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记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382

    楚王丧事还没办完,齐王又薨了,关键,齐王死前一点儿消息没有,待问过齐王府长史才知道,齐王这事儿也悬,就是早上起床下台阶时,不知怎地没站稳,一跤跌了下去,从此就没再醒来。

    齐王世子得了父亲过逝的消息已是进宫请旨回藩地奔丧了,谢太皇太后待他一如楚王世子,命他将家小都带回去。两王后世都是一个规格,但,世子龙爵就不一样了。楚王世子袭亲王爵,齐王世子只得郡王爵,封地啊其他方面的待遇都减制为郡王爵,再得一代,齐王此爵便不复存在了。

    这里也看出了朝廷对二王的差距与不同了,最令人费解就是谢太皇太后了,说来,齐王生母太皇皇贵太妃谢氏,这不是谢太皇太后嫡亲的姑妈呢,论起来,先齐王是谢太皇太后嫡亲的表兄,但,齐王系反是降品袭爵,不比楚王系体面了。

    谢柏知此事后也唯有一叹,当初姐姐与齐藩就藩前,曾请他过去齐王府说话,谢太皇皇贵太妃就曾与弟弟说起过一些旧事,包括谢莫如记恨谢太皇皇贵太妃曾推动当年谢莫如和亲之事,致魏国夫人自尽。当时谢太皇皇贵太妃就恳求弟弟,倘有一日,谢莫如要对齐王系下手,请弟弟必要出手保全齐王血脉。

    谢柏当时也是应了的,要是谢莫如想把齐五系斩尽杀绝什么的,谢柏肯定是要拦一拦的,但,正经降爵袭爵之事,谢莫如办得合情合礼,恪守规矩,就是谢柏想说,这也说不上话的。

    及至今日,谢莫如手段早已出神入化,她哪里要向齐王系出手,她守着礼法便可坐视齐王系衰败下去。

    楚王齐王先后过逝,便惹得远在晋地的晋王有些悲伤,晋王派了孙子过去两地奔丧,还与赵时雨道,“老三就是个书呆子,老四是个马屁精,就知道拍老五马屁。他们活着时,觉着他们不讨喜,突然都去了,我这心里,咋这么难过哩。”晋王说着,不禁泪水潸然。

    赵时雨只好劝他一劝,“人生百年,谁能不死。像臣,说不定哪一日一闭眼就再不能醒来呢。”

    晋王给赵时雨劝得更伤感了,晋王拉着赵时雨赵巡抚的手道,“时雨啊,你可不能先本王而去啊。那本王岂受得住,你再怎么也得拖到本王后头才行。”

    赵时雨一笑,反握住晋王的手,“好。”

    转眼,陕甘总督朱雁年老致仕,赵时雨升任陕甘总督位。

    朱雁带着铁氏回朝,二人亦皆老去,朱雁年纪较铁氏更长些,此人年轻时颇办过几件让谢太皇太后不喜的事,今致仕回朝,已成了个见谁都笑眯眯的小老头儿,朱雁笑道,“臣在陕甘,就听说了汉乔致仕的事儿,想着,臣也老了,回来享几年清福。”

    谢太皇太后道,“阖着你们是商量好的。”

    朱雁笑道,“倒不是商量好的,只是我们年岁都差不离,我们退了,也好让年轻人上去。”

    谢太皇太后道,“听说你家大郎已是举人了。”朱雁成亲晚,生孩子更晚,倒是孩子有出息,一如朱雁少时,念书上极有天分。

    说到儿子,朱雁与有荣焉,笑道,“看他倒是念书那块料。”

    谢太皇太后笑道,“念书上像你好,亲事上可别像你。”

    朱雁很会说些甜言蜜语,伸手拍拍妻子铁氏的手,笑道,“亲事上若像我得一贤妻,才是福分。”

    铁氏也是一传奇人物,此人曾为太宗皇帝第六子正妻,后改嫁做了朱雁正室。不是继室,而是正经元配,主要是朱雁曾是帝都黄金光棍榜上的知名人物来着。二人结合,便是写就一段好姻缘。

    铁氏笑道,“大郎的亲事已是定了。”

    谢太皇太后听这事儿就觉好笑,想是朱家自朱雁先时死不成亲的事儿上得的教训,早早的把朱雁儿子的亲事定了下来。谢太皇太后问定的是哪个,听说是赵时雨的幼女。

    谢太皇太后道,“赵时雨也是能臣。”

