皇上,微臣尚有公务在身,便先行告退了。”

    “不急不急。”康熙笑道:“此时已是正午了,不如老四便在宫中用了膳再走吧。我们多日不见了,朕可想你的紧了。”

    雍正一听,有些不自在。可是又想起之前自己觉得康熙对自己只是错觉……

    “微臣领命。”雍正便当这是康熙的命令了。

    之前的那些小太监们来请,雍正尚能拒绝。现在康熙亲请,再拒绝,便是抗旨了。虽然雍正觉得康熙不会生气,但拒绝的多了,终是会触及康熙的底线的。

    而雍正,并非是不识好歹的人,当即便应允了下来。

    康熙一听,很是欣喜,连忙吩咐贵喜去御膳房吩咐一番,多做些雍正喜欢的素菜来。

    御膳房中的人得了信,都暗暗咋食。

    真没想到这个包拯的真是个有手段的,三番两次被官家留饭不说,官家如此尊贵之人,竟然还注意到这么一个下臣喜欢吃些什么东西,甚至还让自己身边的心腹亲去御膳房中吩咐,并盯着。

    可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但官家既然已经吩咐下来了,那御膳房可不有丝毫的怠慢,再加上快到午时了,便忙乱的准备起来。

    康熙重生之后,就延用了大清的定律,后宫的一应贡给都有定数,连着康熙自个儿的吃食也不如以前的宋朝天子们那般摆上满桌子的一百多道菜。

    所以,只固定下来数十道菜加上几种汤,便罢了。

    本来康熙还欲再减一半的,可是言官们一听说却是不干的。

    言官们纷纷在朝堂上赞颂了一番康熙的勤俭,然后便上奏说起了祖宗规矩。那时的文人说话很是尖利,偏偏又喜欢拐弯抹角的。

    康熙听的很是脑仁痛。

    不过,这只是细枝末节罢了,见朝臣们坚持,便也懒得争辩什么,便同意不再减了。

    此时,康熙的分例,御膳房是早就做好了,只在灶上热着呢。现在康熙又让做素菜,御膳房的人便又手忙脚乱的做起新菜来了。

    先让灶上热一个粟子莲藕汤和鲜莲银耳汤后,主厨便开始便起了热菜。

    油爆笋丁、杏仁豆腐、地三鲜、干烧芋头条、烤全笋,直到凑够了十个,方才松了口气。

    刚刚做完,便有人来传膳,御膳房的人便又赶紧把御膳都装进一个个的食盒里,交到宫女们的手中。

    见着传膳的人都走完了,御膳房中的人便聊了起来。

    “可真没想到啊,那新科状元真不是个省油的灯,竟然如此的讨官家欢心。官家竟然还能注意到那包大人喜欢吃素菜。”

    “可不是嘛!以前庞将军虽说也得官家另眼相看,却也没说官家特意吩咐下来,要给庞将军加什么菜的。”

    “若不是那包大人面色略黑,我都怀疑他是不是勾引了官家呢。”

    “说起来,不去看包大人的肤色,只看他的五官,觉不觉得其实包公子也长得蛮不错的?”

    “你是说,官家就好这口?”

    一旁御膳房的总管看他们越聊越不像,赶忙上前阻止:“都胡说八道些什么的,这些话也是你们能混说的。都快快住嘴了吧,若是被哪个耳朵尖的传了出来,让官家听见了,看你们会不会吃瓜落。那包大人也是有真材实学的,如若不然哪里能得了个状元的名头,官家又喜欢他的文才,这才得官家看重。你们便别在这里造谣生事了。”

    众人一听,皆知道总管说的都是对的,只是因着刚才的忙乱,这才有了在嘴上讨伐起雍正的意思。

    如今听了总管说的后果,哪里还敢再说这些浑话,赶忙告罪一番,便都各自散去了。

    70

    70、第六十七章

    陪着康熙用完了午膳,雍正便去接沈氏了。

    因着一大早就打发了人去将军府说了一声,所以沈氏是早就收拾好了东西,在等着了。

    在将军府听了整件案子之后,本就有些担忧自家儿子的沈氏,更是心有戚戚然。

    沈氏深觉自己实在不该再这么纵着雍正了。

    雍正本有两个兄弟,一个包莹,一个包颖,都是命薄的,早早便去了。所以,对着雍正,沈氏但凡是能力所及,必是有求必应的。

    但……若是他早就成亲生子了,便是真有个万一,也有个血脉,不至于就这么断了包家的根。

    想起自己丈夫死前给雍正定下的娃娃亲,沈氏算了算,那董家小姐现在应该也有十六岁了,是该去董家提亲的时候了。

    当年雍正说要先立业,再成家。沈氏虽然颇有微词,想着娶个儿媳妇过来帮衬着,可是还是从了雍正的意思。

    而今业已成了,要让雍正成家,却也不会再推托了吧!

