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

    &&&&长号召了所有屯民与知青集合,记分员抱着本子坐在最前头一张简陋的桌子上算账,空旷的村口场上堆了许多化肥袋装的粮食。

    寒冷的秋风里,陶湘同知青们站在一起,等待着即将吃到春耕的口粮发放下来。

    大部分知青还穿着下乡时体面的那一套,有的外头披了件薄夹衣,站在风里瑟瑟发抖。

    放眼望去,大多瘦黑了许多,越发朝屯里人靠拢了。

    陶湘也裹着一件旧袄,这是她在原身行李箱里找到的最不出彩的一套,但仍比其他人的要质感一些,起码没有补丁,穿在身上看着就出挑。

    前头大队长还在报着数,什么人多少工分,能获得多少粮食,每人超过三百六十斤定量,剩下的就全折算成钱。

    从分多到分少,先分上的是屯里的劳动标兵模范,十分制他们能拿上满分,加起来的数字无比骇人,自然粮食与钱也分得越多。

    旮沓屯怎么说也有上百口人,期间耽误的时间不少,但并没有人感到无趣,都削尖着脑袋往前排望。

    而先拿到粮食的人家也没急着走,拖着口袋站到边上去,他们不光想知道自己家分得的粮食,还想知道别人家的概况,这事在没什么娱乐活动的乡下足够拿出去翻来覆去地说上一年。

    陶湘听到一些三姑六婆在后头低声谈论着八卦,无非就是谁家的小子挣了不少工分,瞧着是个有能耐的,可以介绍给谁谁谁家姑娘,又譬如某家粮食分得多,是个家底殷实的大户……

    诸如此类的家常话语里充斥着羡慕、笑讽,神游天外的陶湘自动屏蔽掉这些没有什么营养的话题,因此也就没发现还有其他角落正在评论着她和知青们。

    “这城里来的姑娘就是好看精神噢,看那陶知青……”

    “人家有钱着呢,供销社的常客,听我镇上的老表说,前些天还见到她买了不少吃食,也是舍得……”

    “对了,你打听她做啥?怎么?想娶个知青回家做儿媳妇?”

    “那哪能,城里来的知识分子怎么会肯留在我们屯子……”

    ……

    好不容易旮沓屯里的人都分完,终于开始轮到知青。

    只见大队长握着本册子,一板一眼地念道:“陶湘,九十三工分,五十四斤。”

    听到大队长报出的工分数,陶湘吓了一跳,她正儿八经上工也没多久,工分怎么算也不会有这么多。

    陶湘这样想着,便没第一时间上前领粮,只听得大队长继续下报道:“黄自如,七十六工分,四十四斤。”

    很明显,黄自如比自己上的工多,被记的工分竟这样少,应该就是算错了吧。

    陶湘刚想开口纠正,却听同侧的黄自如已经不满地嚷嚷起来:“这分乱记的吧!我每天上工才得七十六,陶湘还空躺了好多天呢,怎么她就有九十三!”

    被这么一打岔,原本还算安静的场面顿时嘈杂起来。

    工分是命,每个人都指望着工分活,如果里头有错,那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大队长闻言表情变得没变,只是略有些不耐烦地一摆手:“她参加抢收了!一天八个工分,三天三夜就是四十八个!”

    所有参加抢收的人都会有额外的工分被分配,这跟秋收上工是一样的道理。

    旮沓屯民至此不再发出质疑,反而对陶湘言语间多有惊奇称赞,毕竟知青里除了两个男知青,也就她一个女知青下地帮了忙。

    众目睽睽之下,陶湘受宠若惊地领到了自己的那份口粮,五十四斤红薯瓜。

    而其他知青除了男同志上了六七十斤,别的女同胞更是少,四十来斤打底的样子,别说吃到来年春耕,就连吃到年底都悬,更别提有钱分了。

    但目前并没有人关心知青们艰难的处境,眼下年景不好,旮沓屯能吃饱的只有人口最多的几家,好些还挣扎在饥饱线上,哪有心力去管别家的事。

    等粮食全部分发完毕,见没什么热闹可看,场上的人很快推着自家的粮食一哄而散,各回各家储藏去了。

    陶湘自然是跟着陈阿婆与果果走的,陈家有一个老旧的独轮车,左右两边各安着一个盛满红薯的大苗篮,推起来虽吱嘎作响让人害怕散架,但着实省力不少。

    路上还遇见了同路的顾同志,对方轻轻松松扛着两大袋红薯,步履轻松极了,犹有余力的样子。

    见男人垂眸望过来,陶湘弯着唇角对他笑了笑,笑意带着刻意的疏离,与对待别人时的一样。

    很快一人进院中,一人过墙角,外人看来完全陌生无言的两道背影。

    没高兴去想别的,按照老规矩,陶湘把自己的五十来斤红薯信任地交给了陈阿婆处理。

    不过之前用粮票换的那三十斤荞麦她却没有交予,而是全部藏在了自己的空间。

    年岁忽然变得贫瘠艰苦,旮沓屯连正经麦粮都没有了,只能用口感不好的白心红薯糊弄成村里人的口粮,粮食危机四个大字在陶湘的心头发出警告。

    从现在开始积攒粮食总是没有错的,她想。

    比起敏感多思的陶湘,陈阿婆虽然也焦虑,但程度就要轻上许多。

    乡下人都是从六零年初节粮度荒活过来的,野菜挖过,观音土吃过,这年头再怎么坏,如今半数粮食总归是捏在手里的,熬到开年就好了。

    然而比起陶湘陈阿婆,或是旮沓屯的其他户人家,集体住在知青宿舍的女知青们才是最最着急的。

    三个女流之辈,粮食却只有一点点,压根不够吃。

    更主要的是,她们与一起吃饭的原住民人家闹翻了,以后得自己开锅做饭,境况变得更加尴尬不说,还得罪了不少人。

    之所以闹翻,是因为那户人家后期每天只给她们喝清汤寡粥配野菜窝头,滋味不好也就罢了,还吃不饱肚子。

    由黄自如带头觉得人家克扣了口粮,由此闹了一波便散伙了,可之后再想找别的人家合厨却屡屡被拒。

    “所以你们找我是为了?”陶湘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三个女知青,忽然感觉麻烦找上了门。

    自认与陶湘关系到位的某位女知青直接开口说道:“我们看你借住的这户人家蛮好,要不你去跟阿婆说说,让我们也跟着你们一起吃呗?”

    另一位女知青则更加直接:“我们把粮食都带来了。”

    她用手一指,旁边地上是三个矮墩麻袋,排了一排,显然黄自如也在里面。

    “……”不方便。

    陶湘见状不着痕迹地微蹙着眉头:“可是你们这些粮食并不能吃多久啊?到时候不还得散……”

    “你们怕是不知道,我们这做饭都是要称的,你多少我多少算得仔仔细细,吃不了少也吃不了多……”陶湘越说越偏,索性睁着眼睛说瞎话,“不是我说,你们还不如自己去采点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