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

    心态的能量 作者:肉书屋

    第 4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e。智商和情商

    f。沟通和争辩

    g。负责任的冒险和孤注一掷

    h。主观和客观

    i。严肃和严谨

    j。我希望和我来做

    k。知道和做到

    l。能力和权力

    。焦点在外和焦点在内

    n。体验和概念

    o。技术性和调适性

    p。自我和角色

    q。舒适区和学习空间

    r。我赢和共赢

    s。顽固和坚持

    t。目标和成果

    u。创造性张力和情绪张力

    v。知识技能和心态素质

    w。不喜欢和不愿意

    x。利益和立场

    y。情绪和情绪化

    z。理性和合理化

    下面的这些区分只是区分了其中的一个方向,并不是唯一的答案,谨供参考:

    a。自责、负责、指责

    这几个概念感觉上有相似之处,但其实各有不同。自责是向内的;指责是向外的;负责是中立的,积极的心态!而自责、指责是偏激的,不中立的心态。

    比如,公司的某个项目搞砸了。这时候,自责的心态可能会造成你情绪低落,反而影响项目的后期跟进。而指责就更不可取了,会把一个团队弄得j飞狗跳、人心涣散。只有负责的心态,才可能促使大家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进行项目的善后。

    当然,对于“负责”也是有不同区分的。

    在你的信念里,你和他人(也可以指团队)愿意为一件事情(团队)所负责任各占的百分比是怎样的?这里有四种区分,每一种区分都代表了不同的心态:

    ■

    b。负责任≠承担过错

    负责任与对错无关——对错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对现在已经没有意义!而负责任是发生在现在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过错的!对错是评估、比较后的结论,而负责任仅仅是心态。

    第42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2)

    例如,朋友去你家,把杯子打碎了。

    你要不要收拾?要!

    但是不是你的错?不是。

    可是你愿不愿意为其他人负责任?愿意!

    为什么这时候明明不是你的错,但是你愿意负责任?因为你是主人。这说明负责任并不代表你要承担过错。负责任只是一种心态。

    当然,我们还要弄清楚关于负责任的另一种区分:

    心态上的负责任,不同于法律上的负责任;两者范畴不同,前者是心态范畴的,后者是法律范畴;心态上的负责任无对错之分,而法律上的负责任是有对错的!前者是无形的,后者是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

    c。大我和小我

    大我是追求理想、有创造力的我。

    小我是基于本能和习惯的我。

    大我和小我可以是矛盾的,也可以是和谐统一的。一般来说,我们首先需要战胜基于本能和习惯的“我”,养成优秀的习惯,培养卓越的本能,才能够实现有追求、有理想、有创造力的“我”。而当我们实现了大我以后,大我和新的小我又重新统一起来。

    比如,你想成为一个炒股高手,这是你的大我。但同时,你不长于计算,做事也不够果断,这是和你的大我相矛盾的小我。

    为了实现你的大我,你应该怎么做呢?当然是改造小我,通过不断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同时让自己变得果断起来。最后,你实现了炒股高手这个大我,而新的小我——精于计算、做事果断也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d。意向强烈和急于求成

    意向强烈是承诺于目标,有计划有激情地去创造。

    急于求成是活在将来,想侥幸拿到成果,心态浮躁,不脚踏实地。

    意向强烈常常容易造成急于求成。两种心态最关键的差别是什么呢?是在心态决定下的行动。意向强烈,最后会转化成更高效、更成功的行动。而急于求成,则常常容易拔苗助长,妄想跳过事情的基本步骤,去达到最终的目标。

    e。智商和情商

    智商是人认识和驾驭外部世界的能力。

    情商是人认识和驾驭自身的能力。

    f。沟通和争辩

    沟通是平等的,有明确目标,通过交谈解决问题或达成共识。

    争辩是压倒对方,为了分出胜负,证明自己或观点是对的。

    比如,当你和同事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出发点是得出某个项目的解决方案,这是沟通。但是,如果你希望证明你是对的,而且语气强硬,态度强势,这就叫争辩了。

    第43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3)

    g。负责任的冒险和孤注一掷

    负责任的冒险,是愿意为实现目标,突破自己能力的安全区域去做事情,是积极地愿意承担并且已经准备好承担后果的。

    孤注一掷,是盲目的冒险,用赌博心态去拼一次,不会为结果负责任。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积极地去创业。那么,怎样的创业心态叫做负责任的冒险,怎样又算是孤注一掷呢?