    铁氏笑道,“当初都在陕甘为官,赵大人是巡抚,我家老爷是总督,一来二去的熟了,就定下了这桩亲事。”

    说一时话,谢太皇太后中午留膳,穆煊也过来了,因有穆煊在,朱雁铁氏颇觉体面。

    午膳后,二人恭敬告辞。

    穆煊向皇祖母请教齐楚两位先王丧礼之后,两位世子入朝袭爵之事,谢太皇太后道,“袭爵自有章程,这都是礼部的事,礼部会先递上折子来,到时皇帝细看看,倘有不懂的,只管问礼部尚书。这些都有礼部张罗,要紧的是,待两位世子入朝袭爵,他们都有了嫡长子,陛下别忘了封他们嫡长子为世子,然后,恩典令世子留帝都。”

    穆煊点头应了。

    皇室的事兜兜转转,倒是今年谢太皇太后的千秋时,晋王送了重礼,谢太皇太后看着就可乐,想是晋王看了齐王府降等袭爵之事,特意给她送重礼吧。

    想到晋王那个性子,谢太皇太后与晋王世子道,“你父王这是要贿赂我么?”

    晋王世子看谢太皇太后说话时是笑着的,也笑道,“父王特意来信交待侄儿,说他不能亲致为您贺寿,让侄儿好生孝敬您。都是父王一片诚心,再说,您老人家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谁要是给把您老人家贿赂了,我也得服他。”

    谢太皇太后一笑。

    给慈恩宫送重礼的,非晋王一家,不论是老一拨的藩王,还是秦王一拨年轻的藩王,都是寿礼不轻。至于臣子间,曹家给慈恩宫的礼尤为贵重,这也很好理解,曹家在过去的一年里可是把太皇太后得罪狠了。这送重礼,估计就是刷好感值了。

    唯李九江,仍是亲自画了幅画,放在自己的寿礼里一道奉了上去。

    小唐管着内务司这一摊子事儿,因着慈恩宫千秋,简直是忙的脚打后脑勺。

    臣下送多重的礼,谢太皇太后的千秋节一向就是三天,绝不会十天半个月的折腾。倒是谢太皇太后的千秋后,苏太后曹太后的新宫殿也修缮好了,两位太后移至亲宫,尤其曹太后,先时非要说昭阳宫不利太后,硬是搬到仁宗皇帝生母孝静皇后住过的淑仁宫去了。谢太皇太后也不会不允,只是淑仁宫闲置多年,曹太后倒也不嫌,命人收拾收拾,她便住了进去。

    今苏太后搬至慈恩宫以西的永寿宫,曹太后搬至慈恩宫以东的寿康宫。两位太后乔迁新宫,宫里难免又摆了一日酒水庆祝。

    苏曹二位太后的千秋均在腊月,因苏太后为母后皇太后,例上就比曹太后高一等的,故而,二位太后的千秋礼,内务司一点儿也没打折扣的按着两位太后不同的份例张罗的。曹太后因自己千秋寿辰不若苏太后千秋气派,心下很有些不快。

    转眼又是一年,元宁二年春,柳扶风出孝,起复为兵部尚书。

    元宁帝十五岁了。

    龙抬头那日,谢莫如去皇陵祭过了自己的母亲魏国夫人,也去看了看仁宗皇帝、康宗皇帝,之后便回了宫。温慧郡主进宫时,谢莫如笑道,“怎么没带阿悦进宫。”柳悦,便是元宁帝的未婚妻了。说来康宗皇帝也是一片爱子之心,临终时给儿子定了柳家孙女。柳扶风是东穆军神,只要柳家在,不怕元宁帝的帝位不稳。

    温慧郡主笑道,“以往是极喜欢来宫里的,自从先帝赐婚,小姑娘家,有些羞嗒嗒的,说是来宫里总有许多人偷眼瞧她,就不好意思了。”

    谢莫如一笑,“只管大大方方的进宫来,就是有人偷眼瞧她,也是想看看未来皇后什么模样相貌罢了。”

    温慧郡主笑道,“成。有娘娘这话,下次我可就带她来了,娘娘别嫌闹的慌就好。”

    “我就喜欢小姑娘活泼可爱的模样,这样方招人喜欢。”谢莫如道,“叫她来宫里住些日子,与嘉纯和大公主做个伴儿。”

    苏太后也乐意多看看柳氏女,这毕竟是她儿媳妇呢,笑,“几位公主年纪虽小,却正是喜欢跟姐姐一处玩儿的性子。”

