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如菊(更新至卷2第330章)第27部分阅读

    丑女如菊(更新至卷2第330章) 作者:肉书屋

    丑女如菊(更新至卷2第330章)第27部分阅读

    倒入黄豆炒了几滚,再倒点酱油和盐翻炒几回,添上水把黄豆淹住,盖上锅盖用小火焖起来。

    一时黄豆焖透起锅,汤汁收得刚刚好,黄豆也熬成了老黄|色。

    刘小妹搛了一粒尝了尝,咂巴了两下嘴说道:“香。要是烘干了做零嘴儿嚼也好。我以往是用干炒的,跟炒花生似的,快炒好了搁点盐,也香,我爹喝酒的时候最爱吃了。”

    菊花忍笑道:“你才说我不会过日子,要留这东西打豆腐,眼下又要做零嘴儿了。”

    刘小妹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不是觉得香么。唉!你家买了这荒地,可就宽展多了。这些黄豆、花生、山芋啥的,多种些,总能收一些回来,过年就有的吃了。”

    菊花见她羡慕的样子,安慰她道:“今年你们努力地干一年,也能买几亩荒地。一年买几亩,几年日子就过好了。我听说村长要好好地种这橡子树哩。咱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刘小妹眼儿笑得弯弯的,连连点头道:“是哩。我哥还挖了两棵小橡树苗种在屋侧边,后院也种了些。不过,要等日子过好怕是还得几年工夫,总有个盼头不是。再说了,要是粮食不够吃,这橡子面可是能吃的,味儿还好哩。这不比啥都强?”

    菊花见她小小年纪也算计的头头是道,想着她家四个哥哥,这日子也是有得熬,真亏她爹娘硬撑着。不过人多有人多的好处,要是安排合理,发家也快。

    两人边谈话边做饭,一会杨氏也回来帮忙。明明只有三个人,但见厨房里人穿来穿去的,小黑狗儿也来凑热闹——跟着菊花脚后边跑过来跑过去。

    它养了好几天,才恢复原样,可见林氏那一脚还是伤了它的。只是没人懂兽医,也不晓得它到底伤到哪了。因此菊花都不敢像往常那样用脚轻轻地踢它,未免纵容了它一些,它便老是围着菊花打转了。

    待开荒的人回来吃饭,三人紧赶慢赶的,也总算是把那些菜都弄上桌了。

    菊花和刘小妹坐在厨房里,听着堂屋里闹哄哄地声音,相视一笑,极有成就感。两人端出留下来的菜,放到案板上,开起小灶来,一边吃一边笑道,这比桌上也不差。

    杨氏前后张罗了一番,也过来吃饭了。她笑道:“亏得有小妹帮忙,不然咱娘俩要累死了。”

    刘小妹也是极乖巧会说话的,她笑道:“瞧婶子说的,帮个忙也念叨。再说,这不是现成的人情么!等将来我家有事情,我就能拉下脸来找菊花帮我了。”

    菊花听了她的话“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因说道:“你家能有啥事?嗯,眼下最近的就是你二哥娶媳妇了。你二哥娶媳妇的时候我去帮你。”

    杨氏笑道:“娶媳妇那是要摆酒的。那来的人可就多了。你们小女娃一般都不能派了去做这些——抛头露面的也不好——都是媳妇们做这些烧饭洗碗端菜的事。要是一般家里来客,或是农忙请人,你去帮忙还差不多。”

    刘小妹也点头说是这样。她用泥鳅汤泡了些饭,扒了两口,对菊花道:“泥鳅这么做,吃起来方便多了。我往常烧的也香,就是啃起来费劲。”

    菊花道:“你那泥鳅腌过了,只能用辣子干烧出来。虽然啃着费劲,不过越嚼越香,我倒是喜欢啃的;这红炖泥鳅非要新鲜的泥鳅不可,不然不鲜嫩哩。”

    杨氏道:“我喜欢吃鱼烧腌菜哩。菊花,咱明儿将那大黑鱼用腌菜烧出来,吃了过瘾,又下饭。这么些人,个个都能吃三大碗饭,没菜咋成哩。”

    菊花点点头道:“我腌的时候没放多少盐,就是准备用腌菜来煮。娘,这饭够么?”她听杨氏说这些人个个能吃三大碗,那这一大锅饭怕是不够吧?

    杨氏笑道:“咱第一回煮这么多人的饭,心里没底。待会看够不够,不够差多少,我心里就有数了。饭总要让人吃饱。”

    菊花问道:“马上再煮一锅不成么?”