    回了包府,沈氏也等不及了,便与雍正一说。

    雍正虽然与胤礽两情相悦,可是男儿本就该传宗接代,是以,并未有所抵触。更何况这门亲事还是包令仪生前为其定下的,只这一个孝字,雍正便要从之。

    沈氏一见雍正答应了,也不愿等明日,只叫包明赶紧去找汴京城内最有名的媒婆。

    在等媒婆的这段时间,沈氏也不闲着。

    好还要准备给媒婆的礼物,给董大人一家的礼物。

    偶是分割线

    吏部侍郎董浩的家中,今日迎来了一桩大喜事。

    正是那户部尚肉书屋家前来提亲。

    董浩,字致书,与包拯之父包令仪本是同乡,又是同年,同朝为官多年,关系很好。也因为关系很好,董致书曾与包令仪口头上为两家的儿女定下了亲事。

    可惜的是,在两家交换定亲的信物之前,包令仪的母亲去世,包令仪便请辞回乡丁忧去了。只是那包令仪向来侍母至孝,包老夫人这一去,包令仪便因为哀毁过礼,得了急病。

    包令仪这一病,董致书倒不好急着提这交换信物一事。本想着,待包令仪病好之后再行计较的,没曾想这包令仪的病竟是来势汹汹,缠绵病榻不过三五日,终究是去了。

    这样一来,董致书倒有些庆幸起董包两家虽然口头上应了,却没来得及交换信物。只有口头承诺的话,无凭无据,就不能证明董致书同意了自家女儿嫁到包家去。

    董致书在与包令仪说亲之前,自然是见过包拯的。虽然那时候的包拯看着确实不错,但是如今他生父已死,没人教导,以后的前途尚未可知。

    若包拯是个上进的倒也罢了,凭着自己这个做岳父的在官场上这么多年,经营的关系,为其谋划一二也是可以的。

    可若包拯是个不思进取的,女儿嫁过去,那便是害了自家女儿。

    董致书还是很喜欢自己这个嫡女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儿子,不可能为了一个女婿而费尽思量。即使那是他的嫡女。

    而那包令仪的夫人沈氏,也不知是不知道自家夫君与董致书的口头约定,为两家孩子定亲的事。或是因为沈氏是个聪明,不愿让董家为难,更不愿自取其辱,便没有与董家提及之前约定的交换信物一事,便带着包拯,扶着包令仪的灵枢回了庐州老家。

    因着包家唯一的男丁尚小,董致书也不可能与他通信,更不能与沈氏通信问安。毕竟瓜田李下的,有些事情很是说不清楚。

    寡妇门前是非多啊!

    但董致书还是与包令仪有份情谊在的,偶尔也会托人打听一下那包家小公子的事情。

    只听说那包家小公子虽然性子冷了些,却也是个厉害的。

    随后,包拯的种种被董致中听在耳里,便有了一点小心思。

    那包拯年纪虽小,却是个有主意的,还能从一干如同柴狼虎豹般的亲戚的手上,守住包家的产业,实在是难得的!

    既然包拯是个肯上进的,或许自家女儿嫁给他并不算委屈吃亏?

    只是,董致书也不能无缘无故的便跑去庐州,跟包拯说:“我跟你父亲当年给你和我女儿定了亲。”吧!

    毕竟十几年没有联系了,彼此之间又没有信物,谁信呢。

    董致书也不确定沈氏有没有跟包拯说过这件事。

    所以,即使董致书如今是吏部侍郎,也不能厚着脸皮开这个口啊!