    酷6网站的创始人李善友说过这样一段话:“创业时,要准备如何成功的计划,更要准备万一失败的计划。在我接触的许多成功人士中,似乎都是做了周密的失败打算的,他们的成功计划反而更像是一种失败的流程。而我见到的那些最终失败的人,却很少做过失败的打算。把失败计划好,也许才是成功的第一步。知道可能失败的人,大概才知道怎样成功。”

    只想到成功的创业,是孤注一掷。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愿意为结果负责的创业,才是负责任的冒险。

    h。主观和客观

    主观是人的思维所反映出来的一切。

    客观是人脑以外的物质世界。

    i。严肃和严谨

    严肃是人有原则又不苟言笑的表情。

    严谨是有原则又认真细致的态度。

    j。“我希望”和“我来做”

    “我希望”只是自己产生想法,但是不一定是自己来做,某种程度上是想别人使事情发生!

    “我来做”是我使事情发生!

    k。知道和做到

    知道停留在“我明白了”、“知道了”思维的层面。但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知道多少而改变。许多人明白但就是不去做。

    做到是通过行为拿到成果。世界因做到而改变。所做所为决定人生的价值。

    这就像是你在交通严重堵塞的主路上开车,你明明知道旁边有一条辅路可以走,可是你为什么拐不进去呢?因为你虽然知道外面旁边有辅路,但是你不知道出口在哪里,你仍然做不到。所以有的时候,知道并不等于能做到。

    知道为什么不一定能做到?因为,有可能你知道的还不够具体,还不够清晰,还不够支撑你去做到。而只有你做到了,才能证明你真的知道。

    有一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你在实践中“做到”了,我们才能确定你“知道”的真理到底真不真!

    l。能力和权力

    能力是自身拥有的改变世界的技能和力量。

    权力是机构或者别人赋予的行使命令的资格。

    第44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4)

    能力一旦拥有,就没有人能够夺走。但是权力,只要赋予你权力的机构或者人物消失,哪怕你在权力的巅峰,你也有可能跌下来。

    。焦点在外和焦点在内

    焦点在外是忘我,专注于外面的人和事。

    焦点在内是焦点关注于自身的想法、情绪、行为等。

    n。体验和概念

    通过行动得出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是体验。

    通过书本或别人身上学来的知识和经验是概念。

    o。技术性和调适性

    靠用知识、技巧和方法来解决的问题是技术性的。

    靠调适心态、打开信念、提升素质来解决的问题是调适性的。

    p。自我和角色

    自我是小我,活在生理本能层面的我。

    角色是大我,或是担当的职位,或是追求理想时的定位。

    有一段我和b总裁的对话是这样的:

    b总裁:我很不喜欢我的副总裁,总是跟他处理不好个人关系,我很苦恼。怎么办?

    我:不喜欢他什么?

    b总裁:他是南方人,个子很小,外表长得很难看,说话声音又是娘娘腔,尤其他做事总是很小气,我们单位好多人都讨厌他!

    我:他的工作怎么样?

    b总裁:工作倒是搞得井井有条,业绩也很不错,但这些都是他分内应该做的!

    我:你认为你刚才讲这番话是站在个人的角度讲的,还是站在一个总裁的角度讲的?

    b总裁:我自己个人啊!噢!我明白了,我是老板!

    我:个人可以有七情六欲,是代表小我的利益;而总裁是一个职位,代表一个团队的领袖,是大我,你以这个身份做事的时候是代表团队和企业的立场!而现在,像你这样做,你有可能会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b总裁:有时很生气,我真想炒了他!但是,又没人能顶上!所以,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我:你现在想要个人的小利益呢?还是坚持企业的大立场?

    b总裁:是啊!我现在清晰了,当然是企业的大立场了!过去我有很多时候区分不清这些,炒了很多人,损失了很多人才!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自我是什么呢?你的角色是什么?