    杨氏笑道:“傻话!他们吃完了就下地去了,谁还等你的饭?先用锅巴和果子饼垫着吧。我估摸着差也差不了多少。”

    果然饭是不够的,赵大嘴率先过来盛锅巴。他呵呵笑着对菊花道:“你跟婶子也甭急,其实咱都吃饱了,就是想再嚼些锅巴。这锅巴用菜汤泡了可香的很。”他见菊花有些着急地要去端果子饼,便这么跟她解释了一番。

    杨氏听了,忙把那锅巴整张从锅底铲起来,叫赵大嘴托着端到堂屋,给大伙分;又说要是还不够的话,还有果子饼。

    刘小妹补充道:“这是给你们下午吃的,要是这会儿吃了,下午就没的了。”

    赵大嘴听了,忙道:“够了,够了。那个饼子还是留着下午吃吧。”说着急急忙忙地托着那形状如大锅似的锅巴走了。

    菊花见了他那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想起当日梅子她们抢锅巴吃的情形,对刘小妹道:“你瞧好了吧,他们肯定要抢。就算是吃饱了也要抢的。”这吃东西都是人多抢了吃才热闹。

    刘小妹点点头,两人竖着耳朵听堂屋传来的声音,待赵大嘴进去不一会,就听见有人叫道:“嗳哟!长星,你少撕点,我们还没吃哩。”“大嘴,把我一块。”“一人一块,别抢!”

    两人就一齐笑了起来。

    最后就听黄大磙子嚷道:“我说你们这些小娃儿,咋都不晓得尊老哩。你们年轻,就少吃些也没啥,让我们几个老的多吃些。”

    哄堂大笑中,也不晓得有没有人让他。

    第九十九章 槐子的表妹

    不过,第二拨来厨房找东西了,是青木跟张槐。

    菊花愕然问道:“哥,你也没吃饱?”

    青木跟张槐无奈地相视一笑道:“都跟抢似的。我俩吃得没他们快,才吃两碗哩。他们吃了三碗还抢了块锅巴。我就想不通了——这些人咋跟没长喉咙似的?”

    菊花跟刘小妹听了,好笑不已。

    杨氏听了忙到堂屋去问那些人吃饱没有,要是没吃饱的话,就把果子饼端出来先吃了,下午再重新做。

    大家就都说吃饱了,不过是觉得抢着香又好玩罢了。

    赵三笑道:“嫂子,你甭管我们。这人一多,没事他也要闹出点事来。明明吃饱了,他一见人抢,觉得肚子还能装两碗,也跟着就抢起来了。这样也热闹和气。”

    李长星打了个饱嗝,笑道:“嗳哟!可撑死我了。还是我手快,抢了一大块锅巴。婶子,你甭问饱不饱了,问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众人都调笑他,也有不好意思的时候,抢起来一个顶俩。杨氏见大家这样方才放下心来。

    厨房里菊花问青木和张槐道:“你俩是吃干锅巴,还是吃果子饼哩?”

    张槐忙道:“我想吃干锅巴,那个泡汤香。”

    正说着,院子里来了槐子娘何氏,她领着一个小女娃,跟梅子差不多大,秀气文静的很,手里还挽着个小针线篮子。

    何氏笑道:“咋还在吃哩?菊花,累坏了吧?我明儿也来帮忙,煮这么多人的饭,可是不轻省哩。”

    菊花忙谢了她,又让座,说有小妹帮忙,还应付得过来。

    那个小女娃见了张槐,微笑着叫了一声“表哥”。

    张槐奇怪地问道:“你不是说今儿回家的么?”

    何氏笑道:“玉芹一个人回家我不放心,想着等你忙好了送她回去;要不就再等两天,你外婆跟舅母来了,一块回家也是一样的。”

    青木见这玉芹脸红红地瞧着槐子,不由地警惕起来,上下把她打量了一番,就连槐子摧他去堂屋也没在意,问何氏道:“婶子吃过了?要不再和这妹妹吃点?这是槐子表妹吧?”

    菊花见哥哥忽然对这第一回见面的小女娃这么注意,便也注意起她来。

    何氏笑道:“我们在家没事,就做些吃的,早吃过了。这是槐子四舅的闺女,叫玉芹。玉芹,这是菊花,这是她哥哥青木,这是我们一个村的刘小妹。”

    菊花就和小妹招呼她,玉芹害羞地跟她们说笑几句,就从身边的针线篮子里取出一双手套,对坐在厨房吃饭的张槐道:“表哥,我听杨子说,他青木哥有一双手套,戴了暖和的很。我就学着他比划的样子,帮你跟杨子都做了一双。你正好戴着干活也不冷。”

    张槐有些诧异,又满脸苦涩地瞧了菊花一眼,要是往常,她帮青木做手套,肯定也会给自己做一双的;可是,如今却是表妹帮自己做了。他谢了玉芹,跟她说这天干活也不冷,而且地里脏的很,把手套弄脏了可惜,还是放那等他读书的时候戴吧!