    董致书思前想后,终于决定先给包家一点小恩惠,然后再提出当年的婚约。

    毕竟当年董致书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沈氏带着儿子回家,对着这对孤儿寡母的,提都没提两孩子定亲的事情。

    这做法,无论在什么时候来看,都有些不厚道的。

    那包拯果然是个出息的,童生、秀才、举人都是一考便中,董致中没有操作的余地。

    董致书便决定,等包拯来京城考进士科时,为其走动一番,拉拉萨市人情,争取以后让包拯有个好的职位,这样,总是有恩了吧。

    董致书想来,那包拯虽然会考试,但人情走动对这个尚十八岁的年轻人来说,必是不够圆滑的。

    没曾想,那包拯的运气也好,在考进士之前,竟然破了高丽太子被杀一案,因此认识了八贤王,随后又与飞星将军庞统一见如故,在进京赶考之时,竟是直接就住进了将军府。

    董致书有些郁闷了!

    本来还想着,等包拯进京赶考的时候,邀其住在董府,也算是给女儿和她的未来夫君培养感情的,如今这打算却是落空了。

    该怎么办呢?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点靠上去的。毕竟当时雍正还是前途未卜,没什么势力可言,那时靠上去,还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而现在靠过去,却是有一种锦上添花的感觉,却是说什么都迟了。

    世人总会记得雪中送炭的那个人,却不会记得众多锦上添花的人。

    现在的包拯可是前途无量,得庞将军和八贤王看重,又因为庞将军的引荐的缘故,颇得官家的青眼,董致书已是望尘莫及。

    随后,包拯中了状元,成了从二品的户部尚书,比董致书这个从四品的吏部侍郎的官职还高。

    这时,董致书可谓是彻底死了当包拯的老丈人的心了。

    可就当董致书断了念头的时候,包家竟然找了媒婆来提亲了!

    这可当真是喜从天降!

    董致书也不由得对当年一事,越发的羞愧起来。

    自己当年嫌弃包拯没有长辈扶持,前途未卜,便装作定亲一事没有发生。

    而如今,包拯已经是户部尚书,比董致书的职位都高,又是个前程似锦的,很该有个位高权重的岳家。

    可包拯没有,反而还是遵从当年包令仪与董致书的口头之约,来董家提亲了。

    要知道,没有信物,没有证人,便是包拯另娶别家,董致书也没旁的话说的。

    索性包拯有情有义,又重承诺。不然,女儿哪里能高攀,嫁得到那么好的人家。

    虽然两家口头上早就约好了亲事,可是信物未交换,八字也还没合,那这些过程还是应该过一遍的。

    董致书兴冲冲的拿了自家女儿的八字,与媒婆送来的,雍正的八字给了算命先生一算,自然是极合的来的。

    如此一来,董致书对着要交换的信物更是挑得越发慎重了起来。

    董致书是朝庭命官,自然知道雍正颇得皇帝信任,宫中甚至常常赏些古董玩物之类的进包府。

    董致书想着,平常的东西是肯定不行的,雍正但凡有些眼光,必是看不上眼那些寻常的物件,那……该送些什么好呢?

    董致书把玩着,与包令仪说亲时,自己曾经想用来做信物的蝙蝠状的蓝田玉佩,感到深深的为难了!

    董家小姐董欣兰已经是二八芳龄了。

    平常人家十六岁便是出嫁的年纪了,而董欣兰却连亲都还未说。

    董欣兰是个姑娘家,自是不好问这些事情。虽然对此有些着急,但想着父母必不会害了自己,便只听从父母的安排便是了。

    直到今日,户部尚书家的人来提亲,董欣兰方才从自家父亲口中得知,自己小时候便被说亲给了这包府的小公子了。

    那包拯,董欣兰虽然是个闺阁女子,却也是对他的名声略有耳闻的。

    包拯不过才十八岁的年纪,便是常常的状元郎了。曾经抓获害死高丽太子的凶手,又得皇帝青眼有加,初做官便是那从二品的户部尚书。

    虽听说那包拯长相略黑,但五官还算是端正。可董欣兰却是不在意的这些外表的。

    便是那包拯长得不怎么样,董欣兰也是会高高兴兴的嫁到包府。

    毕竟,找夫君最重要的从来不是外貌,而是那一身的才华。

    要不然,那古人怎么会说郎才女貌,而不是女才郎貌呢。由这点便可知,世人在意并注重的男人的,从来都是才华。

    董欣兰一边高兴,另一边却是疑惑。

    为何自己从来不知道自己竟然已经订过亲?毕竟这是自己的终身大事,自己又是董家唯一的嫡女,在此之前,父母不可能一丝口风都不露的。

    董欣兰忙让自己的婢女们去打听一下。虽然大家报过来的都是些一段段的,但董欣兰是个聪明人,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总结一下,便是父亲嫌弃了这桩婚事,这才只字不提。偏偏父亲又没坏到极点,这才不敢在包家公子成亲之前,给自己说亲。