    角色是领导者,自我就是你作为个体所拥有的喜怒哀乐。

    如果这个管理者说,我不喜欢a员工,我喜欢b员工,是自我还是角色?是自我,他把“自我”的好恶带进了“角色”。

    第45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5)

    站在管理者的“角色”,可不可以说我喜欢a,不喜欢b呢?不可以。管理者评价员工的标准,应该是员工在工作上的表现。

    q。舒适区和学习空间

    舒适区是我们现有的能力范围,也是安全区域。呆在里面有舒适的感觉。

    学习空间是指人向内学习时,超出人的舒适区和能力范围以外的空间,需要突破和冒险的。在舒适区之外,人往往会有压力或者兴奋的感觉。

    很多人喜欢做在自己的“舒适区”之内的工作。但是其实如果一项工作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反而能激发你的潜力,对你更有帮助。只有不断地突破你的学习空间,你的舒适区才能够相应地拓宽。

    r。我赢和共赢

    我赢是一种结果,一种是我赢了自己,是真正赢了;另一种是赢别人,有可能是赢了,有可能是输了,也有可能大家都输了。所以,我赢有时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或者是自定义的标准。

    共赢是一种心态,在我赢的同时让别人也赢,前提是我要赢。

    s。顽固和坚持

    顽固是顽强地固执于过去的东西。

    坚持是基于未来的目标。

    t。目标和成果

    目标是一个大方向,是无形的,或是基于大方向分解成若干小段的任务。

    成果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是目标的检视点。

    举个例子来说,年初定目标的时候,公司同事们一起定下了今年的目标,大家都说,下一年我们一起完成1000万。

    到了7月份的时候,大家看了上半年的销售报告:“太好了!已经完成了800万,看来今年的年度目标可以超额完成了!”

    这里,完成800万,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阶段性成果,我们对于完成目标才会更有信心。如果我们只有目标,却不重视成果,就会有可能渐渐地偏离目标。

    u。创造性张力和情绪张力

    创造性张力是大我基于愿景去追求和创造的力量。

    情绪张力是小我执著于固有的习惯、信念和舒适区域的力量。

    v。知识技能和心态素质

    知识技能是关于智商的,需要用加法来学习。

    心态素质是关于情商的,需要用减法来学习。

    w。不喜欢和不愿意

    不喜欢是活在自己的标准当中,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不喜欢,实质是没能力喜欢对方。

    不愿意是任性、执著于小我的舒适区。

    第46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6)

    x。利益和立场

    利益,指的是所有能给小我带来的方便与好处。

    立场是大我表现出来的正直、中立、客观、坚持、爱心、挑战……等我们要具备的正面积极的态度。

    以上两点往往是成反比的。

    很多人过度追求利益就会为失去立场而苦恼,过于执著立场也会影响利益,最佳的平衡是坚持立场做人,得到合理的利益。

    y。情绪和情绪化

    情绪是人身上与生俱来的纯粹的、自发的能力。

    情绪化是一种人为的计谋和技巧,用来c纵别人的。

    z。理性和合理化

    理性是人运用思维,客观、中立、逻辑分析时的表现。

    合理化是运用理性来保护自己,逃避压力的方法。

    每种区分都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选择最好的路,但首先要懂得如何区分。

    将混淆的信念区分开,视野才会更开阔,行动范围才会更宽广,也会更容易达到目标。

    因此,你能让自己的表现发生改变的关键所在——就是帮助自己把混淆的信念从360度的各个角度区分清楚。

    在一个团队要创造无限价值的时候,在一个人要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时候,必须用成果来说话。

    没有成果的人生是空d的,我们学习很多东西,体验很多东西,不是为了学到而是为了做到。

    人生是一场体验,赢的体验就是最好的印证。其实“做到”是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好的诠释,“做到”是对自己能力检验的最有力证据。

    第47节:启发性发问找到人生无限可能(1)

    想到就能做到——启发性发问找到人生无限可能

    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种可能性?我们怎样才能不断地发现这些可能性?

    五步心态修炼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我可能性的方法——启发性发问。

    启发性发问,通常是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启发我们释放出生命的潜能,让我们赢得通向成功的更多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提升。

    启发性发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都没有察觉的隐藏部分,释放出心态的潜能。

    通过启发性发问,还可以区分出我们自身的盲点,同样能发掘出被隐藏的潜能。

    为什么披露隐藏部分和区分盲点能释放潜能?