    玉芹就笑着点头,把手套收了起来。

    青木见了更不高兴了,又不能让他不要那手套,只能下死眼地盯着这个玉芹,很是有一种危机感。

    菊花和小妹就去瞧那手套,顿时又是一番夸赞。菊花是真心夸赞的,瞧人家的针线,缝得多匀净,哪里像自己缝的粗针大脚的。

    何氏听了高兴,对她俩道:“昨晚熬了半天哩。她又没见过你做的,就听杨子在那比划,好在总算做出来了。这样儿还成么?”

    菊花忙道:“成,就是这个样子的。比我做的好多了。我帮我哥做的那双,都破了一个口子哩,都是因为缝的针脚不匀净。”

    刘小妹笑道:“你要是针线活也做的好,我可要眼气死了。”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菊花见哥哥死盯着这个玉芹,不住地打量人家,心里暗自琢磨起来。

    一时青木和张槐吃完了,丢下碗筷跟着外边的人就下地去了。

    杨氏过来,跟何氏说话,又把玉芹好一顿夸。

    何氏便挽了挽袖子,对菊花道:“你俩跟我玉芹去歇会,我跟你娘来收拾。”

    杨氏也笑道:“你何婶子也不是外人,就让她陪我忙吧,你们小女娃去说话儿。反正他们晚上也不在这吃饭,下午就没那么忙了。”

    菊花答应了,带着刘小妹和玉芹往自己房里去了。

    她因为青木的异常表现,便格外地留心这个玉芹,言语间套问她家的事和她的兴趣爱好,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盯上了小红帽的狼外婆。

    三人说些闲话,一时刘小妹要去茅房,菊花便陪着她俩去了。

    玉芹夸菊花家的茅房干净、清爽。

    菊花笑道:“这都是我哥弄的。别瞧他不爱说话,做事细心的很。”她想让哥哥在这个玉芹的心里留个好印象。

    刘小妹见旁边草编围墙上,挂着一个小巧的篮子,里面放了些草纸,赞道:“这样方便,要不然忘了带纸,可不是麻烦?这篮子也编得小巧,怪好玩的。”

    菊花又道:“这也是我哥弄的哩。”

    其实这篮子是她爹编的,不过为了给青木加分,就算到他头上了,反正青木也是会编的。

    玉芹甜甜地笑道:“我槐子表哥也是很细心的,茅房也收拾的干净。”

    菊花怪异地瞧着她,似乎自己白费心思了,人家好像对表哥有情义哩!

    就听玉芹又道:“槐子哥把橡子果儿泡了晒干,漂几天,再磨粉,还能做豆腐哩。”

    菊花忍不住对她说道:“那是他跟我哥学的。这橡子豆腐是我哥最先做的。”她心道,你表哥是不如我哥的。

    刘小妹便证实道:“这东西是菊花家最先做的。先用来喂猪,后来才做了豆腐的。”

    可是,菊花没有等来玉芹对青木的赞叹,就听她说道:“是么?槐子哥真聪明,一学就会了。他念书也聪明,跟杨子一起背书,杨子说他都很少错哩。”

    菊花彻底无语了,啥叫“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她不由地为青木担心起来,按说第一回见面,不应该这么快喜欢上她才对,他以往都没对哪个女娃子这样哩。

    她胡乱想道,要是哥哥跟张槐为了这个玉芹,反目成仇,那可不糟了?于是,她那丰富的想象力就展开了,刹那间就自编自导了一出爱恨情仇的乡村故事。

    刘小妹完事后从茅房出来,扯了扯发呆的菊花道:“走吧,你还呆在这干嘛?”

    菊花这才清醒过来,觉得自己实在是可笑,这么一会的工夫,想那老远去了,这都哪跟哪呀!

    且不说菊花在家留心这玉芹,荒地里青木也没放过槐子。

    他把槐子扯到一旁,离旁人远远的,捡那地里翻出来的草根和石子,一边问道:“你那表妹是咋回事?”

    张槐困惑地问道:“咋回事?”

    青木不悦地说道:“她咋住了这么几天还不走?往年你外婆那边的亲戚不是住一晚就走的么?”

    张槐张大了嘴巴,怪异地瞧着他道:“我咋晓得?难不成我还能不让她住?她住几天,跟你有啥关系?”

    青木气极了,压低声音道:“她还帮你做手套,我瞧她是想嫁给你哩。我可跟你说,你要娶她趁早娶,就别来惹菊花了。”

    张槐大惊失色道:“你瞎说啥?谁要娶……”他忙又停住了话头——这声音太大,引得人都往这边瞧了。

    赵大嘴笑着高声问道:“槐子,娶谁哩?”