    而那包家公子是个仁义的,做了大官后却不嫌弃自己,还是愿意娶自己为妻。

    董欣兰对包拯的印象更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yzhenoon扔的地雷~

    亲一个~~~

    今天去看了医生,医生说我得了鼻炎。我查了一下,说是鼻炎会导致头晕脑胀、精神恍惚,注意不集中等等。最重要的还会记忆力减退及影响到咽喉、眼睛和耳朵。

    怪不得我这段时间一直不得劲,老是忘东忘西的。

    本来还在想,我还没老,怎么就得了老人痴呆了呢。而且耳朵的听力也有点不行了。

    现在才知道,原来是鼻炎闹的。

    71

    71、第六十八章

    雍正与董家小姐订亲一事,自然不可能瞒过康熙的。

    不说包家的众多仆从婢女中,有许多是康熙的人。单说那包明帮雍正备礼去董家使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缘由。知道了缘由,便不可能不把这件大事报与康熙的。

    康熙自然不可能反对,而且还帮着叫人去探探那董家小姐的性子和手段。

    所谓妻贤夫祝少,可不要娶个性子暴烈,喜性嫉妒,或者制不住家人的姑娘过来,给老四惹祸。

    倒不是说康熙不吃醋什么的,而是康熙也是男人,自然知道一个男人,不可能只顾着儿女情长,更要有责任感。

    由于康熙一面把雍正当儿子,一面又把他当情人,所以对雍正的事情自然是格外上心的很,很是不愿让个女人把持住雍正。

    但如今的雍正,是包家唯一的血脉,那雍正便有这个责任为包家传宗接代,不让包家的血脉就此断绝。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雍正已经十八岁了,是该娶亲的时候了。

    说起来,前世雍正大婚时才十三岁,如今一比,倒是晚了许多。

    得知那董家小姐性子好,管家的手段也不错,康熙便放心了。

    沈氏年纪大了,娶个媳妇回来帮衬着,也省得雍正为后宅劳神。

    康熙想着,虽然老四家中尚算富裕,但与前世相比却是算不上什么,便想为他操持一二,便吩咐着陈林和贵喜去自己的私库里寻上好些东西,打算让包明下回来的时候,顺道带回去。

    添加在聘礼里,也算是老四的脸面了。

    再说说雍正,听媒婆回报说董致书已经同意了婚事,便要打点一番亲去见求见一番,顺便送上交换的信物才好。

    本来这事应该是因自家长辈去的,可惜包家的亲戚都在庐州,而且多是不争气的。交好的公孙中也可以,但是他是庐州知府,不可擅离职守。再来就是张于宾大人,可是也远在他乡。

    连着自己的老师和院长,几乎都在自己来了京城后……

    雍正算一算,竟然连个长辈都请不来,便只能索性自己来了。

    毕竟董致书并非不明白自己的情况,想来必是会谅解的。

    雍正从康熙赏赐下的物件中挑了一件用,整件的暖玉雕成白玉留皮葫芦佩做为交换的信物。因为知道那董致书虽然是官,却不是什么富裕之人,便用这个不算太珍贵,却不是寻常的东西来做交换物件便最好了。