    曹太后自然也凑趣说上几句,温慧郡主正经宗亲郡主,她要进宫,并不受初一十五那些约束,三宫都这般说,温慧郡主因闺女以后是要做皇后的,想着宫里规矩严谨些,到底也想闺女提前进宫能讨得三宫喜欢。尤其闺女,以后虽说是要做皇后的,但上头有慈恩宫的太婆婆谢太皇太后就不必说了,太婆婆之下,还有两个婆婆,一位是元嫡婆婆,一位是生母婆婆,这关系呀,以后定不是好处的。

    温慧郡主回家还同丈夫柳煜念叨了几句,柳煜在禁卫军当差,听了妻子的话,道,“这倒不妨,让咱们闺女把太皇太后服侍好了,也就是了。”

    温慧郡主小声道,“太皇太后这里,我倒不担心。只要孩子规矩上不错,她老人家再慈和不过的,就是我小时候,那会儿还没端宁大长公主,每次我过生辰,她给我的东西,都是最好的。太皇太后啊,喜欢女孩子。就是苏娘娘,咱家与苏家也是不错的。哎,我的是心的是曹娘娘,她那人什么性子,谁不知道呢。”

    柳煜道,“你想得也太远了,太皇太后康泰的很,眼下闺女进宫,也只是在慈恩宫住着,上有太皇太后与苏太后,曹太后要是明白,就不会在这会儿摆婆婆的谱。”

    温慧郡主道,“我得叮嘱闺女几句。”

    “让她心里有数就好,别露出来。”

    “我晓得。”闺女做皇后自是体面,可一想到,身份也意味着一国之母的责任,温慧郡主就不由自主的为闺女担心起来。

    柳悦是个活泼少女,聪明娇憨中带着少女的纯真,想也知道,如今柳家家风整肃,柳扶风给自己这支立的规矩,四十无子方可纳妾。

    柳悦亲娘是晋王嫡长子温慧郡主,父亲已袭平国伯一爵,她家里上有兄长下有弟弟,都是一母所出。她父亲也没乱七八糟的妾室什么的。这样的家庭,柳悦年纪不大,有些纯真气很自然。

    她明快活泼人也不笨,见到元宁帝时虽有些羞举止倒也大方,俩人在太皇太后这里用饭时,还能说上几句话。苏太后也乐见俩人能培养下感情,苏太后是嫡妻,自是盼着柳悦与元宁帝日后夫妻和睦的。谢太皇太后也让苏太后平日处理宫务时多带着柳悦,慢慢的教导着她些。苏太后更是乐不得,元宁帝毕竟不是她所出,能与儿媳妇融洽了,于她日后也没坏处。

    苏太后在自己亲娘进宫时都说,“我虽未曾为先帝诞下龙子,但进宫以来,颇得母后指教照顾,也是我的福了。”

    苏夫人对谢太皇太后自然只有更感激的。

    曹太后不大喜欢柳悦,但要说讨厌,也谈不上。她就是不喜欢,这柳悦一进宫就围着太皇太后转,要不就是跟在苏太后身边,一点儿不知道讨好她这个婆婆,曹太后有些气闷。尤其当初柳扶风守孝,她是想自己父亲继兵部尚书一职的,谁晓得太皇太后宁可让左侍郎代尚书职,空也九个月,也要等柳扶风回来继续接掌兵部。曹太后就气闷,今见柳悦没眼力,就愈发不痛快了,与母亲曹夫人抱怨过几回,曹夫人也是真心心疼闺女,曹夫人想了想,道,“这事儿,娘娘可是得为以后想想。”然后,曹夫人带了自家孙女进宫。兴许是侄女随姑的缘故,这位曹姑娘生得,与曹太后年轻时很有几分肖似,芙蓉如面柳如眉那一款,曹太后一见就觉着亲近。

    曹太后干脆就留侄女在自己宫里住下了,她留人住下,宫里却是谢太皇太后做主的,曹太后得去慈恩宫跟谢太皇太后打报告,曹太后笑道,“自见了阿悦,我这心里也喜欢女孩子,想她一人在宫里,难免孤单。这是我娘家侄女,叫阿萱,正好跟阿悦做个伴儿,你们以后可一起玩耍。”

    谢太皇太后招了曹萱近前看了看,问她多大,听说也是十五及笄之年,谢太皇太后笑道,“倒是年纪也与阿悦一般大,你是四月生辰,比阿悦大两个月呢。”

    柳悦便给曹萱叫了声曹姐姐,谢太皇太后赏了曹萱一对翡翠镯子,和颜悦色道,“以后闲了,只管来我宫里找阿悦玩儿。”

    曹萱谢赏应了。

    苏太后回永寿宫休息,心腹宫人小澄不禁道,“娘娘,你说,曹娘娘把娘家侄女留在宫里,是什么意思呢?”