    刘二顺接道:“他肯定是在和青木商量,谁家的闺女好,就娶谁。怕是两人想法有差,就争起来了。是不是,槐子?谁家的闺女,说出来叫大伙给评评。”

    青木和张槐无奈地瞧着这些人,张槐道:“你还是关心自个的媳妇吧,她可是等着你今年娶她进门哩。”

    于是大家就哄笑起来。

    隔了好一会,张槐才轻声对青木道:“你甭瞎想。玉芹咋会嫁我哩?我舅舅在帮她找婆家,都相看了好几户人家了。要是家里有这意思,那旧年我娘还能去柳儿家提亲么?做双手套你也要多心。还不是杨子见你有手套,就跟娘叨咕,我娘没空做,她正好来了,就帮着做了。你这么多心,咋不叫菊花帮我做一双哩?”

    青木悻悻地瞪了他一眼道:“你要留心点,我瞧她对你有点想法哩。别又闹出点啥事,你可真说不清了。”

    张槐不相信地说道:“不能吧?这么多年,也没啥事。谁家没个表姐表妹的,还不都是一样相处。”

    青木斜眼瞧着他道:“一样相处?这亲上加亲的事还少了?我反正这么说了,你自己瞧着办吧。别到时候又来找我帮忙,我肯定是向着菊花的。”

    张槐闷闷地说道:“那让我娘送她走吧。说起来也是奇怪,她从没在我家住这么久的。”

    青木肯定地说道:“我不会瞧错的,她肯定对你有想法。”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那就是当初柳儿也是这么瞧他的。他当初没在意,可是今儿见了玉芹,忽地就警醒了。

    张槐则气恼地说道:“啥时候你这么厉害起来?那你瞧瞧咱村的女娃,有谁对你有那想法?”

    青木正好拾起一块石头,听了这话就把石头对他丢了过去,两人便打闹起来。

    第一百章 整地、买牛(加更章节)

    晚上收工回来,郑长河高兴地对杨氏道:“今儿开了四五亩哩,收拾得也干净。那些土都翻松了,石子草根也都挑出来了。自己村的人,干活都尽心。照这个样儿,几日工夫就能开完了。”

    1

    杨氏跟菊花就很开心,听郑长河说地翻了多深,土其实也不瘦,挖了多少垄沟,用捡出来的石头和砍下的荆棘刺架顺手就围了一道篱笆墙……

    说话间,菊花就端上了晚饭。

    郑长河吃着饭,忽然想起啥来,对杨氏说道:“如今有地了,这黄豆一定要多种些。他娘,你找人换了黄豆种了么?青木买的也太少了,怕是不够哩。”

    杨氏道:“问了几家,有些人家卖了,留的种也不多;还有些人家本来就种的少。谁家有闲地专门种这个?不过是在地头垄沟边种一些罢了。我就东凑一些,西凑了一些。”

    郑长河道:“再多问几家吧!”

    听着爹娘的话,菊花也感受到春耕的脚步临近了。好似人们并不害怕这种田的辛苦,更多的是一种兴奋和期盼。“一年之计在于春”,乡下人整年的希望可都指望这几个月的安排哩。

    她本想找机会问哥哥对玉芹的想法,可是这一说话,又岔过去了,便想着等空闲了再问。

    却说张槐在地里被青木一番警告后,心里也犯嘀咕,当晚回家后就对娘说,明儿你直接送玉芹回去吧,我还有好些日子忙哩,怕是不得闲儿,就是忙好了,学堂也该上学了。

    何氏诧异地瞧着他,说道:“那就等两天,你舅母也该来了,到时候她们一块回去就是了。”

    张槐张了张嘴,想说啥又没说出来,最后咕哝了一句:“那你就甭带她到青木家去了。”

    何氏更诧异了,忽地想起菊花来,难不成郑家以为玉芹是她帮张槐挑的媳妇?嗳哟!要是那样可不是误会了么!心里想着明儿可要跟杨氏把这事给说明白了。

    第二天,来郑家帮着开荒的人居然有二十多个,那些半大的男娃都来了,倒不像干活,而像是赶集似的,荒地上闹哄哄的一片。

    杨氏听青木回来说了那阵仗,慌忙跟菊花商量:多加菜,饭也要煮两锅。槐子娘何氏也过来帮忙了,加上刘小妹,四个人在厨房里转个不停。

    当烧饭变成这样一种规模,那纯粹成了一种煎熬!

    菊花和刘小妹连话儿也嘀咕的少了,抡铲子拿刀、穿来插去地瞎转悠;偶尔迎面一撞差点碰头,便相视苦笑!

    总之,忙乱是一定的,丢三忘四也是必然的,甚而忘了给菜放盐的事也有。

    杨氏见菊花和刘小妹无头苍蝇似的乱转,便笑道:“你俩甭急。又不是摆酒席,就差那么一点儿,也没人埋怨。”

    说起这话,何氏忽然笑着接道:“这吃饭的人一多,一定得安排好了;要是乱了,容易出事儿。上回是谁家做喜事,小圆媳妇本来在洗韭菜,她刚把韭菜沾了水,还没洗哩,又被人叫去忙别的;这切菜的人瞧那韭菜水淋淋的,还以为洗过了哩,也没细瞧,三把两把就切了,让炒菜的人下锅给炒了。那天好些人吃了这韭菜都牙碜得慌。”

    听得三人都笑了起来。

    杨氏不相信地问道:“咋出这大纰漏,那不叫人骂死了?这切菜的是哪个?菜洗没洗,她都分不清么?”