    因为自己送的太好,董致书便没办法回以同样好的,那便是落了未来岳家的脸。

    可若是自己送的太差了,董致书也不可以会有好脸色。

    这个暖玉,却是刚刚好了。

    董致书喜性书画,便备了酸枝木屏风,上面刻着唐时李白的《蜀道难》,画着蜀地风景。以及几张古人字画,和《兰亭序》的仿本。用这些物件来做见面礼,也算颇为风雅了。

    董夫人的则是玛瑙佛手形金簪,包金兽首白玉镯,以及镶着红宝石的花形金耳环,漂亮却不失庄重。

    董家小姐因为是闺阁女子,虽然即将定亲,但毕竟还是要避避嫌的,便不送身上的物饰,以免让人联想起香艳的东西来。只备了一件金镶玉的四蝶兰花步摇,以及梅花竹节碧玉簪。

    董家的嫡子则是和田玉山水人物笔筒摆件。

    因着昨日便让人去董府下了拜帖,今晨让下人把挑好的东西包好,便坐上早已备好的软轿,带着仆从来到董府。

    董致书本想着亲去府门迎接,但又想到毕竟未来便是雍正的岳家,如此作为倒显得自己谄媚的过了,便只在大厅里等着了。

    雍正进了大厅,便要拜见董致书。可是雍正的官职比董致书大,董致书又哪里会让雍正真的躬□子呢,便忙上前扶着不让雍正弯腰。

    雍正自无不可的便站直了身子。

    董致书请了雍正坐于下首,便让下人前来奉茶。喝过茶后,雍正先把自己的见面礼送上,得了董致书满意的点头,方才把自己的信物奉上。

    董致书打开锦盒,看到里面的白玉留皮葫芦佩,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想到雍正送这个物件的用心,便轻笑开来。

    “好,承二,便我备好的信物拿过来。”又让人把雍正给董夫人和董欣兰的礼物给送到后院去。

    原来那董致书最后还是决定用了那块蝙蝠状的蓝田玉佩,毕竟董致书向来喜好书画,偏这两样最费钱,便找不出好的东西做信物了。

    本来董致书学还有些尴尬,觉得拿不出手。而今,却觉得这个女婿很是贴心,对其更是多了几分真心。

    二人便商议起婚事来,因着董家小姐还要好些嫁妆没有备齐,便决定将九月初九定为大喜之日。

    二人议毕,见已近正午,董致书便留了雍正用了午饭,这才放了雍正回去。

    偶是分割线

    雍正写信给胤礽告知自己定亲一事,因着是心腹人送信,又是快马加鞭,不过十数日便送了过去。

    没过多久,就传来苗疆已然平定的消息。

    朝中自是大喜,康熙也知胤礽和胤祥必是已经知道雍正定亲一事,也知他们此时归心似箭,便只下旨让二人带着亲兵先行回京。

    胤礽回来,又是十数日,一身的风尘仆仆。回了汴京城,却不先进宫,便先领着胤祥一起去了包府。

    凑巧今日雍正休沐,这才没让胤礽和胤祥扑了个空。

    雍正正听着包明回报家中事务,前厅便是一阵喧哗。雍正不悦的蹙着眉头,让包明出去看看,不一会,包明便进来回报说,是庞将军和展少侠来了。

    雍正先是一惊,又是一喜,忙站起身来,出了房门赶到前厅,果然是胤礽。

    因着是赶着回京,胤礽和胤祥满脸的风尘。胤祥毕竟年纪还小,看着也还好些。

    只那胤礽,许久没有整理自己的仪表,络缌胡子长满了下巴。哪里还看得出以前的充满邪气魅惑的俊脸。

    雍正眼中微带雾气,眨了眨眼睛,雾气更浓,几乎看不清眼前的人了。

    雍正正待说些什么,胤礽便已然上前,抱着了雍正。想念了三个月的人就在自己的怀中,胤礽按捺不住,径自吻了上去。

    雍正很快便反应过来,却不挣扎,马上回应起了胤礽,加深了这个吻。

    那思念的泪,也在此时自眼中落了下来……

    “天啊!”沈氏也由丫环扶着到了大厅,见到自己的儿子被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男人搂着亲吻,雍正竟然没有拒绝,便想晕过去。

    只是,沈氏性子并不脆弱,眼有只黑了一下,便马上挺过来了。

    一旁的胤祥神色有些黯然,却还是强撑着笑容,上前向沈氏行了一礼。

    沈氏以为胤祥是上前来为二人解释的,却听他用略带祈求的语气说:“包夫人,因着我并不是当事人,而且想必四哥是想亲自向您解释的。只……只盼着您体谅一下,待明日再问好吗?”