    这些原理在反映全方位互动的“乔?哈里窗户(joharidow)”模式里面有详细的阐述。

    在心态修炼、激发心态能量的过程中,立体式d察是一个基础,它可以广泛地接收信息。而启发性发问则能更深地挖掘信息,冲击我们固有的信念,从而使我们受到启发,愿意看得更多、更宽、更广。

    启发性发问的重点,不在于问,而在于启发。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生来就已经知道所有需要知道的知识,只不过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渐渐遗忘罢了。所谓的真理其实就是“回忆”起早已存在心中的事情而已。

    他曾经找来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小男孩,问了他一个很高深的数学问题:

    “如何在不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而能将一个四方形刚好拉长一倍?”

    小男孩自然不知道,急着让苏格拉底告诉他答案。

    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一步一步地问问题。一连串的问题之后,小男孩终于自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那个小男孩非常开心,他大喊:“我成功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信,真正的智慧和答案永远都在自己手中。通过启发,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智者。

    启发性发问的秘密

    在我们运用启发性发问的方法来激发心态能量时,要如何对自己发问或者是问些什么呢?

    启发性发问,不是“连珠炮发问”,也不是问“搜肠刮肚的问题”。这些发问方式,都不能达到启发性发问的效果。

    没有方向地乱问会把自己弄晕,更加找不到方向。

    启发性问题是围绕6个方向来问的。

    5w和1h:

    谁?(who);

    何地?(where);

    做什么?(what);

    为什么做?(why);

    何时做?(when);

    如何做?(how)。

    给出这六个方向,目的是让我们的问题直奔主题。方向对了,就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提高发问的效率。

    总的来说,我们发问的心法,应该是“从黑暗问到黎明”。

    这是什么意思呢?

    当你在开始的时候,心里可能会一片漆黑,这时的你就像是黑夜里的旅人,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也看不到方向。

    而当你结束的时候,你会觉得天一下子亮了,一切都豁然开朗。你发现了一条通往四面八方的路,而且你自己完全可以在这条路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启发性发问的目的和效果也就达到了。

    那么,怎么样让启发性发问更有效呢?

    启发性发问是一个从整理已知情况开始,逐步挑战自己的心态极限,拓展自己各种可能性的过程。在启发性发问中,会依次问到以下几类问题:

    首先,我们会问到的是下面这几个资料性的问题:

    第48节:启发性发问找到人生无限可能(2)

    现在情况怎样?

    有什么事情发生?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成绩?

    是什么在困扰你?

    经过立体式d察和360度区分,我们对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进行了整理。在启发性发问的第一步,我们就要针对这些整理后的资料提出问题。

    在进行这一步的时候,我们既要有好奇心,也要有耐心。因为这个环节的很多问题,答案可能跟你之前d察和区分的结果差不多。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再问一次呢?

    因为,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人的条理性往往会更好。所以,通过提问得出的答案,等于是帮助你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整理了一遍资料。

    其次,我们要问自己下面这些选择性问题:

    你计划在今年还是明年做这个项目?

    你的目标是想尽快赚更多的钱?还是想将企业规模做大?

    遇到压力时你是习惯找人倾诉还是自己逃开?

    你会让自己回避还是面对这个逆境呢?

    你能够答出好的答案,就是因为你问了正确的问题。

    通过资料性问题回顾了我们的根本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选择性问题,给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让自己必须做出非a即b的选择,这样的压力会转化成更大的动力,从而激发出自己意想不到的回答。

    然后,可以开始问测试性问题。

    不同心态的人,对于不同的外部情况,反应也是不同的。问测试性问题的目的是,通过对外部情况的反应来检测你自己真实的心理状态。

    下面这些问题属测试性问题:

    对这件事情、这个人,你有什么看法?

    如果对方不支持你,你会怎么办?

    别的小组成果超过你,你有什么想法?

    达不到预期的成果时,你有什么体验?

    接下来,问一些引导性问题。

    我们进行心态修炼通常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心态问题而进行的,所以启发性发问应该是一个方向性、策略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问题来引导自己去探索某些特定的方向。

    比如,如果你希望增加企业的销售额,你可以问:

    在同一个行业里,排在前两位的企业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

    有没有问过你的业务人员该怎么调整?

    你的企业在产品上有什么优势?

    而针对自己的心态,你可以问这样一些引导性问题:

    你是否留意过你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是怎样的?

    第49节:启发性发问找到人生无限可能(3)

    你这样做反映出自己一些什么问题?

    你需要调整些什么而令你更有效地达成目标?

    你留意到对方的优点是什么?