    何氏笑道:“是哪个?还不是老常媳妇。她做事你又不是不晓得,出名地快——她婆婆说她快起来能半天洗一个村的被子——从来就不是个细心的。”

    刘小妹和菊花听了笑个不停。这婆婆说话也太夸张了,一上午洗全村的被子?埋汰人也不是这么说的。她俩笑了一场,倒去了些疲累。

    不管多忙,多累,吃饭时闹也罢,抢也罢,幸而都有结束的时候。

    这么忙碌着,除了正月十五歇了一天,十六又忙了一日,终于把那些荒地都开出来了。菊花也不用每天烧几十人的饭了,很是松了口气。

    这天,她跟着青木去瞧那新开出的荒地。在路上,她问青木道:“哥,你觉得槐子表妹咋样?”

    青木大吃一惊——妹妹也瞧出了玉芹对槐子有想法?

    他犹豫了一下说道:“我头一回见她,哪晓得她咋样?你问她干啥?”

    菊花怀疑地问道:“你……你那天盯着她瞧,我还以为你瞧上她了哩。”她决定问实话,省得哥哥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两人说岔了。

    青木顿时停下了脚步,哭笑不得地望着她道:“哪能哩?我那不是……”

    他想说我是见她对槐子有想法,才盯她的。可是望望妹妹,他又把话吞了回去,对菊花道:“别瞎猜。槐子说他这表妹就要嫁人了哩——他舅舅正帮她相看婆家。”

    他索性把话说死了,免得菊花又怀疑槐子,反正槐子说他对这表妹是没想法的。

    菊花心想那可不糟了,这玉芹可是喜欢张槐的。不过,她也懒得管这事了,反正晓得青木对玉芹没想法,她担心的那个爱恨情仇故事不会上演就成了。

    两人来到地头,菊花听青木说,这一块种山芋,那一块种玉米,中间插种一些黄豆,只觉满心欢喜!

    郑长河自荒地开出来后,几乎都长在地里了。他手握钉耙,不停地在地里翻着,掏出一条条整齐的垄沟,不时的,还用钉耙扯出些没捡干净的草根扔到一边。

    青木一把捞起锄头,也跟着郑长河掏起垄沟来,一边对菊花道:“你去瞧瞧那条水沟,挖深了不少哩。咱回头网些小鱼搁里边养着。”

    菊花听了忙道:“家里还有一点泥鳅,丢些进来。这泥鳅可喜欢在沟里钻了,春上的时候正要产仔。回头这条沟里专门长泥鳅。”

    郑长河听俩兄妹这么说,便笑眯眯地插嘴道:“爹有空的时候再把这沟掏宽些——反正这沟靠着咱家的地——多养些鱼和泥鳅。”

    菊花忙回家去用小桶提了些泥鳅来放生,完了就蹲在地头上瞧她爹跟青木掏垄沟,一边说闲话。她望望小青山还很萧索的轮廓,想着等它披上新装的时候,这块地应该也是满目青绿了吧!

    这日中午,张槐跟一个中年人牵了头小牛犊过来。

    青木正从地里回来,见了小牛大喜,忙上前迎了进来。他跟着槐子叫那人“三舅舅”,菊花听了才知道这是张槐的三舅舅。

    张槐对青木道:“我舅舅说家里两头小牛都是母的,听说你家想买牛,他就想着卖了这小牛,再添些钱买头壮实些的公牛。”

    郑长河也跟在青木的后边回来了,他不等青木回答,便高兴地说道:“母牛好!我就想要一头母牛——往后还能下小牛哩!他三舅,快来坐,害你跑一趟了。”

    那三舅很是敦厚,在院子里坐了,一边笑道:“我听我姐说你们想买,就送过来了。要是卖把牛贩子,那可是要吃亏的。咱是熟悉人,也好谈价,差不多就成了。要是跟牛贩子就扯不清。”

    郑长河笑道:“可不就是这个话。花了钱事小,要是买头病牛回来,那不是吃了哑巴亏。咱可是跟槐子他爹从小玩到大的,你这牛尽管开实价,我晓得养头小牛出来也不容易。”

    槐子三舅笑道:“这牛还要养大半年才能下地干活,眼下也派不上用场,可不能要你多银子——你就给八两银子吧!”