    沈氏沉默了,她似乎察觉了什么,深深的看了胤祥一眼,叹了一口气,便先回房去了。

    罢了,便等等吧。

    想着刚才雍正望着那名男子时的眼神,沈氏明白,自家那向来冷清的儿子,是动了真感情了。

    胤礽睁开眼睛,看着不停流着泪的雍正,心中抽痛。

    雍正向来冷清,性子倔强,胤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有一天,会看到他哭。

    胤礽用手指抹去雍正眼中的泪水,一把抱起雍正,进了内院。

    包府,胤礽在离京之前曾经来过,雍正住在哪个房间,胤礽自然也知道。胤礽抱住雍正进了房间,把他放在床上,轻声问道:“可以吗?”

    雍正:“胡子太扎人了!”

    胤礽看着雍正下巴的红点,有点尴尬,“那、那就算了。”便欲起身。

    雍正猛的把胤礽拉了下来,咬着嘴唇,强自镇定的道:“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想退缩不成!”

    胤礽见雍正脸色暗红,暗骂自己的迟钝,却是再也忍不住了。

    衣服一件件的脱下,雍正的身体跟脸一样有些黑,却因为坚持练武的关系,看起来还是很结实的。

    胤礽并非是除尝情事,也非没有碰过男人,可是遇到雍正,还是禁不住如痴如狂。胤礽吻上雍正胸前的璎珞,手一路向下,抚上那尚未被人碰触过的物什。

    雍正轻哼一声,那物什便硬了起来。“二、二哥,别……啊……”

    胤礽从衣袖中取出了药膏。打仗总会受点伤,那药膏便是胤礽随身带着,正好就用在此刻。胤礽抹在食指上,然后便伸进了雍正的□……

    梨花一枝春带雨,芙蓉帐暖度春宵。

    作者有话要说:很久没写肉了,所以有点手生了……

    72

    72、第六十九章

    闹腾到了半夜,雍正终是受不了的一把将胤礽推开。

    要知道,胤礽来时已是快用晚膳的时候子。雍正当时一时情迷意动,被胤礽得逞了去,如今已是饥肠辘辘了,偏那胤礽还来纠缠。

    雍正并不是什么好性子的人,一怒之下,便将又欲行那销魂之事的胤礽给踢下了床,这才慢悠悠的起身,在衣橱里找了身衣裳,穿上。

    “二哥,你也不看看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一路上风尘仆仆的,便不累吗?况且你还未用晚膳,若是饿坏了怎么办。”雍正说完,便有些后悔了。怎么这字字句句就表明了自己如此的关心他的。

    虽是真心话,却仍让雍正脸色暗红,便又赶忙道:“你便是不饿,我却也是饿了的。”

    本来因为被雍正踢下了床,而面露哀怨,意图讨得雍正同情的胤礽闻言,不由得眼中一亮。胤礽马上站了起来,捡起床边的衣裳,却是怎么也不愿意穿的。

    雍正看着胤礽面露嫌恶的看着他自己的衣裳,又如何不知呢。

    胤礽自小锦衣玉食的长大,虽然因为打仗时,很是没有办法顾及自身。如今既是回了汴京城,又是在雍正的家中,胤礽便不用再委屈自己了。

    胤礽一路上马不停蹄的赶回汴京城,也没怎么歇息,更不用说是勤换衣裳了。所以,到了包府,不止是满脸的风尘,连着衣裳都有着浓重的汗味,以及泥土污垢。

    雍正犹豫了一会,又从衣橱里拿出了一件内衣裳,一件外衣裳和一条裤子,丢到胤礽的身上。“换上吧。”

    胤礽眉头微皱。

    要知道,这衣裳是从雍正的衣橱里取出来,那便是雍正的衣裳了。雍正向来不喜欢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用的,胤礽能得了衣裳,已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了。

    可是,雍正的身量虽然虽高,但胤礽却比他还要高一个头,而且身材也比雍正壮些。如果胤礽真要穿上雍正的衣服,那必是狼狈至极的模样。

    但是雍正的好意,胤礽若是敢拒绝的话……

    胤礽想了想自己可能的下场之后,果断的把衣服给穿上了!

    胤礽穿上之后,方才觉得不对劲。雍正明明比自己的身量小些,怎么自己穿上的这身衣裳却如此的合身呢?