    再接下来,要问的是可能性问题。

    问到可能性问题的时侯,说明启发性发问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环节。可能性问题通常用于启发自己突破局限,去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努力地去穷尽一切的可能性,多问一些“你还可以做什么?”或者“还可以怎么样?”

    下面这些问题属可能性问题:

    你认为在人与事方面的调整会带来什么效益?

    如不改善此情况,会导致什么影响?

    你可以做些什么去改善目前的情况?

    你还需要什么其他资源?

    通过可能性问题,我们能找到新的可能性,要通过宣言性问题把它确立为行动方案。

    经过可能性问题的洗礼,你的心态一定已经修炼到了新的境界,你发现了很多新的可能。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宣言性问题,确认自己下一步的行动与成果,为之后的建设性回应和全方位互动提供备选的行动方案。

    下面这些问题属于宣言性问题:

    你会采取什么行动?

    你下一步要达到什么成果?

    最快是什么时候做到?

    具体成果是什么?

    最后,我们还需要问自己一些挑战性问题:

    还可以做些什么?

    要更快做到,可以是什么时间?

    是否已经做到最好?

    哪方面有保留?

    挑战性问题是对自己最后的洗礼和追问。通过挑战性问题,我们会再一次冲击自己原有的信念,促使自己调整心态,并激发自己的心态张力。

    第50节:启发性发问情景测试(1)

    启发性发问情景测试

    前面对启发性发问做了很多的介绍,下面就让我们假设一些情景,大家根据这些情景来尝试进行发问,尽量把我们前面所学到的技巧用进去。

    1明天是周末,你想去见本地的一个朋友,但同时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游玩。你要如何用一个强有力的问题解决自己的矛盾?你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支持自己做出选择?

    a究竟哪一个选择对你更重要?

    b这是谁的问题,要由谁来决定?

    c你想度过一个什么样的一天?

    d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你,让你这么犹豫不决?

    参考答案:

    a你不知道怎样回答,没有进行原因分析就进行选择,会让自己感觉到更加迷茫;

    b除了感受到压力,你仍然没有得到支持;

    c这个问题可以打了10分,通过询问自己的需求,来给自己做出决定的理由;

    d这个问题也不错,通过分析自己的障碍,来帮助自己做出决定。

    2你明天要参加一个课程的培训,但是明天又正好是你岳母过六十大寿。你要通过什么样的问题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a究竟是参加完培训对你更重要呢,还是为岳母过生日更重要呢?

    b这一次你能不能挑战自己两件事情都做好?既让老岳母感受到你的爱心,又准时参加培训?

    参考答案:

    a对于这个问题,你还是很犹豫,选择带来的是压力,而不是支持决定的理由;

    b这个问题让你感受到鼓舞,因为这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所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也需要你进行思考,尽量突破原有的心态界限,来提供新的可能。

    3你最近一个月经常迟到,你感到这样不好,你要通过怎样的发问来了解引起自己迟到的内心原因?

    a你为什么常常迟到?

    b你近一个月经常迟到,原因是什么?

    c你是一个没有承诺的人,下一步有什么行动?

    d迟到是一种违反纪律的表现,你准备接受什么处罚?

    参考答案:

    a这种语气很像质问,容易引起自己的情绪反弹;

    b与第一个问题指向相同,但是语气更加中立,是一种了解真相的态度;

    c没有原因分析就自责,是很不恰当的行为;

    d没有透析原因,只讲处罚,只能触发自己行为上的改变。

    4你在第一次的业务推广活动中失误,心情很低落,几乎想辞职,因为这次的推广活动很失败。你要问自己什么样的问题,来调节自己濒临崩溃的内心?

    a新人就是这样的,不失败哪会有成功的可能?

    b你那么快便放弃了,你到底是怕面对挫折?还是有其他原因?

    c为什么那么快就要辞职?

    d你是想找人诉苦?还是想自己做得更好?或者做点别的?