    郑长河连声道:“那太少了。一头两百斤的猪还要四两银子哩,这牛才八两,那你可不是太吃亏了?就算还要养半年才下地,那往后也是能出好多年的力气的。可不能叫你吃亏了。”

    张槐还提了个篮子,里边装了八只小鸭子,他温柔地瞧着菊花,对她道:“这是外婆家拿来的,我娘说没地方养,送来把你。你把它们放在河边,也不用费事,过几个月就能下蛋了。”

    菊花早听何氏说过这事,见真的把鸭子送来了,也不客气,道了声谢便接过那篮子,瞧着毛绒绒的小鸭子,鹅黄毛色中夹着黑色,极是欢喜。

    她找了块芦席围子,圈在鸡栏边,把小鸭子放了进去,又弄了些碎玉米和菜叶喂它们。这鸭子长大了可不光吃素食,还喜欢吃田螺、泥鳅这些东西的。

    青木帮着她安置鸭子,一边对她道:“叫爹晚上再编个笼子,不然鸭子跟鸡放在一块可不成。”菊花点点头。

    两人处置好了鸭子,又一齐出来瞧小牛犊。就听郑长河跟槐子三舅争论起来。不过不是为了自己争,都是为对方争,忍不住就笑了——这也算买卖中的一大怪事了。

    槐子、青木和菊花也不插嘴,只是笑着听他们争。

    菊花见那小牛很精神的样子,想用手摸摸牛角,又怕它发飙。

    槐子忙对她道:“不怕的。这是小母牛,听我舅说,温顺的很。瞧牛鼻子都穿好了。”

    菊花摸摸牛背上的毛,果然那牛很安详,并没有一般小牛犊的桀骜不驯。

    她见青木抱了些干草过来喂牛,便问道:“哥,往后这放牛咋办?咱家就这几个人,谁有空闲早晚放牛啊?”

    青木道:“这有啥难的?爹早上干活的时候牵出去,扔在小青山下,它自己吃草,人该干啥就干啥,那里还要专门来放它。”

    第一百零一章 春来了

    那边两人终于谈好了价钱——九两银子成交了。

    槐子三舅极为满意。虽然听姐姐说这郑家是实诚人,他也是没打算卖高价的,不料,郑长河是真的很实诚,硬是加了一两银子,他不由得对他好感倍增。两人做减了买卖,又热乎乎地聊了起来,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槐子三舅听说郑长河刚开了荒地,准备收拾了种山芋,忙对他道:“你也甭弄啥山芋秧子了,我家窖了好些,回头你去剪就是了。这牛我都占了大便宜,帮你弄些山芋秧子还是成的。”

    郑长河道:“你说的当然好,省了咱多少事。可要是你不要钱,谁好意思去剪?我可是要种十几亩的山芋哩。这牛是不相干的,这档子净和那不搭。”

    杨氏也出来了,听他俩又要吵起来,便笑道:“人从来都是怕自个吃亏的,你俩倒好,都怕旁人吃亏。他三舅,你家有黄豆种么?要有的话,我就买一些;顺带的,那山芋秧子就搭些卖把我,少收点钱也就是了,哪能不要钱哩。要说这牛,咱心里也有数,这个价也不算贵,你就别说占了便宜的话了。”

    槐子三舅高兴地说道:“有黄豆种。有五月爆,六月爆,还有八月爆哩。你要是买了豆种,那山芋秧子更不能要你钱了。咱家田少地多,每年也是种好多的山芋的。山芋也不值钱,顺带帮你弄些山芋秧子,哪好要钱?这牛和黄豆把钱就成了。”

    杨氏见郑长河还要争论,忙拦住他道:“他三舅这么客气,咱也不争了,就这么办吧。明明是好事,弄得跟吵架似的可不好。菊花,装些橡子面粉把这三舅,带回家尝尝。这是山上捡的橡子果做的,也不是买的,也不是种的,你可别客气了。”

    郑长河听了方才不言语了。

    槐子三舅则笑得两眼眯缝起来,连道又占便宜了,这东西做起来可麻烦的很,他姐姐过年前也送了点给他家的。不过他也没有太推辞,就收下了。

    乡里的人都是这样,行事求个心安,凡事都摆在脸上,难免会有拿了针还团线的举动,却也没人说他小家子气;落在有钱人眼里,则会觉得有些咋咋呼呼、小气吧啦了。

    谈好了,舅甥俩才高兴地去了。

    这里郑长河跟青木又急急忙忙地砍了些竹子和树枝,忙了两天,搭了个简陋的草棚子拴牛。

    等青木上学堂了,农家的生活又归于正常。不过,也许是几天的工夫,也许是一夜之间,总之,不晓得从什么时候,那春天的气息就浓厚起来。

    草地上,田埂上,石缝洼隙间,小河边,那绿色一天天的越冒越多;小菜园的韭菜刚割了几排,过两天又是密密的一层新绿;树枝上的嫩芽也窜了出来,极小极嫩,过几天就舒展开来;田间地头人影晃动,水牛“哞哞”叫;鸡鸭的声音也大了起来;小娃儿们更是不顾还很凉的天气,满村撒欢。

    这样的季节,菊花只觉得万物都急不可待地要冒头,她的心情也是蠢蠢欲动,只是家里又多了几只鸭子,又逮了两头小猪,她便忙了些。

    这日上午正在喂那几只小鸭子,外面小黑狗儿“汪汪”地叫了起来。它现在是见个人影经过就一阵狂叫,倒给菊花家添了些生活的气息。

    就听刘小妹叫道:“菊花,菊花!”