    这么一想,胤礽便看向雍正。只见他坐在桌边,脸色在蜡烛的映符下虽看不出什么,但神情却能看出有些不自然的。

    胤礽不由得浮起一抹傻笑。

    但是,他很快察觉了自己脸上那破坏形象的笑容,赶忙收敛住,走到雍正面前,轻声道:“很合身。”

    雍正抬起头,看着自己为自家福气(狮子狗)准备小衣裳时,突然就心血来潮,想到要为胤礽准备一件衣裳,这才让自己房中管针线的人,缝上一身适合的衣服。

    没想到,这回竟就真的派上用场了。

    雍正一想到,此情此景,竟像是自己特特儿为二哥准备了衣裳似的,心中很是有些别扭。可是看到胤礽眼中几不可见的幸福时,雍正便释怀了。

    雍正站起身,帮着胤礽把衣领给整理后。

    那是一身月白色的衣裳,领子,袖子处都用略深一点的蓝线绣上了蝙蝠的图案,衣裳的下摆处则是绣了一朵金莲花,然后又同衣裳同样的月白色的丝线,绣上了一首诗,细节之处更显精致。

    若不是细心的人,哪里又能看见那几乎和衣裳的颜色融为一体的诗呢。

    看着那雅治整洁、清俊秀拔的字迹,分明就是雍正所写所作的诗。雍正写后,然后让负责针线的丫环照着字迹绣上去的。

    这完全就是雍正的风格,却意外的适合胤礽。

    “这衣裳很是好看合身,让你费心了。我好喜欢,也好欢喜。”

    胤礽眸色深沉,便欲吻上雍正,却被雍正赶忙拦住。“快别闹了。要知道明日可是还要早朝的,若不是因为饿了,我怕是早就要休息了。不然明日早朝时迟到了,或是议论朝事时不小心打起了瞌睡,却是不庄重了,要惹人闲话的。”

    胤礽这才无奈的作罢。

    雍正看胤礽已是穿戴整齐,这才去开了门。门口并没有守着人,所以雍正便唤了几声。

    贴身的婢女墨兰早就守着了,只是听着房门内那断断续续的呻吟声,这才羞的躲了远了一些。如今见雍正唤自己,墨兰便赶忙小跑过来。

    “去准备些吃食来,越快越好。”

    墨兰一听,忙应下,跑了开去。

    因着是半夜,厨房的人都已歇下。墨兰无奈,只能将负责厨房的柳二家的叫了起来,让她唤人准备些吃食来。

    柳二家的一听是老爷要吃食,也不敢怠慢,只唤了一个烧火丫环,和一个掌红案的起来。柳二家的亲自掌勺,做了雍正喜欢的素食,一个油闷春笋、一个四喜丸子,一个干炸香菇和一个荠菜蛋饼。

    因着都是素食,略微单调了点,柳二家的便又追加了一个板粟烧鸡翅。

    因着是做惯的,再加上墨兰催的紧,不超过一柱香的功夫,柳二家的便把吃食放到了食盒里,又加了一壶竹叶清酒,让墨兰送了过去。

    雍正和胤礽早已是饿坏了,挥退了墨兰之后,两人便先吃了几口菜,缓和了胃部的不适之后,胤礽便用酒把两人的酒杯斟满。

    两人边吃边喝,倒也畅快。

    可惜,老康、上天和作者却看不得两人清闲。(咦?好像有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两人才吃得五分饱时,便听到一阵喧哗。

    雍正蹙着眉头,很是不悦。

    这时,却有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然后敲门声也紧跟着响起。

    “老爷,不好了。宫中来人传话出来,黄河决堤了,河北东路商胡、横陇一带决溢,死伤无数,灾民也是数以万计。皇上特特儿宣您和庞将军去宫中议事呢。”门外的正是包明的声音。

    雍正和胤礽闻言,再不可能坐得住的,忙着就要赶紧进宫去。

    只是,雍正还好,只要换上官服,便可即刻进宫。

    反而是胤礽,因着包府离将军府可是离得甚远,要让胤礽马上赶回去,然后换了官服再进宫,很是有些耽误时间的。

    雍正正想着,要不要让胤礽就穿着这一身衣裳进宫去时,包明的一句话却是解了雍正二人的燃眉之急。

    “老爷,庞将军的官服已是特特儿的备好了,还请老爷开开门,让奴才送进去。”

    雍正闻言,也来不及多想,赶忙便上前开了门,让包明把衣服送进来。

    反倒是胤礽,却是勾起

    [少包]当雍正穿成包拯第19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