    参考答案:

    a这是一种自我安慰,而且是在讲道理不是在提出问题;

    b这个问题夹杂了判断,不够客观;

    c是客观的原因分析,但对于负面情绪的调节作用不够;

    d提供了多种选择方案,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稳定情绪,调节内心。

    第51节:启发性发问情景测试(2)

    5公司里很多人投诉你,说你脾气很暴躁,常常和其他同事以及客户发生争执。你会以什么样的角度发问帮自己认清问题?

    a你是否知道你做人有点问题?你这样下去,会被要求离开公司的,公司很重视自己的士气和形象。

    b你是否留意到你的脾气已经严重影响你的工作?

    c以和为贵,你的脾气如果不收敛一下,同事们恐怕不能和你合作了,你打算怎么办?

    d你经常和同事以及客户发生争执,你认为这样对你会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a批判性问题,通过批判和后果展示给自己压力,但没有真正解决心态问题;

    b封闭式问题,很难引发自己进一步的原因分析;

    c同样是呈现后果,只会造成对于自己的压力;

    d启发性发问,引导自己分析原因。

    6你总是喜欢很快地说出自己做到了些什么,你的下一步会如何行动。同时,你喜欢把实质的行动和计划快速做好。看上去你的表现已经不错了,你还可以应该通过怎样的问题来让自己进一步提高?

    a你玩的游戏太小了,为什么你不挑战自己、再超越自己的舒适区域?

    b你一直以来都做得非常好,你的表现也达到满意的水平,但你在管理团队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你认为呢?

    c你好像在交功课,你认为你是否已经做到最好了呢?

    d你能自发地做到你的目标,这相当好。你认为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呢?

    参考答案:

    a可以算作一种自我激发;

    b启发自己看到改进的空间;

    c这种激发语气强硬,类似批判;

    d这是最好的正面启发。

    第52节:“照镜子自省”的人生大智慧

    差距到底在哪里——“照镜子自省”的人生大智慧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来看清自己最真实的一面。镜子不会教你如何穿衣服,但镜子会告诉你穿得怎么样,之后你可以有一个新的选择并进行改进。

    照镜子,就是把自己经历或听到、看到的人、事、物作为镜子,比照自己,看到自己的盲点、差距和障碍,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或者发现新的可能性,并最终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照镜子可以震撼心灵,这个过程就像我们在湖心投下一块石头,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发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

    照镜子自省,方向很重要。如果不小心走错了方向,反而会适得其反,把自己身上原本穿对的衣服换掉了,反而套上了自己穿着很难看的衣服。那么,“照镜子自省”的方向是什么呢?

    第一、看到自身盲点;

    第二、认清自身需要学习及改善的地方;

    第三、反映现状,清晰自己目前的位置;

    第四、引发自己发现更多可能性。

    “照镜子自省”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真实就是力量,真相可以让人恍然大悟!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见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唐太宗的这句古训,可以说很好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照镜子”这个问题。

    以社会和他人作为镜子,镜子里折s出的是内在和外在最真实的你——你的优势,你的缺陷,还有你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的表现平时自己很难看清楚。如果没有镜子,一个人很难发现自己的好与坏到底是什么。而如果我们有了镜子,我们就可以通过别人照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及时调整心态,修正行为。

    首先,照镜子让我们归因于内。

    心理学中有个归因原则。

    这个原则是说,人们在受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总是会在外部环境因素中去找原因,让自己减轻压力、卸下责任。换句话说,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人们会本能地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

    然而,习惯性地归因于外部因素,会让人看不到自身的盲点,错失许多学习的机会,找不到自己提升的方向,甚至流失了很多的力量。

    归因于外,也会让我们错过最重要的人生体验!其实,谁也不想人生如白开水一样平淡,而精彩恰恰在于风浪来时,象冲浪一样勇于冲向浪尖!决不让机会因恐惧、害怕而溜走。

    而通过照镜子,我们将不再从外界去寻找原因和借口。我们通过镜子照自己,目的就是为了归因于内,达到自省的效果。也就是你要常问的:“你自己要为此负什么责任?”或者“这件事情我为什么能做成功?”

    照镜子就是针对归因原则,让我们自己来面对事实、找出真相、从中学习,不但为失败负责任,同时也把成功的因素归为自己。无论怎么样我都接受我自己、认可我自己。

    照镜子自身不仅能让我们看到自身的盲点,还能让我们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

    其次,照镜子让我们发现新的可能性,尽快找到解决之道。

    在了解事情成功或者失败的内部原因之后,照镜子的使命并没有完成。最关键的,是在了解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出可以付诸行动的方案,也就是我们说的“解决之道”。因为我们反复强调过,我们改变的是心态,但是最终还是要作用到行为上,通过行为来影响最后的结果。

    第53节:成功的人就是最好的镜子(1)

    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到解决之道呢?