    菊花忙从厨房里出来,迎着她笑问道:“咋有工夫来哩?”

    这刘小妹真和她玩得来,总是抽空来找她,用个词来形容就是“志趣相投”!两人常聊烧饭做菜、种菜养鸡鸭等,再扯些家常里短,她把外边的信息及时地告诉菊花,倒让菊花不再像以往那样封闭了。

    至于梅子和李金香她们,虽然也玩得不错,但也只是谈些小女娃之间的话题罢了。

    刘小妹最近忙了些,好些天没来了。

    她笑嘻嘻地递给菊花几包种子:“这是我帮你挑的葵花种,再过些时候就能种了哩;这一包是辣椒籽,这辣椒皮儿薄薄的,味道好的很,也不像有的辣椒,辣得呛人;这是南瓜种,是面南瓜,不是水南瓜,煮玉米糊粉的很,中间的瓜子晒干炒了吃也香。还有桃树杏树李树的小苗,我哥说栽早了不成哩,过一阵再挖来给你。”

    菊花高兴极了,忙接了过来,一边把她让到屋里坐下。问道:“你忙得很么?也是,你娘要是一出去干活,你家可不就剩了你一个人?又要烧饭又要洗衣,累死了。”

    刘小妹圆脸跑得红扑扑的,笑道:“还好哩。这还没到牡的时候,不过在做准备—我爹今儿在泡稻种了。我娘在家我就赶紧偷空出来了。她晓得我到你这来,也没拦我!”

    菊花瞧瞧外面,对她说道:“眼下还有些冷,等过一阵子,山上的小野竹笋抽出来了,咱到山上掰些回来。那东西炒腌菜最好吃了;要是再捞些虾子搁里面,更香!还有,掐些蒿子做果子饼,味儿清香哩!”

    刘小妹一听菊花说这些,顿时双目放光:“我到时一准偷空出来。我们往常清明时节做的果子饼,也不咋好吃;今年咱改改,就照上回做的来做,只怕味道就好了。可惜小青山那一大片竹子,村长不让掰笋子,要不然掰些回来也好。不过他说的也对,要是谁都去掰,只怕明年就没竹子了。”

    菊花笑着安慰她道:“野笋子味儿也好。细细的,脆脆的,炒腌菜,熬虾子酱,用辣子卤煮,就是晒干了冬天烧肉也好吃的很哩。咱们起早去掰,也不耽误家里的活计;晚上下学了,再让哥哥们兜些虾子配上,这春耕的时候可不是一碗菜?也不算玩闹不务正业!”

    刘小妹笑道:“嗳!一暖,我三哥就该撒网打鱼了,我家可是靠他打鱼添碗荤菜哩!到时候,叫上梅子她们。”

    菊花微笑问道:“梅子她们也忙,怕是她娘不让她出来,她也不小了哩。”

    刘小妹笑道:“可不是么,这个正月里,她家来了好几拨人相看哩;篮子姐姐也是。她们都是要出嫁的人了,眼下都在家里做针线,攒嫁妆哩。她想带着针线活计来你这玩,可你家前一阵子开荒,忙得很,怕来了碍眼,才没来。我要是跟她说掰这野笋子能做许多菜,她准跑得颠颠的来了。”

    菊花听了就笑了起来,忍不住又好奇地问道:“可相看中了人家哩

    她想着梅子那鲜艳的脸,就要出嫁了,有些可惜。乡下的女娃,青春是很短暂的,等嫁了人,生了娃,颜色就慢慢地消逝、枯萎。

    不过,伴随着娃儿的长大,就如那新苗一样,又是一茬人生!大自然中的万物不都是如此么。那些母亲们都这么满足地活着,没觉得有啥不对;爱追根究底的人就苦恼了,跟柳儿娘似的折腾起来。

    只是求得了富贵,有没有求得幸福,那只有天晓得了。

    刘小妹道:“哪里能相中?她娘根本舍不得嫁她,想多留两年,这不就瞅谁都不顺眼了。倒是篮子姐姐相中了老王庄的一个男娃。嗳哟!好可惜哩,我都没瞧见是啥样儿。

    菊花诧异地问道:“你咋能瞧见哩?难不成你也过去了?”