    苏太后笑笑,“能有什么意思,你都看出来了,宫里又有谁不晓得呢。”

    小澄道,“要我说,柳姑娘也太实在了,怎么就给曹姑娘叫姐姐呢?柳姑娘以后可是要做皇后的。”

    “你呀,现下两不相干,不叫姐姐叫什么?待以后,就是阿悦这般叫她,曹家姑娘怕也不敢接的。”苏太后极厌恶曹太后此举,你想让娘家侄女进宫,以后选秀大大方方进宫就是。这是什么意思!先把人忤宫里,莫不是怕阿悦先得了元宁帝的心!可曹氏也不想一想,阿悦原就是先帝赐婚,堂堂正正的正室!

    苏太后很看不上曹太后此举,但,她都这般厌恶了,就不知太皇太后如何想的呢。

    不论太皇太后如何想,太皇太后是不会让娘家侄孙女进宫住着就是了。

    温慧郡主因闺女在宫里,她时常进宫请安,在宫里见到了曹氏女后,温慧郡主当时面儿上虽没说什么,回家生了好大的气,直说曹太后居心不良。

    柳煜也不大痛快。

    柳家完全是没想着让闺女攀龙附凤什么的,是先帝遗旨赐婚,又是做皇后,柳家倒也没清高到不将后位放在眼里,柳家是极愿意的。只是,闺女这刚进宫,原本看着闺女时常跟在太皇太后与苏太后身边学着打理宫务什么的,温慧郡主是极高兴的,因为这是太皇太后和苏太后为闺女以后入主凤仪宫做准备了。可没想到,这才几日,曹太后就把娘家侄女也弄进宫去了。

    这曹太后的心思,不问已知啊!

    更让柳家不痛快的是,元宁帝似乎,也更喜欢曹家姑娘。

    而人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变大的。

    ☆、第389章 太皇太后之四

    不得不说曹太后是个很有些女人心计的女人。

    当然,这也得建立在,元宁帝完全继承了他爹康宗皇帝的审美,却没有继承康宗皇帝理智到冷酷的智慧的前提下。是的,许多人都说康宗皇帝如何如何运道好,小时候就养在嫡母身边,长大后有嫡母支持,先为储君后为皇帝。做了皇帝,依旧这般运道好,国家太平,风调雨顺,比起他父亲与他祖父,还有他那披荆斩棘的曾祖父太祖皇帝,康宗皇帝简直生来就一个大写的“顺”字啊。

    正因为康宗皇帝顺遂的一生,大家可能就忽略了康宗皇帝当政时的太平盛世。是的,东穆开国,能称为盛世的恰就是康宗皇帝当政这些了。无他,太祖时披荆斩棘不必说,那会儿打仗打的天昏地暗,百业凋蔽,太祖开国后全国统计人口,整个东穆的人口也不过八百万户,可想像当时是个什么情景,多少绝户镇绝户州,都是打仗打的。太祖皇帝之后是太宗皇帝,太宗皇帝登基时年少,开始是世祖程皇后辅政,程皇后过逝后,国事交由辅圣公主,这对母女执政都是与民生息的大方向,但,彼时西蛮屡屡入侵,也是战事不断,想休养生息亦是艰难。直至太宗皇帝亲政,太宗皇帝尽管在权位上与辅圣公主争的你死我活,但,能让谢莫如一直称太宗皇帝为明君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辅圣失权后,太宗皇帝尽管与辅圣不睦,但辅圣一直坚持的与民休养的国政,太宗皇帝很坚决的执行了下去,并没有废除。直至太宗皇帝三十年以后,国事大有好转,很不幸的是,遇到江南之乱,此一战,大伤元气。整个国家基本上是倒退的,待仁宗皇帝登基,给江南减赋税免徭役什么的事儿没少干,江南元气渐渐恢复,仁宗皇帝却遇到西蛮人大破西宁关,西关人进关掳掠,陕甘受损严重。如果给仁宗皇帝二十年的时间,也能迎来东穆朝的盛世,但仁宗皇帝只做了十年皇帝便因病过逝,之后就是康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