    照镜子自省,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看清自己潜意识里的真我——自己究竟是谁?想要什么?在做什么?可以做什么?

    接下来,照镜子自省,能让我们看清自己的优点、缺点及盲点,如实地面对真实的自己,有效摆脱原有信念的束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得以在更丰富的选择中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成功的人就是最好的镜子

    以成功的人作为镜子,我们可以知道是什么样的心态让他成功,什么样的成功心态他拥有而你没有。

    成功的人最成功的地方,相当于是他的“木桶”里最长的一块板。通过看他的最长板,你可以很快地照出自己的最短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我认识的一位c总裁,原来经常爱发火。他一直觉得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他读到了一个关于古代高僧——金代禅师的故事,他才恍然大悟。

    这位金代禅师种了很多兰花,他也很珍视这些兰花。平时修佛的空闲时间,他基本上都在摆弄自己的兰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之前,金代禅师千叮咛万嘱咐,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兰花。弟子们对于这些兰花也的确是细心呵护。

    但是,有一天,一个小和尚在浇水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兰花架,所有的兰花盆都摔碎了,兰花也都摔散了,没有救活的可能。

    金代禅师云游归来的时候,弟子们都非常恐慌。

    金代禅师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便召集弟子到他那里议事。他对弟子们说:“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里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金代禅师的这句话,让c总裁顿时产生了醍醐灌顶的感觉。他悟到,自己总是因为某件事情未达到预期而生气,却忘记了那件事情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有一次他的秘书忘记提醒他去见一个重要的客户。如果按照他以前的心态,肯定会大发雷霆。可是,这一次他想起金代禅师这面镜子,他忽然意识到,让秘书立刻去补救,把原本已经做砸了的事情挽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他再生气,这个错误也已经发生了。而把注意力放到事情的解决上去,他就有机会不用再为这件事情生气。

    通过以金代禅师为镜子,c总裁很快就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并且把这种可能性转化成了一种更好的实际行动方案,促成了最圆满的结果。这就是镜子的魅力!

    第54节:成功的人就是最好的镜子(2)

    照“镜子”可以预防可能犯的错误,避开“暗沟”和自己内心的障碍,更加快速地达到目标,实现事业的成功!

    美国最近五十年来评价颇高的两位总统也喜欢以过去的大人物为“镜子”。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聪明的总统。他的智商据称有182,是另一位前美国总统——小布什的两倍。就是这样一位天资颇高的总统,仍然没有忘记从历史的“镜子”中学习经验,自我反省。1996年,他接受了一家杂志的邀请,列出了自己正在读的12本书,其中有三本是美国前总统——林肯、罗斯福和杰克逊的传记。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学问的总统。这位总统的学问从哪里获得的?相当一部分仍然是从“镜子”中得来的。

    金融危机发生后,奥巴马选择的“镜子”,就是上世纪30年代解决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罗斯福总统。

    奥巴马曾说,他分别读了美国历史学家史密斯所写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以及新闻记者艾尔特所写的《决定性瞬间:罗斯福的一百天和希望的胜利》。这两本书,一本是讲述罗斯福一生的传记,另一本则描述了罗斯福执政的前一百天所经历的事情。

    林肯总统是奥巴马的另一面“镜子”。奥巴马自己亲口说过,《政敌团队》是他最爱读的书之一。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总统林肯如何将自己以前的政敌纳入自己团队的故事。这面“镜子”的直接作用,就是让奥巴马邀请希拉里进入了自己的内阁。作为美国现任的国务卿,希拉里曾经是奥巴马初选时的政敌。

    以成功人士为镜,可以让人快速地自省,找到自己的盲点和差距,积累丰富而有效的经验,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第55节:“照镜子”有绝招(1)

    “照镜子”有绝招

    照镜子是我们通过分析外界和他人,主动地寻找自己的盲点,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完全由我们自己发起的,主动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第一个技巧:主动发现问题。

    别人来评价你的时候,总是主观的,或者善意的回避你的问题。当别人没办法给你诚实客观的评价的时候,就需要你主动出击,通过你敏锐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来最终找到答案。

    第二个技巧:在照镜子的同时注意区分。

    有时候,别人在给你反馈的时候,会带着很多负面的情绪,而不是实质的建议。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把负面的情绪当做建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吗?比?

    第 4 部分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