    刘小妹得意地说道:“那是。咱这儿相亲,小女娃们也要去瞧热阄的。篮子姐姐为人好,所以听说她相亲,我跟李金香、梅子都去瞧了。不过我去得晚,没瞧见。听金香说,长得还不错,人也蛮精明的。唉!怕是年底就要嫁过去了,又少了一个。”

    见她那失落的样子,菊花忍不住笑了。她打趣道:“过几年,你不也要出嫁?谁还能守着娘家一辈子不成。”不过自己怕是要守一辈子了。

    两人说笑了一会,刘小妹忽地跳起来说道:“嗳哟!我要家去哩!坐这闲话半天,我娘还在忙着,回头该说我不懂事了。菊花,等你想上山掰笋子的时候,要叫我啊!你一个人也不敢上山不是。”

    菊花答应了,送她出去。

    转身进来,把那几包种子又检查了一遍,想着天再暖一些,都能种了。

    菊花做了午饭,等哥哥青木匆匆地回来,去麦地锄草的郑长河跟杨氏也回来了。

    饭桌上,青木问道:“爹,咱稻种泡了么?”

    杨氏见儿子关心春耕,对他说道:“今晚就泡。你甭操心,回头书也没念好,不是白费了工夫么?也不差这一年的工夫,你好好念,我跟你爹忙得过来。”

    菊花也笑对他说道:“你就回来也不过是当个劳力使唤,哪比得上念了书长见识?实在不成,咱不是还能换工么?再不然,那稻子就少种两亩吧。地是死的,人是活的,又没人逼着种。”

    郑长河扒了一碗饭,歇了口气对青木道:“今年不怕。我都跟赵三、槐子爹说好了,栽秧割麦的时候,咱三家合伙。槐子家两娃念书,也是人手不够;赵三媳妇怀着身子哩,更要人帮忙。这一合伙,干活就快了。”

    第一百零二章 掰野笋

    菊花听了心头有不妙-的感觉,果然,她爹又说道:“到时艟花跟石头娘、石头外婆在家做饭,咱们所有的人都下田下地,连你娘、槐子娘都去,一气把这春耕忙完,剩下的就好办了。”

    青木瞧见妹妹的脸色,担心地问道:“做那么多人的饭,妹妹怕是不成哩。”

    郑长河忙安慰菊花道:“没多少人。你算算,咱三家全部加起来才十二个人,比那开荒时人少多了。石头娘和外婆还能帮你。听说,石头外婆是个会做饭的。”

    杨氏也有些犹豫,但又没办法,要是不合伙也实在忙不过来,她对菊花道:“到时你哥跟槐子也要下田。杨子和小石头在家也是能帮把手的,摘个菜,递个东西,跑个腿都成;再说,石头娘是个泼辣的,虽然怀了身子,做事还是不含糊。”

    菊花就笑了,她对爹娘跟哥哥说道:“我不是嫌烧饭累,就是觉得一合伙,这烧许多人饭的日子就拉长了。我天天煮咱家四个人的饭,习惯了;许多人,我不习惯哩。开荒的时候,也是忙几天就完了;这春耕,要是三家合伙的话,前前后后的,怕不得好长时候?不过不要紧,反正都是熟悉的人家,煮就煮吧。我跟石头娘、石头外婆一起煮十来个人的饭应该也不会太忙的。实在忙不过来,把杨子跟小石头都使唤起来。”

    青木听了,便对爹娘道:“那到时候干脆都在咱家煮饭。轮到他们家的时候,让他们把米菜都提过来,也省得麻烦。”

    杨氏赞同道:“嗳!这样好。比如槐子家,他娘要是也下田了,厨房里东西搁哪都没人晓得。还不如都在咱家烧,也省得菊花跑路。”

    菊花也同意了,觉得这样不错。跑到人家厨房,她都不晓得该从哪下手了。而石头娘怀孕,石头外婆年纪大了,这烧饭肯定是以自己为主的,还是把地点定在自家比较好。

    几场绵绵的春雨落下来,山川田野的绿色就浓厚了许多。气候温暖多了,泥土更是湿润无比,催生万物。围着院子的木槿抽出了嫩条;那些枯萎的野菊也发出了嫩芽,长出新的幼苗;燕子衔泥飞过来在茅草屋檐下做了个窝,每天都忙忙碌碌的飞进飞出;小清河边的水草绿油油的,菊花还掐了些野水芹回来炒了吃,很清香。

    要是站在镜湖附近,抬头看小青山方向,那由田野向山上延伸的层次分明的绿,真的如一幅水彩画。树木浓密的地方,只是铺天盖地的绿;树木稀疏的地方,透出下面的映山红,红的如火!

    这样的春天,菊花是无论如何也耐不住性子呆在家里的。可是家里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了,

    丑女如菊(更新至卷2第330章)第27部分阅读

    欲望文